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旨緒余》~ 上卷 (10)
上卷 (10)
1. 三十五、論嘔血
生生子曰:經云:怒則傷肝,甚則嘔血並飧泄。又曰:心主血,肝藏血,脾統血。怒氣上逆,則脾氣受傷,所藏所統之血,皆妄行而錯亂也。古方有用芎附飲治之而效者,良由川芎、香附,能調肝氣,氣和而血歸經也。丹溪有用桂五錢為末,冷水調服者。緣桂能和榮衛,通血脈,木得桂而枯,且又為從治之法,故不獨恃寒涼為治也。
必須參之脈證,如脈微弱虛軟,精神疲憊,急當獨參湯進之。如脈洪大弦長有力,精神不倦,或覺胸中氣塞,或血是紫黑塊者,當以承氣湯下之,此釜底抽薪法也。若勢緩而色鮮紅,宜以葛可久十灰散、阿膠、血餘灰之類止之。或調氣,或下或止,全在臨症活法,勿得執一以戕生也。
白話文:
生生子曰:
古書記載:「怒傷肝,怒氣過甚則可能導致嘔血和腹瀉。」
又說:「心主血,肝藏血,脾統血。」
當怒氣上衝時,脾氣會受傷,脾臟所藏和所統的血氣就會失控而混亂。
古方有芎附飲治療這種情況,效果很好。這是因為川芎和香附能夠調節肝氣,讓氣順暢,血才能回到正常的經脈。
丹溪先生也用桂枝五錢研末,以冷水調服。這是因為桂枝能調和營衛,通暢血脈。木遇到桂枝就會枯萎,所以桂枝也能治療肝火。
治療怒氣上衝,不能單靠寒涼藥物,還需根據脈象和病症。
例如,如果脈象微弱虛軟,精神疲憊,就需要使用獨參湯來補充元氣。
如果脈象洪大弦長有力,精神不倦,或者感覺胸中氣塞,或者血呈紫黑色塊狀,就應該使用承氣湯來瀉火,這叫做「釜底抽薪」法。
如果病情緩慢,血色鮮紅,則應該使用葛根、十灰散、阿膠、血餘灰等藥物來止血。
總之,治療怒氣上衝,要根據病情的不同,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不要拘泥於一種方法而損害身體。
滑伯仁曰:血溢、血泄、諸蓄妄證,其治也,予率以桃仁、大黃行血破瘀之劑,以折其銳,而後區別治之。或問:失血復下,虛何以當行血破瘀之劑?予曰:血既妄行,迷失其道,不去蓄利,則以妄為常。曷以御之?且去者自去,生者自生,何虛之有。且如婦人行經,有五六日不止者,有十數日不止者,可見去者自去,生者自生也;乳婦亦然。
生生子曰:時師治血,愛用寒涼,每每畏用溫、補二法,亦偏見也。夫有寒當溫,有虛當補,聖哲不能廢其規,但要體認切當,毋輕舉也。假使胃寒,或久為寒涼所激,以至血不歸經,不溫可乎?暴吐暴衄,昏運軟倒,不補可乎?故王海藏治飲冷傷脾吐血,以理中湯理治中脘,分利陰陽,此亦理治內衄之法也。《三因方》曰:理中湯能止傷胃吐血,以其功最理中脘,分利陰陽,安定血脈。
白話文:
滑伯仁認為,無論是血溢、血泄還是各種蓄血妄證,治療時都應該先用桃仁和大黃行血破瘀,以折其銳氣,再根據具體情況區別治療。有人會問,失血後又繼續下血,虛弱的病人怎麼可以用行血破瘀的藥呢?滑伯仁回答,既然血已經妄行,迷失了正常的運行軌道,如果不把它清除掉,就會變成常態,如何才能阻止它?況且,流失的血液會自然流失,新的血液會自然生成,哪裡來的虛弱呢?就像婦女行經,有的五六天就結束,有的十幾天也結束,可見流失的血液會自然流失,新的血液會自然生成;哺乳婦女也是如此。
生生子說,一些醫生治療出血,過於偏愛寒涼藥物,常常害怕使用溫補類藥物,這也是一種偏見。有寒就應該溫,有虛就應該補,這是聖賢的道理,不能捨棄。假如胃寒,或者長期受到寒涼的刺激,導致血不歸經,不溫補可以嗎?暴吐暴衄,昏迷不醒,軟倒在地,不補可以嗎?所以王海藏治療因飲用冷飲損傷脾胃而引起的吐血,用理中湯調理中脘,分利陰陽,這也是治療內衄的方法。《三因方》記載,理中湯能止傷胃吐血,因為它最擅長調理中脘,分利陰陽,安定血脈。
