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問答》~ 卷上 (12)
卷上 (12)
1. 卷上五
問曰:,同是降氣,何以杏仁、葶藶歸於肺,而枳殼、厚朴歸於脾胃哉?
答曰:,葶藶、杏仁色白屬金,枳殼,厚朴皆木之質,木能疏土,故歸脾胃。枳殼木實,味比厚朴稍輕,故理胃氣,厚朴木皮味比枳殼更重,故理脾氣。觀仲景用枳殼治心下滿,用厚朴治腹滿,可知枳殼、厚朴輕重之別。
問曰:,陳皮亦木實也,能治胃兼治脾,並能理肺,何也?
答曰:,陳皮兼辛香,故能上達於肺;枳殼不辛香,故不走肺,厚朴辛而其氣太沉,故不走肺,然肺氣通於大腸,厚朴行大腸之氣,則肺氣得泄。仲景治喘所以有桂枝加厚朴杏子湯,且用藥非截然分界,故枳、橘、樸往往互為功用,醫者貴得其通。檳榔是木之子,其性多沉,故治小腹疝氣。然沉降之性自上而下,故檳榔亦能兼利胸膈且味不烈,故降性亦緩。沉香木能沉水,味又苦降,又有香氣以行之,故性能降氣,茄楠香味甘,則與沉香有異,故茄楠之氣能升散,而沉香之氣專下降。服茄楠則噫氣,服沉香則下部放屁,可知其一甘一苦升降不同矣。降香味苦色紅,故降血中之氣,能止吐血。牛膝之降則以形味為治,因其根深味苦,故能引水火下行。鐵落之降以金平木、以重鎮怯也,故能止驚悸已癲狂。赭石亦重鎮而色赤,又入血分,故一名血師,以其能降血也,血為氣所宅。旋覆代赭石湯止噫氣者,正是行血以降其氣也。夫降而沉者,味必苦質必重;降而散者,味必辛氣必香;降而滲利者,味必淡氣必薄。苡仁、澤瀉、車前子、茯苓皆味淡氣薄,皆屬陽中之陰,不能行在上之清竅,故皆行在下之清竅,而能利小便。降而攻破者,味必厚、氣必烈、功兼破血,乃能攻積。蓋只有氣則積為痰水,不能結硬。凡結硬者,皆雜有血,然單有血而無氣以湊之,亦為死血,而不結硬。惟氣附血而凝,血合氣而聚,然後凝為堅積。三稜破血中之氣,莪朮破氣中之血,故皆能破積。三稜味但苦而不辛,破血之力多而散氣之力少。莪朮兼辛味,能行氣以破血,則氣血兩行,與積聚尤為合宜,故諸方多用莪朮。薑黃氣味俱厚,故行氣行血。鬱金乃薑黃之子,而氣薄味勝,故行血之功甚於行氣。
問曰:,凡降藥皆沉入中下焦,其上焦逆氣,何以降之哉?
答曰:,降藥雖沉,然未有不由上焦而下者也,故赭石能從上焦以墜鎮,檳榔能兼利胸膈。大抵氣性重且速者,直達下焦,而不能兼利上焦。氣味輕且緩者,則皆能降利上焦。葶藶瀉肺;杏仁利肺;射干微苦,利喉中痰;厚朴花性輕,利膈上氣;川貝母色白性平,利胸肺之痰氣;旋覆花味鹹質輕,故潤肺降痰;陳皮之氣味不輕不重,故可降上焦,可降中焦。惟木香氣浮味沉,上中下三焦皆理他如性之重者。橘核、楂核、荔枝核皆專治下焦之氣,性之速者,如大黃、巴豆、牛膝則直走下焦,同一行氣又別其輕重浮沉,用之得當,自無謬差。
白話文:
有人問:同樣是降氣的藥物,為什麼杏仁、葶藶歸屬於肺,而枳殼、厚朴歸屬於脾胃呢?
回答說:葶藶、杏仁顏色是白色,五行屬金,而枳殼、厚朴都是木的性質,木可以疏通土壤(脾胃),所以歸屬於脾胃。枳殼是木的果實,味道比厚朴稍微輕一些,所以調理胃氣;厚朴是木的樹皮,味道比枳殼更重,所以調理脾氣。觀察張仲景用枳殼治療心下痞滿,用厚朴治療腹部脹滿,就可以知道枳殼、厚朴在功效上的輕重區別。
有人問:陳皮也是木的果實,能治療胃病也兼顧脾臟,還能調理肺,這是為什麼呢?
