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旨緒余》~ 上卷 (15)
上卷 (15)
1. 二十二、證候推移指法
《內經·脈要精微論篇》曰:推而外之,消息之,內而不外,有心腹積也。推而內之,消息之,外而不內,身有熱也。推而上之,消息之,上而不下,腰足清也。推而下之,消息之,下而不上,頭項痛也。
左寸,外以候心,內以候膻中。左關,外以候肝,內以候膈。右寸,外以候肺,內以候胸中。右關,外以候胃,內以候脾。兩尺,外以候腎,里以候腹中。是以有推而內,推而外消息之法也。
一說:左寸,推而上之,上而不下,頭項痛;推而下之,下而不上,胸脅痛也。推而內之,內而不外,心腹積也;推而外之,外而不內,眼目昏也。
左關,推而上之,上而不下,腰足清也;推而下之,下而不上,腸胃痛也。推而內之,內而不外,筋骨痛也;推而外之,外而不內,身有熱也。
左尺,推而上之,上而不下,小腸痛也;推而下之,下而不上,足脛痛也。推而內之,內而不外,小便濁也;推而外之,外而不內,腰足痛也。
右寸,推而上之,上而不下,氣喘急也;推而下之,下而不上,胸中痛也。推而內之,內而不外,咽喉痛也;推而外之,外而不內,背脊痛也。
右關,推而上之,上而不下,吐逆也;推而下之,下而不上,主下血也。推而內之,內而不外,腹有蠱也;推而外之,外而不內,肌肉痛也。
右尺,推而上之,上而不下,小腹脹也;推而下之,下而不上,足腿痛也。推而內之,內而不外,疝瘕也;推而外之,外而不內,小便秘也。
汪石山曰:按消息,謂詳細審察也。推,謂以指那移於部之上下而診之,以脈有長短之類也;又以指那移於部之內外而診之,以脈有雙弦單絃之類也;又以指推開其筋而診之,以脈有沉伏止絕之類也。《刊誤》謂內外以指按輕重言,推有數義,故特著之,非但外以候心,內以候膻中之類也。
白話文:
二十二、證候推移指法
《黃帝內經.脈要精微論》說:用手指從脈搏處往外推,如果脈象往外散,這是正常的;如果往內推,脈象反而不往外散,那表示心腹有積聚。用手指從脈搏處往內推,如果脈象往內散,這是正常的;如果往外推,脈象反而不往內散,那表示身體有熱。用手指從脈搏處往上推,如果脈象往上,這是正常的;如果脈象往上,卻不往下,那表示腰部和足部是清冷的。用手指從脈搏處往下推,如果脈象往下,這是正常的;如果脈象往下,卻不往上,那表示頭部和頸部疼痛。
左手寸口脈搏外側,是診察心臟的,內側是診察膻中(胸部)的。左手關脈外側,是診察肝臟的,內側是診察橫膈膜的。右手寸口脈搏外側,是診察肺臟的,內側是診察胸腔的。右手關脈外側,是診察胃部的,內側是診察脾臟的。兩手的尺脈外側,是診察腎臟的,內側是診察腹部的。因此,才有往內推和往外推來診察脈象的方法。
另一種說法:左手寸口脈搏,往上推,脈象只往上而不往下,表示頭頸痛;往下推,脈象只往下而不往上,表示胸部和脅肋疼痛。往內推,脈象只往內而不往外,表示心腹有積聚;往外推,脈象只往外而不往內,表示眼睛昏花。
左手關脈,往上推,脈象只往上而不往下,表示腰部和足部清冷;往下推,脈象只往下而不往上,表示腸胃疼痛。往內推,脈象只往內而不往外,表示筋骨疼痛;往外推,脈象只往外而不往內,表示身體有熱。
左手尺脈,往上推,脈象只往上而不往下,表示小腸疼痛;往下推,脈象只往下而不往上,表示足部和小腿疼痛。往內推,脈象只往內而不往外,表示小便渾濁;往外推,脈象只往外而不往內,表示腰部和足部疼痛。
右手寸口脈搏,往上推,脈象只往上而不往下,表示氣喘急促;往下推,脈象只往下而不往上,表示胸腔疼痛。往內推,脈象只往內而不往外,表示咽喉疼痛;往外推,脈象只往外而不往內,表示背部脊椎疼痛。
右手關脈,往上推,脈象只往上而不往下,表示嘔吐、反胃;往下推,脈象只往下而不往上,表示便血。往內推,脈象只往內而不往外,表示腹內有寄生蟲;往外推,脈象只往外而不往內,表示肌肉疼痛。
右手尺脈,往上推,脈象只往上而不往下,表示小腹脹痛;往下推,脈象只往下而不往上,表示足部和小腿疼痛。往內推,脈象只往內而不往外,表示疝氣、腫塊;往外推,脈象只往外而不往內,表示小便不順暢。
汪石山說:「按消息」,是指詳細地觀察。 「推」是指用手指在脈搏部位上下移動來診察,藉此判斷脈搏是否有長短不一的現象;也用手指在脈搏部位的內外移動來診察,藉此判斷脈搏是否有雙弦或單弦的現象;還用手指推開筋脈來診察,藉此判斷脈搏是否有沉伏、停止或斷絕的現象。《刊誤》說:「內外」是指按壓的輕重而言,而「推」有許多種意義,所以特別加以說明,不僅僅是外側診察心臟、內側診察膻中這一類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