《本草問答》~ 卷下 (2)
卷下 (2)
1. 卷下一
答曰:,性之反者,如水火冰炭之不容,故不可同用。然仲景有甘遂甘草同用者,又取其相戰以成功,後人識力不及,總以不用為是。至於相畏相使可不必論,相忌亦難盡拘。然服麻黃、細辛忌油膩,服蜜與地黃忌蔥白,服黃臘忌雞肉,此皆大不宜者,在所當忌不可不知。
問曰:,《本草》有引經之藥,如羌活麻黃入太陽經,白芷、粉葛入陽明經;柴胡入少陽經;白芍入厥陰經;甘草入太陰,以為引經報使;細辛入少陰經,以為引經入使。用藥之捷徑也,有是理乎?
答曰:,分經用藥為仲景之大法,故傷寒論以六經括病,誠為治病用藥一定之門徑也。惜引經之藥拘守數藥,未能盡妙。蓋本於天地之六氣,而生人身之臟腑。有臟腑然後生經脈,即有氣化往來出入於其間。不得單于經脈論之,果能將臟腑氣化經脈合而論之,以求藥性之主治,則得仲景分經用藥之妙,豈守引經報使之淺說哉?有如葛根,仲景用治太陽痙病,而後人以為陽明引經,皆未深考耳。吾所論各條已寓引經之義,通觀自明,茲不再贅。
問曰:,六經六氣本於《內經》明於仲景,能知經氣則病藥之理悉具。六氣者,風
寒濕燥火熱也。治風之藥有寒有熱,治濕之藥有寒有熱,治燥火熱三氣之藥,又似混同而無則,何也?
答曰:,火者,地氣也;熱者,天氣也;寒者,天氣也;濕者,地氣也;風者,陰陽相應之氣也;燥者,陰陽消耗之氣也;故有不同。
問曰:,六氣之論未有如是之說者,益滋疑矣。試詳言之,請先問風氣。
答曰:,西洋天學家言空中之氣有冷熱二種,故能起風,因空氣熱則漲而上升,他處冷空氣即來補之。試於室中加熱,門之上下各有孔,則上孔之氣必外出,下孔之氣必內入,成風之理與此同也。因此能成兩種風:一為自冷處吹向熱處之風,如熱帶內氣候常熱則氣漲而升,南北兩極氣候常冷,則南北兩極生風,吹向熱帶去;一為自熱處吹向冷處之風,會於熱帶,乃復散而回轉,吹向冷處,轉回兩極。二者旋還不已,中國冬日則熱帶在南,故風從北吹往南去;夏日則熱帶轉北,故風從南吹回北方。余按吹往南者,是陽極而陰生,以陰從陽,如《周易》之巽卦是矣。《周易》巽為風,正是陽極於上,陰生於下。熱帶在南,而風生於北,故其卦二陽在上,而一陰在下也。吹往北者,是陰極而陽生,以陽復陰,如《周易》之震卦是矣。《周易》震卦不作風解。然《內經》云東方生風,在《周易》震卦屬東方,二陰極於上,而一陽生於下,應春風陽回陰退之象。春分熱帶漸移向北,其風均從熱帶吹至北來,春夏所以多南風也,陽回陰退,於卦象震,震東方也。故《內經》言東方生風,其義頗確。
白話文:
卷下一
答: 藥性相反的,就像水火、冰炭一樣不能相容,所以不能一起使用。但是,張仲景有將甘遂和甘草一起用的例子,那是為了利用它們的互相對抗來達到治療效果。後人理解能力不足,就認為總之不用才是對的。至於藥物的相畏相使關係,可以不必深究,相忌的情況也很難完全避免。然而,服用麻黃、細辛時忌吃油膩食物,服用蜂蜜和地黃時忌吃蔥白,服用黃蠟時忌吃雞肉,這些都是非常不適合的,一定要知道並避免。
問: 《本草》中有提到引經藥,比如羌活、麻黃進入太陽經,白芷、葛根進入陽明經,柴胡進入少陽經,白芍進入厥陰經,甘草進入太陰經,作為引導藥物到達特定經絡的使者;細辛進入少陰經,作為引導藥物到達特定經絡的使者。這說是使用藥物的捷徑,有這樣的道理嗎?
答: 根據經絡來用藥是張仲景的重要原則,所以《傷寒論》用六經來概括疾病,的確是治療疾病用藥的一定途徑。可惜的是,所謂的引經藥只侷限於少數幾種藥物,未能充分發揮其功效。這是因為人體臟腑的產生,源於天地之間的六種氣候變化。有了臟腑,然後才有經脈,而氣血就在其中流動。所以不能只從經脈的角度來討論,如果能夠將臟腑的氣化與經脈結合起來考慮,去探求藥性的主要功效,就能領會張仲景根據經絡用藥的精髓,而不是只停留在引經藥的淺顯說法上。例如葛根,張仲景用來治療太陽經的痙病,而後人卻認為它是陽明經的引經藥,都沒有深入研究。我前面所講的各條都包含著引經藥的含義,通盤來看自然明白,這裡就不再重複了。
問: 六經和六氣的理論,起源於《內經》,在張仲景那裡得到了明確。能夠了解經氣,就掌握了疾病和用藥的道理。六氣是指風、寒、濕、燥、火、熱。治療風的藥有寒性也有熱性,治療濕的藥也有寒性也有熱性,治療燥、火、熱三種氣的藥,似乎混雜在一起沒有規律,這是為什麼呢?
答: 火是地氣,熱是天氣;寒是天氣,濕是地氣;風是陰陽相互作用的氣,燥是陰陽相互損耗的氣,所以它們之間有所不同。
問: 關於六氣的理論,沒有像您這樣說的,更加令人疑惑了。請您詳細解釋一下,先從風氣開始說起吧。
答: 西洋的天文學家說,空氣中有冷熱兩種性質,所以能夠產生風。因為空氣受熱就會膨脹上升,其他地方的冷空氣就會來補充。就像在房間裡加熱,門的上下都有孔,上面的孔的氣會向外流出,下面的孔的氣會流入,形成風的道理和這個一樣。因此可以形成兩種風:一種是從冷的地方吹向熱的地方,例如熱帶地區氣候常年炎熱,空氣膨脹上升,南北兩極氣候常年寒冷,所以南北兩極會產生風,吹向熱帶;另一種是從熱的地方吹向冷的地方,在熱帶匯合,然後又分散開來,吹向冷的地方,轉回兩極。這兩種風不斷循環。中國冬天時,熱帶在南方,所以風從北方吹向南方;夏天時,熱帶轉到北方,所以風從南方吹回北方。我認為,向南吹的風,是陽氣到了極點而產生陰氣,陰氣順應陽氣,就像《周易》中的巽卦。巽卦代表風,正是陽氣在上達到極點,而陰氣在下產生。《周易》說巽卦為風,正是熱帶在南,風從北來,所以它的卦象是二陽在上面,一陰在下面。向北吹的風,是陰氣到了極點而產生陽氣,陽氣恢復陰氣的狀態,就像《周易》中的震卦。《周易》的震卦不解釋為風。但是《內經》說東方產生風,而在《周易》中,震卦屬於東方,是二陰在上面達到極點,而一陽在下面產生,這符合春風陽氣回升陰氣消退的現象。春分時,熱帶逐漸向北移動,風也從熱帶吹向北方,所以春夏多南風,這正是陽氣回升陰氣消退的現象,卦象就是震卦,震卦屬於東方。所以《內經》說東方產生風,它的含義是很確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