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奎
《醫旨緒余》~ 上卷 (24)
上卷 (24)
1. 三十四、論五郁
若以達為吐,以發為汗,以泄為解表利小便,以奪為下,以折為抑其沖逆,然固然,於經義恐猶未盡善也。且後文又曰:「然調其氣,過者折之,以其畏也,所謂瀉之。」愚謂過者,淫勝之謂也,折之者,謂裁之也,如木勝助之以辛,火勝助之以咸之類,投其畏而伐之,故曰:「五臟一有不平,所勝平之,遞相濟養,交互克伐」,此之謂也。
白話文:
如果把疏通當成嘔吐,把發散當成發汗,把排泄當成解表和利小便,把奪取當成攻下,把壓制當成抑制氣的逆行上衝,這樣做固然可以,但恐怕還沒完全符合醫理的精髓。而且後文又說:「要調和氣機,過盛的要加以抑制,因為它有所畏懼,這就叫做『瀉』。」我認為所謂的「過盛」,指的是太過亢盛的意思;而「抑制」,指的是裁剪、制約的意思。就像木氣太盛,就用辛味藥來輔助它;火氣太盛,就用鹹味藥來輔助它,投其所畏懼的,來制伏它。所以說:「五臟只要有一個不平衡,就要用它所能戰勝的來平息它,使其相互資助,也互相制約」,這才是其中的道理啊。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