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問答》~ 卷上 (16)
卷上 (16)
1. 卷上六
問曰:,藥有用根、用苗、用首、用尾、用節、用芽、用刺、用皮、用心、用汁、用筋、用瓤、其用不同,請詳言之。
答曰:,此無他意,只取藥力專注處,以與病相得而已。有如麻黃必用苗,以其苗細長中空,象人毛孔,而氣又輕揚,故能發汗,直走皮毛。亦有時用麻黃根者,則以其根堅實而味澀,故能止汗。苗空則通,根實則塞,亦陰陽通塞互換之理。常山用苗,取其上透膜膈以導痰上出。商陸用根,取其內透膜膈以導水下行。用苗者則升,用根者則降,升降異用,亦各從其類也。當歸有用首尾之別,首之性升,故主生血;尾之性降,故主行血。地榆有用首尾之別,首之氣味厚,故行血更有力;尾之藥味薄,故行血之力輕。用節者如松節,治人之骨節。牛膝其節如膝,能利膝脛,以其形似也。藕節中通,能行水,故用以行血分之濕熱,而能清瘀血。藕在水中節又結束極細,而其中仍能通水氣,用治淋症尤宜。淋是水竅通而不通,藕節在水中,不通而通,且色能回紫變紅,又入血分,以治淋症尤宜。用芽者,取其發泄。如麥本不疏利,而發芽,則其氣透達疏泄水穀,以利肝氣,谷本不能行滯,因發為芽,則能疏土,而消米穀。黃豆發芽,則能升達脾胃之氣,故仲景著蕷丸用之以補脾。赤小豆發芽,則能透歸膿血,故仲景赤豆當歸散用之以排膿。用刺者有兩義,攻破降利用皂刺、白棘刺是矣。二物銳長,故主攻破。設刺不銳而鉤曲,刺不長而細軟,則不破利而和散,能息風治筋。如鉤藤刺、紅毛五加皮、白蒺藜之類是也,蓋勾芒為風木之神物,秉之而生鉤刺芒角,故皆能和肝木,以息風治筋也,用皮者,以皮治皮之義,故姜皮、茯苓皮、橘皮、桑皮、檳榔皮皆能治皮腫。用心者,取其以心入心之義,故桂心以溫心氣,茯神木用以安心神;蓮子心用以清心火;竹葉心亦能清心火,是皆以心入心之義。其用汁者,或取象人之水津,如薑汁、竹瀝以去痰飲,從水津治之也;或取象人身之血液,如藕汁、桃膠以清瘀血,從血液治之也。用筋者,如續斷多筋,故續絕傷;秦艽肌紋左右交纏,故治左右偏風,筋脈疼痛之症。杜仲內有筋膜,人身之骨連於筋,筋連於膜,杜仲之筋膜能伸能縮,極其堅韌,故能堅人之筋骨。竹茹象筋脈,則清脈絡之熱,以和血。橘絡、栝蔞皆能治胸膈間之結氣,取橘之筋絡、蔞之膜瓤,有似人胸中之膜膈,故治之也。橘皮腹毛形圓而紅,有似人腹之象,故二物又治人大腹之氣,皆取其象也。各物略有不同者,又在氣味各別。故各歸其臟腑,而主治亦異,藥難盡舉,當通觀之。
問曰:,仲景用藥,有十枚、十四開、三枚、五枚等法,似其取數亦自有理。今《本草》中亦有以數得名者,如三七、三稜、八角茴、六神麯、五加皮、兩頭尖之類。既以數得名,豈不以數為治耶?