葛可久治吐血昏運,用獨參湯。仲景曰:血脫益氣。東垣曰:陽生陰長。皆有旨趣,實法在當用而用也。設若陰虛火動,咳嗽已久,肺有伏火,痰帶血絲,或紫色血屑,又當滋陰潤肺,開鬱清痰,而前劑未敢以輕試也。是知咳血、嗽血、痰帶血絲,惟當滋陰潤肺為先,暴吐昏運,卻宜補虛溫脾為最。
全在體察病源,勿致偏癖,斯為良師。
滑伯仁曰:諸見血非寒證,皆以為血熱所迫,遂至妄行;熱皆復有所挾也,或挾風,或挾濕,或挾氣。又有因藥石而發者。其本皆然,上中下治,各有所宜。在上,則梔子、黃芩、黃連、芍藥、犀角、蒲黃,而濟以生地、牡丹皮之類。胃血,古人有胃風湯,正是以陽明火邪,為風所扇,而血為之動。
白話文:
葛根可以長期治療吐血昏迷,可以用獨參湯。仲景說:「血脫益氣」。東垣說:「陽生陰長」。這些說法都很有道理,真正的醫術在於應該使用的時候就使用。
假如是陰虛火動,咳嗽很久,肺部有伏火,痰中帶血絲,或者紫色血屑,就應該滋陰潤肺,開鬱清痰,而不能輕易嘗試前述的方劑。
由此可知,咳血、嗽血、痰中帶血絲,應該以滋陰潤肺為先;而突然吐血昏迷,則應該以補虛溫脾為最。
關鍵在於體察病源,不要偏執,這樣才能成為良師。
滑伯仁說:所有見血的症狀,除了寒症以外,都認為是血熱逼迫導致,於是就妄加治療;熱症其實都夾雜著其他因素,可能是夾雜風寒,可能是夾雜濕氣,也可能是夾雜氣滯。還有可能是因為藥物或石頭引起的。
這些病症的本質都一樣,上、中、下三焦的治療方法,各有適宜。在上焦,就應該使用梔子、黃芩、黃連、芍藥、犀角、蒲黃,再輔以生地、牡丹皮之類的藥物。
胃出血,古人有胃風湯,這是因為陽明火邪被風吹動,導致血液流動。
中間有桂,取其能伐木也,若蒼朮、地榆、白芍藥之類,而濟以火劑。大腸血、以手陽明火邪,為風為濕也,治以火劑、風劑,風能勝濕也。如黃連、芩、芍藥。柏皮、荊芥、防風、羌活之類,兼用雞冠花,則述類之義也。
又曰:驚而動血者屬心,怒而動血者屬肝,憂而動血者屬肺,思而動血者屬脾,勞而動血者屬腎。
白話文:
藥方中若有桂枝,是因為它能祛除寒邪,就像蒼朮、地榆、白芍等藥物一樣,配合溫熱的藥性使用。大腸出血通常是因為手陽明經的火邪所致,引發風濕,因此要使用溫熱的藥物來治療,其中風能驅散濕邪,例如黃連、黃芩、芍藥。柏皮、荊芥、防風、羌活等藥物,可以搭配雞冠花一起使用,達到更好的效果。
另外,驚嚇而引起出血屬於心臟問題,憤怒而引起出血屬於肝臟問題,憂愁而引起出血屬於肺臟問題,思考過度而引起出血屬於脾臟問題,勞累過度而引起出血屬於腎臟問題。
2. 三十六、論咳血
生生子曰:咳血多是火鬱肺中,治宜清肺降火,開鬱消痰,咳止而血亦止也。不可純用血藥,使氣滯痰塞,而鬱不開,咳既不止,血安止哉!設下午身熱,而脈細數,此真陰不足,當清上補下。
白話文:
生子子曰:咳嗽出血多半是因為肺部有火氣積聚,治療應該要清肺降火,解開堵塞的氣息和痰液,這樣咳嗽停止後,出血也會停止。不能單純使用止血藥物,否則會導致氣血流通受阻,火氣無法疏散,咳嗽就不能停止,那麼出血怎麼可能停止呢?如果下午時身體發熱,脈搏細數,這表示真陰之氣不足,應該要清熱補陰。
3. 三十七、論齒衄
生生子曰:有侄女十歲,因毀齒動搖,以苧麻摘之,血因出不止,以小瓦盆盛之,一日夜積十一盆,用末藥止其處,少頃復從口中吐出,身亦不倦,亦事之希覯也。可見人身之血,不可測量。診其脈,皆洪大有力。以三制將軍末子二錢,用枳殼湯少加童便調下。是夜之半,去黑糞數塊,其血頓止,再不復發。
後又見一男子,每齒根出血盈盆,一月一發,百藥不效,歷十餘月。每發則昏昧,知其人好飲,投前劑一服而安。又一老嫗患此,一發五七日,一日約有升余,投前劑亦安,所下皆有黑糞。是知此疾,多陽明熱盛所至者。緣沖、任二脈,皆附陽明,陽明者,多氣多血之經也。
白話文:
生生子曰:
