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宗海

《本草問答》~ 卷下 (4)

回本書目錄

卷下 (4)

1. 卷下四

問曰:,上言熱與火異,今言腎生之熱亦合於三焦之火,何也?

白話文:

問道:上面說「熱」和「火」不同,現在又說腎臟產生的「熱」合乎三焦的「火」,這是什麼道理?

答曰:,此可分亦可合,非截然分膈也。天之陽可以助地之火,地之火亦可以助天之陽,所以少陰之熱可並於三焦肝膽,而三焦肝膽之火亦能入少陰心腎。故凡暑熱瘟疫,皆感於天之熱氣者也,其初發熱口渴,則但屬熱,用石膏等以清之,其後並於三焦膽火,入心包,則兼火,治宜牛黃、黃連、黃芩、黃柏、梔子、牛黃,系牛之病多生肝膽中,或生心膈間,或生角中,能自行吐出。蓋火發於肝膽而走於膜膈,以達周身,故牛黃生無定處,皆是其膜膈中之火所生也。因火生痰結而為黃,是蓋牛之痰積也,以牛之痰積治人之痰積,為同氣相求以敵誘敵之妙劑。其黃由火而生,故成為火味而苦。火之所生者,土也,痰亦脾土所化,故結為黃,且氣香,以其成於土,故色黃氣香土成則火退,故用以退瀉人身中之火氣。香善走,故透達經絡臟腑而無所不到。其祛痰者,火降則痰順也。問曰:何以知牛黃是秉火之性而生?

白話文:

回答道:牛黃可以分可以合,不是完全截然分開的。天上的陽氣可以幫助地上的火氣,地上的火氣也可以幫助天上的陽氣,所以少陰的心火可以並於三焦、肝、膽,而三焦、肝、膽的火氣也能進入少陰的心、腎。所以凡是暑病、熱病、瘟疫,都是感受天上的熱氣所致的。發病初期發熱口渴,這時只屬於熱症,用石膏等來清熱;到了後來,並於三焦膽火,進入心包,這時兼有火熱,治療應該用牛黃、黃連、黃芩、黃柏、梔子、牛黃,牛黃的病多生於肝膽中,或生於心膈之間,或生於角中,它能自行吐出來。蓋火發於肝膽而走於膜膈,再到達全身,所以牛黃生無定處,都是其膜膈中之火所生的。由於火生痰結而為黃,這是牛的痰積。用牛的痰積來治療人的痰積,是同氣相求,以敵誘敵的妙藥。牛黃的黃是由火而生的,所以成了火味而苦。火之所生者是土,痰也是脾土所化的,所以結為黃,而且氣香,因為它生於土,所以顏色黃氣香。土成則火退,所以用它來退瀉人體中的火氣。香善走,所以透達經絡臟腑而無所不到。祛痰者,火降則痰順也。問道:怎麼知道牛黃是秉火之性而生的呢?

答曰:,牛有黃,用火烘之,牛前置水一盆,欲飲不得,則黃自吐出,因火之逼。思水而吐出,則如黃是火所生。

白話文:

回答說:牛有黃,用火烤它,牛前面放一盆水,想喝卻喝不到,那黃就會因火烤逼迫而吐出來。想喝水而吐出黃,說明黃是由火產生的。

問曰:,既系牛病,何以又為良藥?答曰:秉異氣得間味,故靈變在牛,為病而以之治人,又為良藥。如乳香、血竭是樹脂外注,亦樹病也,而即以為良藥。殭蠶風死,乃蟲病也,而亦為良藥,總以氣化相治,不可拘於形跡。

白話文:

有人問道:既然是牛的病,為什麼又能成為良藥呢?良藥是指牛病能夠以毒攻毒,治療人類的疾病。就像乳香和血竭是樹木的樹脂,也是樹木的疾病,但也可以作為良藥。殭蠶因風而死,也是昆蟲的疾病,但也可以作為良藥。總之,中藥的功效是根據藥物的氣味和性質來決定的,而不能拘泥於藥物的形態和來源。

問曰:,六淫外感之藥,既得聞矣。而七情之病生於臟腑內者,藥當如何?

