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旨緒余》~ 下卷 (7)
下卷 (7)
1. 五十六、《洗冤錄》驗胎法
又五臟論有稱耆婆者云:一月如珠露,二月如桃花,三月男女分,四月形象全,五月筋骨成,六月毛髮生,七月動右手於母腹左,八月動左手於母腹右,九月三轉身,十月滿足生。若驗得未成形象,只念所墮胎作血肉一片、或一塊,若經日壞爛,多化為水。若所墮胎已成形象者,謂頭、腦、口、眼、耳、鼻、手、腳、指甲等全,亦有臍帶之類。
若胎在母腹中被驚而死,其胎下系紫黑色,血蔭軟弱。若生下腹外死者,其屍系淡紅赤色,胞衣白,卻無紫黑色,極易驗也。
白話文:
據說《五臟論》中耆婆提到:懷孕一個月時,胎兒像露珠一樣;兩個月時像桃花花瓣;三個月時可以分辨男女;四個月時形體完整;五個月時筋骨形成;六個月時毛髮開始生長;七個月時胎兒會在母親腹中動右手,感覺在母親腹部的左側;八個月時胎兒會在母親腹中動左手,感覺在母親腹部的右側;九個月時胎兒會在腹中翻身三次;十個月時就足月出生。
如果檢驗時發現墮胎的胎兒尚未成形,只是一片血肉或一塊肉,如果經過一段時間腐爛,大多會化成水。如果墮胎的胎兒已經成形,可以看到頭、腦、口、眼、耳、鼻、手、腳、指甲等完整的樣子,甚至還有臍帶之類的東西。
如果胎兒在母親腹中因受到驚嚇而死亡,胎兒的下部會呈現紫黑色,血色暗淡,身體軟弱。如果胎兒是出生後死在母親腹外,屍體會呈現淡紅色,胎盤是白色的,但不會有紫黑色,這樣很容易辨別。
2. 五十七、人身內景說
咽之與喉有二竅,前後不同,喉在前,咽在後。咽則因物而咽,以應地氣。而為胃之系,下連胃管,為水穀之道路。自咽而入於胃,胃主腐熟水穀。其水穀精悍之氣,自胃之上口,出於賁門,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心,淫精於脈,脈氣流經,經氣歸於肺。肺朝百脈,輸精於皮毛,毛脈合精,氣行於腑,腑精神明,留於四臟,沖和百脈,頤養神氣,利關節,通九竅,滋志意者也。
其滓穢,則自胃之下口,入於幽門,傳於小腸,自小腸下口,至於大腸上口,大小二腸相會為闌門;闌門者,闌約水穀以分別也。其水則滲灌入於膀胱,膀胱者,胞之室也,胞虛受水,而為藏水之室家也。其濁穢入於大腸,大腸一名迴腸,以其回屈而受小腸之濁穢也。喉主出納,以應天氣。
而為肺之系,下接肺經,為喘息之道路,自喉嚨而通於肺,肺下無竅而有空,行列分布。諸藏清濁之氣,以為氣管。大腸為肺之府,肺色白,故大腸為白腸。主傳送濁穢之氣下行,而不使上干於心肺,所謂傳瀉行道之府也。肺之下有心,心系有二,一則上與肺相通,一則自肺葉曲折向後,並脊膂細絡相連,貫脊通髓,而與腎系相通。小腸為心之腑,心色赤,故小腸為赤腸。
主引心火濁氣下行,而不使上干於華蓋,所謂容受之府也。蓋心通五臟系,而為五臟之主。有膈膜遮蔽濁氣,不得上熏於心,所以真心不受邪凌犯;其所以致病者,心包絡耳。心包絡是心上漫脂之外有細筋如絲,與心肺相連者是也。心包絡經自膻中散布,絡繞於三焦;三焦其氣通灌十二經絡,上下往來,無有休息,自與心包絡配合為表裡,故俱有名而無合應。脾系在膈下,著右脅,上與胃膜相連。