有個十歲的小女孩,牙齒鬆動,她用苧麻拔牙,結果血流不止,用小瓦盆盛血,一昼夜竟積了十一盆。後來用藥粉止血,但過一會兒又從口中吐出血,她卻一點也不疲倦,反而還像平常一樣做事,真是少見。由此可見人體的血量是不可測量的。
診脈時發現她的脈搏洪大有力。我給她開了三制將軍末兩錢,用枳殼湯少加童便調服。當晚半夜,她排出了幾塊黑糞,血也立刻止住了,再也沒有復發。
後來我又遇到一個男子,每次牙根出血都會滿盆,而且每月發作一次,吃了很多藥都無效,已經持續十多個月了。每次發作時他都會昏迷不醒。我得知他喜歡喝酒,便開了之前的藥方,一服下去就安穩了。
還有一位老婦人患了同樣的病,每次發作都會持續五七天,一天大約流出一升多的血,給她開了之前的藥方也安穩了,排出的糞便也都是黑色的。
由此可知,這種病大多是由陽明經熱盛引起的。因為衝脈和任脈都與陽明經相連,而陽明經是氣血充盈的經脈。
故一發如潮湧。急則治其標,故投以釜底抽薪之法,應手而愈。要知腎虛血出者,其血必點滴而出,齒或攸攸而疼,必不如此之暴且甚。有餘不足,最要詳認。
白話文:
因此,一旦病情像潮水般湧來,當我們面對急症時,我們會選擇先解決主要問題,就像在鍋底抽走柴火一樣迅速有效,這樣治療後病狀就會得到痊癒。要知道,如果是因為腎虛導致的出血,那麼出血的方式通常是滴滴答答的,並且可能伴有牙齒疼痛,但不會像這種情況下那樣劇烈和嚴重。辨別病情是充足的還是不足的,最關鍵的是要詳細辨認。
4. 三十八、顫振
有謂作諸禁鼓慄者,非也。諸禁鼓慄,乃鬥牙戰搖,似寒而實熱也。夫顫振,乃兼木氣而言,惟手足肘前戰動,外無凜慄之狀。
生生子曰:顫振者,人病手足搖動,如抖擻之狀,筋脈約束不住,而莫能任持,風之象也。《內經》云:諸風掉眩,皆屬肝木。木主風,風為陽氣,陽主動,此木氣太過,而克脾土,脾主四肢,四肢者,諸陽之末,木氣鼓之故動,經謂「風淫末疾」者此也,亦有頭動而手足不動者,蓋頭乃諸陽之首,木氣上衝,故頭獨動而手足不動:散於四末,則手足動而頭不動也。皆木氣太過,而兼火之化也。
木之畏在金,金者土之子,土為木克,何暇生金。《素問》曰:「肝,一陽也,心,二陽也,腎,孤臟也。一水不能勝二火。」由是木挾火勢而寡於畏,反侮所不勝,直犯無憚,《難經》謂木橫乘金者是也。此病壯年鮮有,中年以後乃有之,老年尤多。夫老年陰血不足,少水不能滅盛火,極為難治,前哲略不及之,惟張戴人治新寨馬叟,作木火兼痰而治,得效。遇此症者,當參酌厥旨,而運其精思云。
白話文:
有些人认为手脚发抖是因为犯了禁忌,其实并非如此。手脚发抖是因为牙齿相击,身体摇晃,看起来像是寒症,其实却是热症。颤振指的是手脚、肘部前方战栗般抖动,但没有寒颤的感觉,这是木气过旺的表现。
《内经》说,各种风邪导致的眩晕,都属于肝木。木主风,风是阳气,阳气主动作,因此木气过旺,就会克制脾土。脾主四肢,四肢是阳气之末端,木气鼓动四肢,所以会颤抖,这就是《内经》中所说的“风淫末疾”。有些人头部抖动,手脚却不动,这是因为头部是阳气之首,木气上冲,所以头部单独抖动,手脚不动;而木气散布到四肢,就会导致手脚抖动,头部却不动。这些都是木气过旺,又兼有火气的表现。
木气的克星是金,金是土之子,土被木克制,哪里还有能力生金呢?《素问》说:“肝是一阳,心是二阳,肾是孤脏,一水不能战胜二火。”由此可知,木气挟带火势,就很少畏惧金,反而会反过来侵犯克制它的金,毫无忌惮,这就是《难经》中所说的“木横乘金”。这种病壮年人很少有,中年以后才开始出现,老年人尤为多见。老年人阴血不足,水少不能灭火,因此这种病非常难治,前人很少对此有深入研究。只有张戴人治疗新寨马叟时,将此病归为木火兼痰,才取得了疗效。遇到这种病症的人,应该参考他的治疗方法,并运用自己的思考,才能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