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思恭

《推求師意》~ 卷之上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上 (2)

1. 喉痛

因於相火之微甚,微則正治,甚則反治,撩痰出血,三者隨宜而施。或於手大指少商出血行氣,若腫達於外,必外敷以藥。予嘗以鵝翎蘸水醋繳咽中,摘出其痰。蓋酸能收其痰,又能消積血。

若乳蛾甚而不散者,以小刀就蛾上出血,皆用馬牙硝吹點咽喉,以退火邪,服射干、青黛、甘、桔、梔、芩、惡實、大黃之類,隨其攸利為方,以散上焦之熱:外敷如生地黃、韭根、伏龍肝皆可用。若咽瘡白者多涎,赤者多血,大率與口瘡同例,如薔薇根皮、黃柏、青黛煎噙細嚥。

先生言理中湯亦可治,詳口瘡條下。

白話文:

喉嚨痛的原因,可能是因為身體內的相火(一種虛火)稍微旺盛或非常旺盛。如果只是稍微旺盛,就用一般的方法治療;如果非常旺盛,就要用相反的方法治療。治療上,可以考慮用化痰、出血(放血)、或合併使用這三種方法,要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有時可以選擇在手的大拇指少商穴放血來疏通氣血。如果喉嚨腫脹到外面都看得見,一定要外敷藥物。我曾經用鵝毛沾水醋塗抹在喉嚨深處,然後把痰夾出來。這是因為醋的酸味可以收斂痰液,又能消散淤積的血塊。

如果是扁桃腺腫大很嚴重而且無法消退,可以用小刀在腫大的扁桃腺上放血,然後用馬牙硝吹在咽喉部位,用來消除火邪。內服藥可以用射干、青黛、甘草、桔梗、梔子、黃芩、牛蒡子、大黃等藥材,根據病情的需要來調配藥方,目的是散除上焦(胸腔以上部位)的熱。外敷藥物可以用生地黃、韭菜根、灶心土等等。如果是咽喉潰瘍,白色的潰瘍通常伴隨多痰,紅色的潰瘍通常伴隨出血。這基本上和口腔潰瘍的情況類似,可以用薔薇根皮、黃柏、青黛煎水含在口中慢慢吞服。

先生說理中湯也可以治療,詳細的內容請參考口腔潰瘍那一條。

2. 腸癰

一婦以毒藥去胎後,當臍右結塊,塊痛甚則寒熱,塊與臍高一寸,痛不可按,脈洪數,謂曰:止瘀血流溢於腸外肓膜之間,聚結為癰也。遂用補氣血、行結滯、排膿之劑、三日決一鋒針,膿血大出,內如糞狀者臭甚。病婦驚怕,予謂氣血生肌則內外之竅自合。不旬日而愈。

白話文:

有一個婦人因為服用毒藥墮胎後,肚臍右邊出現一個硬塊,硬塊疼痛劇烈時會發冷發熱,這個硬塊距離肚臍大約一寸高,痛到不能按壓,脈象呈現洪數的狀態。我判斷說:這是因為瘀血流到腸外的盲腸膜之間,聚集結成癰。於是使用補氣血、疏通瘀滯、排膿的藥方。三天後,用尖針刺破硬塊,流出大量膿血,裡面像糞便一樣的東西非常臭。病婦非常驚恐害怕,我告訴她,氣血能夠生長肌肉,內外的傷口自然會癒合。不到十天就痊癒了。

3. 肩癰

一人肩井後腫痛、身熱且嗽,其腫按之不堅,此乃濕痰流結也。遂用南星、半夏、栝蔞、葛根、芩、連、竹瀝作煎飲之,燒蔥根熁腫上;另用白芥子、白礬作小丸,用煎藥吞二十丸。須臾痰隨嗽出,半日約去三四碗而愈。

凡治病必分其主治之藥,先之以經氣:在陽明治濕熱,石灰、柏皮之屬;在厥陰治火熱,臘茶、腦、射之屬。次從所得之因:食積加蘆薈;磕傷加韭汁、沒藥。瘡膿潰而不出,加輕粉取之,無不愈。

白話文:

有一個人肩膀的肩井穴後方腫痛,身體發熱而且咳嗽,腫塊摸起來不堅硬,這屬於濕痰凝結的現象。於是使用南星、半夏、栝蔞、葛根、黃芩、黃連、竹瀝等藥材煎煮成湯藥飲用,並將燒熱的蔥根敷在腫塊上;另外用白芥子和白礬做成小藥丸,用煎好的湯藥送服二十顆。不久,痰隨著咳嗽排出,大約半天就咳出三四碗的痰而痊癒。