回答說:陳皮兼具辛味和香味,所以能夠向上到達肺部;枳殼沒有辛香味,所以不走肺;厚朴雖然有辛味,但藥性太沉重,所以也不走肺。然而肺氣和大腸相通,厚朴運行大腸之氣,就可以使肺氣得到疏洩。張仲景治療喘症時,會用到桂枝加厚朴杏子湯,而且用藥並不是絕對分界的,所以枳殼、橘皮、厚朴常常互相輔助,醫生應該懂得靈活變通。檳榔是木的種子,藥性多沉降,所以治療小腹疝氣。然而沉降的藥性是由上而下,所以檳榔也能兼顧疏通胸膈,而且味道不猛烈,因此降氣的性質也比較緩和。沉香木能沉入水中,味道又苦又降,又有香氣以幫助藥力運行,所以藥性能夠降氣。茄楠香味甘甜,則與沉香不同,所以茄楠的氣能上升發散,而沉香的氣專門下降。服用茄楠會打嗝,服用沉香則會從下部放屁,可見它們一甘一苦,升降不同。降香味道苦,顏色紅色,所以能降血中的氣,能夠止住吐血。牛膝的降是根據它的外形和味道來決定,因為它的根部深入土中,味道苦,所以能夠引導水和火向下運行。鐵落的降是利用金克木的原理,同時它質地重,有鎮靜的作用,所以能夠止住驚悸、治療癲狂。赭石也是質地重有鎮靜作用,而且顏色是紅色,又進入血分,所以也叫“血師”,因為它能降血。血是氣的住所,旋覆代赭石湯之所以能止住打嗝,正是因為它能夠運行血來降低氣。凡是能夠降而沉的藥物,味道一定是苦的,質地一定是重的;能夠降而發散的藥物,味道一定是辛辣的,氣一定是香的;能夠降而滲濕利尿的藥物,味道一定是淡的,氣一定是薄的。薏苡仁、澤瀉、車前子、茯苓都是味道淡、氣薄的藥物,都屬於陽中有陰,不能夠運行在上部的清竅,所以都運行在下部的清竅,而能夠利小便。降而攻破積聚的藥物,味道一定是濃厚的,氣一定是猛烈的,同時兼有破血的作用,才能夠攻破積聚。大概只有氣積聚的話,只會形成痰或水,不能夠結成硬塊。凡是結成硬塊的,都混雜有血,然而單獨有血而沒有氣來聚合,也會變成死血,不能結成硬塊。只有氣依附在血上凝結,血與氣結合聚攏,然後才會凝成堅硬的積塊。三稜是破血中的氣,莪朮是破氣中的血,所以都能夠破除積聚。三稜味道只是苦,不辛辣,破血的力量大而散氣的力量小。莪朮兼有辛味,能夠運行氣來破血,這樣氣血同時運行,與積聚最為合適,所以很多方劑都會用到莪朮。薑黃氣味都比較濃厚,所以能夠行氣行血。鬱金是薑黃的子株,但氣比較薄,味道勝過薑黃,所以行血的功效比行氣的功效更強。
有人問:所有的降藥都是沉入中下焦,那上焦氣逆的時候,要怎麼用降藥來治療呢?
回答說:降藥雖然是往下沉降,但是沒有不由上焦而往下走的。所以赭石能夠從上焦向下鎮壓,檳榔能夠兼顧疏通胸膈。大致來說,藥性沉重而且作用快速的,會直接到達下焦,不能兼顧疏通上焦。氣味輕微而且作用緩和的,則都能夠降利上焦。葶藶能夠瀉肺;杏仁能夠利肺;射干味道微苦,能夠疏通喉嚨中的痰;厚朴花藥性輕,能夠疏通膈上的氣;川貝母顏色白色,藥性平和,能夠疏通胸肺的痰氣;旋覆花味道鹹,質地輕,所以能夠潤肺降痰;陳皮的氣味不輕不重,所以可以降上焦,也可以降中焦。只有木香是氣浮在上面,味道沉在下面,上中下三焦都能夠調理。其他像藥性沉重的,橘核、楂核、荔枝核都專門治療下焦的氣;藥性快速的,像大黃、巴豆、牛膝則直接走向下焦。同樣是運行氣的藥物,還要區分它們的輕重和沉浮,如果運用得當,自然不會有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