答曰:,上所論之臟腑氣化,蓋已略備,病雖發於七情,又豈離乎六經?會而通之可也。

問曰:,外感內傷古既分門,至今豈可缺。論七情內生之疾,用藥自當有別,尚求一剖示之。

白話文:

問: 六淫外感之病,已經聽聞了。而七情之病生於臟腑內者,用藥當如何?

答: 上面所論述的臟腑氣化,已經大致齊全了。疾病雖然發於七情,又怎麼會離開六經呢?可以綜合貫通地考慮。

問: 外感內傷古來既分門別類,至今豈可有所欠缺。論述七情內生之疾,用藥自當有區別,尚求教授進一步剖析。

答曰:,理只一貫,而病或百出,豈能屢陳。今子即請問,無已不得不舉其大略也,可遵丹溪之法分血氣痰鬱四字,以賅舉之。然血氣二者,予於卷首已詳論矣,故吾不欲再議焉。

白話文:

回答說,道理只有一個,而疾病卻有百種表現,豈能一一陳述。現在你既然詢問,不得不再簡要的舉出大概,可以遵照丹溪的方法,把「血、氣、痰、鬱」四個字分別列出,用來概括說明。但是關於「血、氣」二者,我已在卷首詳細討論過了,因此我不再重複了。

問曰:,血氣二者,雖前文已論,然前系通外感內傷而言。今單論內傷,則不得不再詳血氣,請再為弟子申論之。

白話文:

有人提問說,血和氣這兩種東西,雖然前一篇文章已經討論過了,但是前一篇文章是通論外感和內傷。現在單單討論內傷,就不得不更加詳細地說明血氣,請再為弟子詳細論述一下。

答曰:,血者,腎中之津液上於胃,與五穀所化之汁並騰於肺,以上入心,化為赤色,即成血矣。心象離卦,汁液入心,象離內之陰爻;化為赤血,象離外之陽爻。故血者,陽中之陰,木交於火即化為血也。西醫謂血有鐵氣,用鐵酒補血。余按鐵本水金之性,當屬腎經。血有鐵氣,即是腎水交於火而為血也。然或水氣交於心,而心火不能化之,則亦不能生血。故仲景復脈湯既用膠地以滋水,而又用桂枝以助心火,洵得生血之法。西藥用鐵水,必造作酒服,亦以酒屬陽,能助心火也。西醫知其當然,但未明其所以然,今為指出血所生化之理,乃知當歸正是補血藥。其味辛溫,火也;其汁油潤,水也。一物而具二者,是水交於火所化之物也。恰與血之生化相同,故主補血。川芎辛溫得火之氣味而無汁液,故但能助火以行血,而不能生血也。地黃有汁液不辛溫,故但能益水液滋血之源,而不能變化以成赤色,桂枝色赤入心助火,正是助其化赤之令。丹皮色赤味苦瀉火,即能瀉血。白芍味苦能瀉血,其色白故又能行氣分之水。紅花色能生血,而味苦又能瀉血。桃花紅屬血分,仁在覈中,又象人心,味苦有竹氣,是正入心中,能行血能生血。心中血液中含靈光,即神也。神為血亂,則癲狂亂語,以行氣者入心導之。則遠志、菖蒲麝香皆能開心竅,而丹皮、桃仁、乾漆皆能去心血。又有痰迷心神者,不在此例。血竭乃樹脂注結而成,氣香散故能散結血。乳香、沒藥亦樹脂,象人血又香散,故行血。蒲黃生於水中,其花黃色而香,是屬氣分不屬血分也,其能止血者,蓋以氣行則血行。火交於水而化氣,氣著於物還為水,氣行於血中而包乎血外,故行血賴於行氣,而行氣即是行水。白茅根利水行氣,故能行血也。凡吐血必咳痰,痰為氣分,蓋必氣逆水升,然後引出其血也。故用尖貝、杏仁降氣行痰,氣降則血降矣。氣滯血瘀、寒熱身疼,女子經閉不通,亦當行血中之氣。香附、靈脂、元胡、鬱金、川芎、乳香、降香為主,胎血下漏必先漏水,以其水氣先行而後血行氣,即水也。宜升麻、參耆以升補之。苧麻根以滋之,苧根汁本白而能轉紅色,故生血,是水交於火化血之義也。藕節亦然。藕生於水而上發花,花秉火色,是水上交於火之象。藕汁能轉紅色,又是火化為血之象。藕汁之氣化與人血之氣化相同,所以清火而化瘀血。蓋清火之藥是水交於火也,故能止血,芩連是矣。補火之藥是火能化水也,故能行血,薑艾是矣。