大凡治療疾病,一定要區分主要的治療藥物,首先要考慮經脈氣血的運行:在陽明經要治療濕熱,使用石灰、柏樹皮之類的藥物;在厥陰經要治療火熱,使用臘茶、冰片、射干之類的藥物。其次要根據病因來處理:如果是飲食積滯引起的,就加蘆薈;如果是跌打損傷引起的,就加韭菜汁、沒藥。如果瘡瘍化膿潰破卻流不出來,就加輕粉來引出膿液,沒有治不好的。

4. 咳嗽

人之陽常有餘,陰常不足,故金、水二臟必保養之,使水不竭、金不虧,則木有制不猖狂矣。經曰:諸逆衝上,皆屬於火。《原病式》曰:五志色欲之動,皆屬相火水衰,火無所畏,得以沖逆於肺,其水莫能救母之鬼賊,則肺之陰愈虧,必須瀉火益水以救金可也。如薑、桂、半夏辛溫燥熱之劑,皆不宜用。

然於瀉火,雖不比外邪郁發而為風寒暑濕之至者,亦須分四臟所動之本氣,各欲安之。且火不惟傷肺之陰。甚則亦害元陽,又必辨其所傷之陰陽孰輕孰重。此條止論虛者用參、術,其於益陰,如天麥門冬之屬無有也。至若治寒加細辛、乾薑之屬,亦無有也。是皆要者,尚且不備,況分經之劑乎?

白話文:

人體的陽氣常常有餘,陰液常常不足,所以肺(金)和腎(水)這兩個臟器必須好好保養,使腎水不枯竭、肺金不虧損,這樣肝木就能受到制約而不至於過度旺盛。醫書上說:「所有向上衝逆的病症,都屬於火。」《原病式》說:因為情緒波動和性慾引起的慾望,都屬於相火妄動,是因為腎水虛衰,火沒有什麼可以畏懼,於是向上衝逆到肺部,此時腎水無力去救助肺(金)這個「母臟」所受的損害,肺的陰液就會更加虧損,必須要瀉火、滋養腎水,才能救助肺金。像是生薑、肉桂、半夏等辛溫燥熱的藥物,都不適合使用。

然而,在瀉火方面,雖然不像外感風寒暑濕等邪氣所導致的發病,也必須區分是哪個臟腑的本氣受到擾動,各自安撫。而且火不僅會傷害肺陰,嚴重時也會傷害元陽,又必須辨別所受傷害的陰陽哪個較為嚴重。這裡只提到治療虛症可以使用人參、白朮,而對於滋養陰液,像天門冬、麥門冬等藥物都沒有提到。至於治療寒症要加細辛、乾薑等藥物,也沒有提到。這些都是重要的治療關鍵,尚且沒有完備,更何況是分經用藥的方劑呢?

5. 瘡瘍癮疹疥癬

《內經》有謂汗之則瘡已者,謂溫勝皮膚為疥癬者也。治當飲以涼肌、和血、散濕熱怫鬱在皮膚之藥;外以殺蟲、潤燥、解痰涎凝結腠理之藥敷之。仲景謂:瘡不可汗,汗之則作痓。此熱鬱肌肉,血腐為瘡,宜解鬱熱也。或飲食之積所致,皆不宜汗,熱有淺深故也。瘍即頭瘡,乃火熱上炎,當治火於上,內使之降,外令其散,亦敷以殺蟲,退熱之劑。

世方皆得以治,不足深論。

白話文:

《內經》說過「發汗可以使瘡癒合」,這是指用溫熱的方法來治療因皮膚感受風濕而造成的疥癬。治療這種情況,應該內服能使皮膚涼爽、調和氣血、疏散體內濕熱的藥物;外敷能殺蟲、滋潤乾燥、解除痰涎凝結在皮膚紋理的藥物。張仲景說:「瘡不能發汗,發汗會引起抽搐。」這是因為熱邪鬱積在肌肉裡,導致血腐爛成瘡,應該用解鬱熱的方法治療。有時候瘡是飲食積滯造成的,這些情況都不適合發汗,因為熱邪有深淺之分。瘍,也就是頭瘡,是火熱之邪向上燃燒引起的,應該從上部治療火邪,使其向下消降,向外發散,也可用殺蟲、退熱的藥劑外敷。