胃為脾之府,脾色黃,故胃為黃腸。而為水穀之府也。肝系在心肺下,著左脅,上貫膈,入肺中,與膈膜相連。而膽在肝短葉之間。膽為肝之府,肝色青,故膽為青腸。而為清淨之府也。腎與臍對,形如石卵,而曲附脊膂,有繫上通於心,所謂坎離相感,水火升降者此也。膀胱為腎之府,腎色黑,故膀胱為黑腸。
而為津液之府也。
白話文:
人體的咽和喉有兩個孔道,前後位置不同,喉在前面,咽在後面。咽是因應吞嚥食物而作用,與地氣相應,是胃的聯繫,向下連接胃管,是水穀運送的通道。食物從咽進入胃,胃負責腐熟水穀。水穀精華的氣,從胃的上口,也就是賁門出來,輸送到脾,脾將精華散發,向上歸於心,精華充盈於脈絡,脈氣流動於經絡,經氣歸於肺。肺朝向所有的脈絡,將精華輸送到皮毛,皮毛的脈絡與精華結合,氣在腑運行,腑的精氣神明,留存在四臟,協調百脈,滋養神氣,使關節靈活,疏通九竅,增強意志。
食物的殘渣,則從胃的下口,進入幽門,傳送到小腸,從小腸的下口,到達大腸的上口,大小腸交會的地方稱為闌門;闌門的作用是阻攔水穀,以區分精華和糟粕。水則滲入膀胱,膀胱是儲存水的器官,膀胱空虛時可以容納水,是儲存水的處所。濁穢進入大腸,大腸又名迴腸,因為它迴旋彎曲地接收小腸的濁穢。喉負責出納,與天氣相應。
喉是肺的聯繫,向下連接肺經,是呼吸的通道,從喉嚨通往肺部,肺部下方沒有孔竅,但有空間,像行列般分佈,各個臟腑清濁的氣都通過這裡,形成氣管。大腸是肺的官府,肺的顏色是白色,所以大腸是白色的。大腸負責將濁穢之氣向下輸送,不讓它向上侵犯心肺,所以說大腸是傳導排泄的官府。肺的下面是心臟,心臟有兩個聯繫,一個向上與肺相通,另一個從肺葉彎曲向後,與脊椎的細絡相連,貫穿脊椎通向髓,並與腎聯繫。小腸是心的官府,心的顏色是紅色,所以小腸是紅色的。
小腸負責引導心火的濁氣向下運行,不讓它向上侵犯心肺,所以說小腸是容納濁氣的官府。心與五臟的聯繫相通,是五臟的主宰。心臟有膈膜遮擋濁氣,不讓濁氣向上熏蒸心臟,所以真正的心臟不受邪氣侵犯;導致疾病的原因是心包絡。心包絡是心臟外圍的脂肪之外的細筋,像絲一樣,與心肺相連。心包絡經從膻中穴散佈,環繞三焦;三焦的氣灌注十二經絡,上下往來,沒有休息,與心包絡互相配合,形成表裡關係,所以都有名稱,但沒有實際的形態。脾的聯繫在膈膜下,附著在右脅部,向上與胃膜相連。
胃是脾的官府,脾的顏色是黃色,所以胃是黃色的,也是儲存水穀的官府。肝的聯繫在心肺之下,附著在左脅部,向上貫穿膈膜,進入肺部,與膈膜相連。膽在肝短葉之間。膽是肝的官府,肝的顏色是青色,所以膽是青色的,也是儲存清淨之氣的官府。腎臟與肚臍相對,形狀像石頭卵,彎曲附著在脊椎兩側,有聯繫向上通向心臟,所謂的坎離相感,水火升降,指的就是這個。膀胱是腎的官府,腎的顏色是黑色,所以膀胱是黑色的。
膀胱是儲存津液的官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