問曰:,發名血餘,今拔其髮根下微有白水而無血,何也?

白話文:

答說:血液是腎臟中的精液上升到胃裏,與五穀所化成的汁液一起上升到肺部,再由肺經輸送到心臟,變成赤色,就成為血液了。心臟有離卦的象徵,汁液進入心臟,象徵著離卦中的陰爻;變成赤色血液,象徵著離卦中的陽爻。所以血液是陽中的陰,屬於木交於火後化成的。西醫認為血液含有鐵,所以用鐵酒來補血。我認為鐵基本上是具有水金二氣屬性,所以應該可以歸屬於腎經。血液含有鐵,表示腎水交於心火而成為血液。然而,如果水氣交於心臟,而心火不能化解它,那麼血液就不能產生。因此《傷寒論》中的復脈湯既使用了膠地滋補水,又使用了桂枝來幫助心火,這是真正地掌握了生血的方法。西藥中使用鐵水,必須配製成酒服後服用,也是因為酒屬陽,能夠幫助心火。西醫知道這樣做是正確的,但並不清楚其中的原理。如今我指出血液如何生成、轉化的道理,才能知道當歸的確是補血藥。當歸的味道辛溫,是火的象徵;當歸的汁液油潤,是水的象徵。一味藥物中同時具有水火二氣,代表是水交於火後化成的東西。這與血液的生成、轉化原理是一樣的,所以當歸可以補血。川芎辛溫,具有火的氣味,但沒有汁液,所以它只能幫助心火運行血液,而不能生血。生地黃有汁液但不辛溫,所以它只能滋補水液來滋養生血的來源,而不能轉化成赤色血液。桂枝顏色赤紅,可以進入心臟幫助心火,正是幫助血液轉化成赤色的。丹皮顏色赤紅,味道苦澀,可以瀉火,也能瀉血。白芍味道苦澀,可以瀉血,它顏色白色所以也能運行氣血中的水。紅花顏色可以生血,而味道苦澀又能瀉血。桃花是紅色,屬於血分,果仁在覈內,又象徵著人心,味道苦澀有竹子氣味,正好進入心臟,能夠運行血液並生血。血液中含有靈光,也就是精神。精神受到血液的擾亂,就會出現癲狂、胡言亂語的症狀,可以使用運行氣血的方法進入心臟來疏導精神。因此遠志、菖蒲、麝香都能夠開通心竅,而丹皮、桃仁、乾漆都能夠去除心血。還有一些情況是痰迷住了精神,這不在本例的討論範圍內。血竭是由樹脂凝結而成的,氣味香濃,所以能夠散結血。乳香、沒藥也是樹脂,象徵著人血,而且香氣濃鬱,所以能夠運行血液。蒲黃生長在水中,花朵黃色而香氣濃鬱,這是屬於氣血而不是血液。它能夠止血,是因為氣行則血行。火氣交於水後轉化成氣,氣著於物體後又轉化成水,氣在血液中運行並包於血液之外,所以運行血液依靠運行氣,而運行氣,也即是運行水。白茅根能夠利水行氣,所以能夠運行血液。凡是吐血一定會咳痰,痰屬於氣血,必須氣往上逆,水往上衝,然後才會引出血液。所以可以使用尖貝、杏仁來降氣化痰,只要氣下降,血液也就下降了。氣滯血瘀、寒熱身疼,女子經閉不通,也應該運行血液中的氣。香附、靈脂、元胡、鬱金、川芎、乳香、降香為主,胎血下漏一定先漏水,是因為水氣先行然後血氣才能通過,即水也。宜升麻、參耆以升補之。薴麻根以滋之,薴根汁本白而能轉紅色,故生血,是水交於火化血之義也。藕節亦然。藕生於水而上發花,花秉火色,是水上交於火之象。藕汁能轉紅色,又是火化為血之象。藕汁之氣化與人血之氣化相同,所以清火而化瘀血。蓋清火之藥是水交於火也,故能止血,芩連是矣。補火之藥是火能化水也,故能行血,薑艾是矣。