白話文:
卷上六
有人問道:藥材有使用根、莖、苗、梢、節、芽、刺、皮、心、汁、筋、瓤等不同部位,其作用各不相同,希望能詳細說明。
回答:這沒有其他特別的用意,只是為了取用藥力最集中的地方,以符合病症的需求。例如麻黃一定要用它的莖苗,因為它的莖苗細長中空,像人的毛孔,而且氣味輕飄向上,所以能夠發汗,直接作用於皮膚和毛髮。有時候也會用麻黃根,因為它的根部堅實而且味道澀,所以能止汗。莖苗中空則能疏通,根部堅實則能閉塞,這也是陰陽之間相互轉化流通的道理。常山使用莖苗,是取其能向上穿透橫膈膜,引導痰液向上排出。商陸使用根部,是取其能向內穿透橫膈膜,引導水分向下排泄。使用莖苗的藥性偏向上升,使用根部的藥性偏向下降,升降作用不同,也是各從其類。當歸有使用頭部和尾部的區別,頭部的藥性向上升,所以主要用於生血;尾部的藥性向下行,所以主要用於活血。地榆也有使用頭部和尾部的區別,頭部的氣味濃厚,所以活血更有力;尾部的藥味較薄,所以活血的作用較輕。使用節的藥材,例如松節,可以治療人的骨節疾病。牛膝的節就像人的膝蓋,能疏通膝蓋和小腿,這是因為它們形狀相似。藕節中間是空的,能疏通水分,所以可以用來疏導血分中的濕熱,並且能清除瘀血。藕在水中,節又緊縮且極細,但其中仍然能通水氣,所以用來治療淋症尤其適合。淋症是指水道不通暢,藕節在水中,不通卻能通,而且顏色能由紫色轉為紅色,又能進入血分,所以用來治療淋症尤其適合。使用芽的藥材,是取其發散之性。例如小麥本來不具有疏通的功能,但是發芽後,就能疏通氣機,發散水穀之氣,以疏泄肝氣;穀物本來不能消除積滯,但是發芽後,就能疏鬆脾土,幫助消化米穀。黃豆發芽後,就能提升脾胃之氣,所以張仲景在薯蕷丸中使用了它來補脾。赤小豆發芽後,就能透達排膿血,所以張仲景在赤豆當歸散中使用了它來排膿。使用刺的藥材有兩種含義,一種是攻破和下降,像皂刺、白棘刺就是如此。這兩種藥材的刺尖銳且長,所以主要用於攻破。如果刺不尖銳而是彎曲的,刺不長而細軟,那麼就不是攻破而是緩和和發散,能息風治筋。例如鉤藤刺、紅毛五加皮、白蒺藜之類的,它們的彎鉤芒刺是風木之神物,秉承這種特性而生出鉤刺芒角,所以都能平和肝木,以息風治筋。使用皮的藥材,是以皮治皮的原理,所以薑皮、茯苓皮、橘皮、桑皮、檳榔皮都能治療皮膚腫脹。使用心的藥材,是取其以心入心的含義,所以桂心用來溫養心氣,茯神木用來安定心神;蓮子心用來清除心火;竹葉心也能清除心火,這些都是以心入心的道理。使用汁的藥材,有的取其像人體的水液,例如薑汁、竹瀝用來去除痰飲,這是從水液方面來治療;有的取其像人體的血液,例如藕汁、桃膠用來清除瘀血,這是從血液方面來治療。使用筋的藥材,例如續斷的筋多,所以能接續斷裂的損傷;秦艽的肌肉紋理左右交錯,所以能治療左右偏風和筋脈疼痛的症狀。杜仲內部有筋膜,人體的骨頭連接在筋上,筋連接在膜上,杜仲的筋膜能伸能縮,非常堅韌,所以能強健人的筋骨。竹茹的形狀像筋脈,能清除脈絡中的熱,以調和氣血。橘絡、栝蔞都能治療胸膈間的結氣,這是取橘子的筋絡、栝蔞的膜瓤,它們都像人胸中的橫膈膜,所以能治療這些病症。橘皮腹毛形狀圓而紅,像人的腹部,所以這兩種藥材又可以治療人的腹部脹氣,這些都是取其相似的形象。各種藥材略有不同之處,又在於它們的氣味各不相同。所以它們各自歸屬於不同的臟腑,而主治的作用也不同,藥材難以一一列舉,應該要全面觀察理解。
有人問道:張仲景用藥,有使用十枚、十四開、三枚、五枚等方法,似乎他取用的數量也有一定的道理。《本草》中也有用數字命名的藥材,例如三七、三稜、八角茴香、六神麴、五加皮、兩頭尖之類。既然是以數字命名,難道不是以數字為治療的依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