這些方法民間醫方大多可以應用來治療,不必深入討論。

6. 酒齇鼻

酒熱所致乎?曰:不然。不飲者,亦病此。蓋鼻者肺竅,而足陽明俠鼻上至目內眥,其位居面之中,屬土,為呼吸氣息出入之門戶,氣血之精明者,皆上注於面,入於其竅。故胃中濕熱與中焦熱所化之血,上輸於肺,隨呼吸之息,熏蒸鼻端,凝結皮膚,遂成紅赤、甚則盈面,不獨在鼻也。予嘗以凌霄花為末,和密陀僧,唾調敷,甚妙。

白話文:

是喝酒引起的嗎?回答:不是的。不喝酒的人,也會得這種病。因為鼻子是肺的孔竅,而足陽明經脈從鼻子兩側向上延伸到眼內角,它的位置在臉的中間,五行屬土,是呼吸進出的門戶,氣血的精華,都會向上匯集到臉部,進入這些孔竅。所以,胃中的濕熱和中焦熱所轉化的血液,向上輸送到肺,隨著呼吸的氣息,蒸熏鼻子的末端,凝結在皮膚上,就形成了紅腫,嚴重的甚至會蔓延到整個臉部,不單單只在鼻子。我曾經將凌霄花磨成粉末,和密陀僧混合,用口水調和後敷在患處,效果很好。

7. 健忘

安神之外,猶可論否?曰:方論雖言怵惕思慮所傷,憂欲過損,驚恐傷心,心傷則健忘也。予嘗思之,人生氣稟不同,得氣之清,則心之知覺者靈;得氣之濁,則心之知覺者昏。心之靈者,無有限量,雖千百世已往之事,一過目則終身記之而不忘;心之昏者,雖無所傷,而目前事亦不能記矣。劉河間謂水清明,火昏濁。

故上善若水,下愚若火,此稟質使然。設稟清濁混者,則不能耐事煩擾,煩擾則失其靈而健忘。蓋血與氣,人之神也。經曰:靜則神藏,躁則消亡。靜乃水之體,躁乃火之用,故性靜則心存於中,動則心忘於外,動不已則忘不已,忘不已則存於中者幾希,故語後便忘,不俟終日。所以老人多忘,蓋由役役擾擾紛紜交錯,氣血之陰於斯將竭,求其清明有所守。

而不為事物所亂者,百無一人焉!由是言之,藥固有安心養血之功,不若平心易氣,養其在己而已。設使因痰健忘,乃一時之病,亦非獨痰也。凡心有所寄與諸火熱傷亂,其心皆健忘也。《靈樞》謂盛恐傷志,誌喜忘。《內經》謂血並於下,氣並於上,亂而喜忘。可不各從所由以治之哉?

白話文:

除了安神之外,還有其他的論點嗎?有人說,病因雖然說是因驚恐憂慮過度,思慮過傷,或是憂愁慾望太多,驚嚇傷心,心受傷就會健忘。但我認為,人天生的體質不同,吸收到清淨之氣,心的知覺就靈敏;吸收到混濁之氣,心的知覺就遲鈍。心靈敏的人,能力無限,即使是幾百年前的事,只要看過一眼就能記住一輩子;心遲鈍的人,即使沒有任何損傷,連眼前的事也記不住。劉河間說,水清澈明亮,火則昏暗混濁。

所以說,最優秀的人像水一樣清明,最愚笨的人像火一樣昏濁,這是天生體質造成的。如果體質介於清濁之間,就無法忍受事情的煩擾,一旦煩擾就會失去靈敏而健忘。氣血是人的精神所在。《黃帝內經》說:平靜時精神就會潛藏,躁動時精神就會消散。平靜像水的本質,躁動像火的作用,所以心性平靜,心神就能守住內在;心神躁動,心就會向外馳散,不停躁動就會不停遺忘,不停遺忘就會使內在能留存的越來越少,所以才會說過就忘,連一天都記不住。老人大多健忘,是因為他們忙碌紛擾,氣血漸漸衰竭,想要保持清明有所守護,而不被事物擾亂,幾乎沒有一個人能做到!所以說,藥物雖然有安心養血的功效,但不如保持心平氣和,培養自己內在的修養。如果因為痰而健忘,只是一時的疾病,也不能單純歸咎於痰,凡是心有所執著,或是被火熱擾亂,都會造成健忘。《靈樞經》說過度恐懼會傷害意志,意志過喜會健忘。《黃帝內經》說血往下走,氣往上走,氣血紊亂也會健忘。難道不應該根據不同的原因來治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