問曰:有人脫髮並有出血的現象,如今將頭髮拔除,髮根下方有少許白色的液體,卻沒有血,這是什麼原因?

答曰:,此理最微,知發之生化即知血之原委矣。人身之血由後天飲食之汁入心化赤,循衝任下入胞宮,與先天腎水相交,於是化而為精,由腎系入背脊,循行而上入腦,遂化為髓,以生骨,故人死皮肉化而骨不腐。蓋皮肉或單秉氣而生,則遇陰則化;或單秉血而生,則遇陽即化。惟骨由精髓而生,秉秉氣血之全,故不腐化,所以補骨必補髓,而補髓又在補精。鹿茸為氣血之最,強通腎脈,故補精髓以強骨。地黃、黃耆氣血雙補,皆能化精以補髓也。牛骨髓、豬脊髓皆是以髓補髓。夫補髓先補精,精為氣血所化。腎氣丸、菟絲子等藥皆氣血雙補,能化精者也,精化為髓,而腦髓中有寒,則用附子、細辛從督脈上腦以治之,由氣分而入腦也。腦髓中有風有熱,則用羚羊、犀角、吳萸、薄荷、荊芥、天麻、黃柏、青蒿、蒼耳子以治之,從厥陰肝脈由血分而上腦,此則腦髓之治法。吾子雖以治之,未問及。然髓是氣血合化者,今與子論血合氣之理,故並論之。髓中藏精主記事,心神上合於髓精乃能知識用事。故髓氣不清則神亦亂,癲狂其多病此;髓不足則知識不強,治法可以上引經之藥以類求之矣。夫骨秉氣血二者,故不腐化,毛髮亦入土不腐化。蓋血生於後天,屬任豚,下交胞宮,合氣化精則生髓。若夫氣則生於先天,腎中者也。氣生於先天,屬腎脈,下交胞宮,合血變精達於衝任二脈。化而上行,循經脈,則繞唇而生須。充皮毛,則生周身之毛。隨太陽經上頭,則生頭髮。應肝之部位,則生腋下前後陰之毛。人之面部、額上屬肺,目屬肝,眉居目上,正當肝肺交界處。肝主血,肺主氣,血氣相交,是以生眉毛。總見毛髮者,血隨氣化之物也,故發名血餘,以其秉血而生也。拔其髮根,下只有白水,水者氣也,是氣化其血之驗也。然則毛髮亦秉氣血之全,故不腐化,制發為藥,可以補血,以其為血之餘也。又能利下水,以其為氣所化也。《本經》言仍自還神,化此四字,無人能解。不知神者,心所司,謂發之性能還於心為神,復能化血以下交於水,相為循環也。草木亦然。陽木遇陰則化,陰木遇陽則化。惟棕象人之毛髮,亦入土不腐化。蓋草木亦有氣血,秉天者為氣,秉地者為血。棕象毛髮而秉草木氣血之全,陰陽合化之所生,故不腐化。且棕之性與發略同,功能利水又能止血,此可知血氣相合之理矣。其他治血化氣之藥,皆可從此類推。

白話文:

回答說:這個道理是非常微妙的,瞭解頭髮的生化原理,就知道血液的來源和流向。人體的血液是由後天飲食的汁液進入心臟化成紅色,沿著衝任脈向下流入子宮,與先天的腎水相交,於是化為精華,由腎系進入脊椎,沿著脊椎向上流入大腦,最終化為髓,用來生長骨骼,所以人死後皮肉腐化,但骨骼卻不腐爛。 皮肉可能只秉承氣而生,遇到陰就會化掉;或只秉承血而生,遇到陽就會化掉。只有骨骼是由精髓而生,秉承了氣血的全部,所以不會腐爛,因此補骨必須補髓,而補髓又在於補精。鹿茸是氣血之最,可以強通腎脈,所以補益精髓以強健骨骼。地黃、黃耆都能同時補氣補血,都可以化精來補髓。牛骨髓、豬脊髓都是以髓補髓。 補髓先要補精,精是氣血轉化而來的。腎氣丸、菟絲子等藥物都能同時補氣補血,能夠化精,精化為髓,而大腦髓中有寒,則用附子、細辛從督脈上行到大腦來治療,是通過氣分而進入大腦的。大腦髓中有風有熱,則用羚羊、犀角、吳萸、薄荷、荊芥、天麻、黃柏、青蒿、蒼耳子來治療,是從厥陰肝脈,通過血分而上行到大腦的,這就是大腦髓的治療方法。您雖然用這些方法來治療,但並沒有提到髓。然而髓是氣血合化的產物,現在我與您討論血液合氣的道理,所以一併討論。 髓中藏精,主掌記憶,心神上與髓精相合,纔能有認知和行動。所以髓氣不清,則神志也會紊亂,很多癲狂的病症都是這個原因;髓不足,則認知能力就不強,治療的方法可以根據經絡的走向,用類似的藥物來治療。 骨骼秉承氣血兩者,所以不腐爛;毛髮入土也不腐爛。血液產生於後天,屬於任脈和沖脈,向下交於子宮,與氣相合化精,就產生了髓。至於氣則產生於先天,是腎中所藏。氣產生於先天,屬於腎脈,向下交於子宮,與血液相合,化精後到達衝任二脈。化生後向上行,沿著經絡,則環繞嘴脣而生鬍鬚。充盈皮毛,則生長全身的毛髮。隨著太陽經上行至頭部,則生長頭髮。與肝臟部位相應,則生長腋下及前後陰部的毛髮。人的面部、額頭屬於肺,眼睛屬於肝,眉毛位於眼睛之上,正當肝肺交界處。肝主血,肺主氣,血氣相交,因此生長眉毛。總的來看毛髮,是血隨著氣化而生的東西,所以毛髮又名血餘,是因為它秉承血液而生。拔掉毛髮的根部,下面只有白色的水分,水是氣,這是氣化血液的驗證。然而,毛髮也秉承了氣血的全部,所以不腐爛,用毛髮做藥,可以補血,因為它是血液的餘留物。又能利尿,是因為它是由氣化而來的。《本經》中說「仍自還神,化」這四個字,沒有人能解釋清楚。不知道神,是心所主宰的,是指毛髮的性能可以回到心中成為神,又能化血以下交於水,相互循環。草木也是如此。陽木遇到陰就會化,陰木遇到陽就會化。只有棕櫚像人體的毛髮,入土也不腐爛。 草木也有氣血,秉承天的為氣,秉承地的為血。棕櫚像毛髮,秉承了草木氣血的全部,是陰陽合化所生的,所以不腐爛。而且棕櫚的性質與毛髮略同,功能既能利水又能止血,由此可知血氣相合的道理。其他治療血化氣的藥物,都可以以此類推。

問曰:,人參、黃耆之補氣,卷首已明言矣。而茯苓亦云化氣,何也?

白話文:

有人問:人參、黃耆的補氣作用,書的開頭已經明確地說明瞭。而茯苓也說它能化氣,這是為什麼呢?

答曰:,氣者,水中之陽。人飲水得腎陽化之,則水質下行而氣上升。茯苓秉土之精而味淡利水,水行則氣升,且下有茯苓、上有威喜芝,乃茯苓苗在松巔上,與茯苓懸絕,而茯苓雖在土中,其氣自能貫之。茯苓之氣所以能上升也,所以性能化氣者,此也。然滋生元氣,不如人參。扶達元氣,不如黃耆也。

問曰:,經云狀火食氣,少火生氣,此又何說?

白話文:

回答說,氣,就像水中陽氣。人喝水得腎陽轉化,水就會往下走,而氣就會上升。茯苓秉承泥土的精華,味道淡,利於利水。水流動,氣就上升,下面有茯苓,上面有威喜芝。威喜芝是茯苓的幼苗,長在松樹頂部,與茯苓分離,而茯苓雖然在土裡,但它的氣能貫穿。茯苓的氣之所以能上升,原因就在於此。然而,滋生元氣,若拿人參相比,遠遠不如人參。扶助元氣,若拿黃芪相比,也遠遠不如黃芪。

詢問者說:

經文中說「狀火食氣」,「少火生氣」,這些說法是什麼意思?

答曰:,氣者,水所化而復還為水,上出口鼻為津,外出皮毛為汗,下出二便為液。設火太甚傷其津液,則失其沖和。則氣虛而喘,五味、麥冬以潤之,氣泄而盜汗,生地、丹皮、浮麥、地骨皮、龍骨以清斂之;氣滯便澀,肉蓯蓉、當歸、火麻仁、杏仁以滑之。且如腎陽有餘,陰氣不能蓄之,則喘咳虛勞之證作,非大滋其陰不可。故用熟地、龜板、元參等以水配火,不使狀火食氣,斯氣納矣。凡入飲水入胃,滲入三焦膜中,而下入膀胱。命門之真火,所從胞室,蒸動膀胱之水,而氣於是乎出。此真火隨氣上行,其路道即在焦膜之中,遇水所過,火即蒸之,皆化為氣,以充周身,故年少氣盛者,其小便少水皆化而為氣故也。此真火不寒不烈,故稱少火,乃人身生氣之源,觀仲景八味丸獨以腎氣名之。蓋有桂附又有萸地,陰中之陽誠為少火生氣之方。桂枝化氣,亦是此理。故只溫而不烈,色黑入腎,正能生氣,桂附性烈,須濟以陰藥。然使其人本有陰寒,則又須桂附純陽之品,乃能化之也。又凡氣上脫者,則喘促,屬陰虛,宜滋陰以斂真火。氣下脫者,則汗泄大小便不禁,屬陽虛,宜補火,以收元氣。然無論陰陽,皆當利水,水化則氣生,火交於水,則氣化。知乎此者,可以探造化之微。

白話文:

回答:氣是水經過變化再次還原為水,從口鼻出來的成為津液,從皮下毛孔出來的成為汗液,從二便排出的成為水液。假設火氣過烈會傷害津液,那麼就失去平衡。所以氣虛就會喘,用五味子、麥冬來潤養;氣虛會盜汗,用生地、丹皮、浮麥、地骨皮、龍骨來清斂;氣滯便祕,用肉蓯蓉、當歸、火麻仁、杏仁來潤滑。就像腎陽太盛,陰氣無法收藏,就會出現喘咳虛勞的症狀,非得大滋其陰纔可以改善,所以用熟地、龜板、元參等藥物來配伍火藥,不讓火氣消耗陰氣,這樣才能使氣得到收納。所有進入體內的飲水都進入胃,滲入三焦膜中,再進入膀胱。命門的真火從胞宮發出,蒸動膀胱裡的水,氣於是便排出。這真火隨著氣往上走,其路徑就在三焦膜中,真火經過水的地方都會蒸發水,全都化為氣,充滿周身,所以年輕人氣盛,小便少水,都是氣化的緣故。這真火不冷不烈,所以叫做少火,是人體生氣的來源。仲景的八味丸單獨以腎氣命名,就有桂枝附子又有萸地,陰中的陽氣的確是少火生氣的良方。桂枝還有化氣的功效,道理也是這樣。所以它只溫和而不猛烈,黑色入腎,能夠生氣,桂枝附子性烈,必須加入陰藥才能相濟。但是如果人本身有陰寒,那就需要桂枝附子這種純陽的藥物,才能化解陰寒。另外,凡是氣上逆就會喘促,屬於陰虛,應該滋陰來斂住真火。氣下脫就會汗洩,大小便不禁,屬於陽虛,應該補火來收斂元氣。但是不論是陰虛或陽虛,都應利水,水化則氣生,火與水交合,則氣化。懂得這個道理,即可探究造化的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