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思恭

《推求師意》~ 卷之上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上 (2)

1. 喉痛

因於相火之微甚,微則正治,甚則反治,撩痰出血,三者隨宜而施。或於手大指少商出血行氣,若腫達於外,必外敷以藥。予嘗以鵝翎蘸水醋繳咽中,摘出其痰。蓋酸能收其痰,又能消積血。

若乳蛾甚而不散者,以小刀就蛾上出血,皆用馬牙硝吹點咽喉,以退火邪,服射干青黛、甘、桔、梔、芩、惡實、大黃之類,隨其攸利為方,以散上焦之熱:外敷如生地黃韭根伏龍肝皆可用。若咽瘡白者多涎,赤者多血,大率與口瘡同例,如薔薇根皮、黃柏、青黛煎噙細嚥。

先生言理中湯亦可治,詳口瘡條下。

2. 腸癰

一婦以毒藥去胎後,當臍右結塊,塊痛甚則寒熱,塊與臍高一寸,痛不可按,脈洪數,謂曰:止瘀血流溢於腸外肓膜之間,聚結為癰也。遂用補氣血、行結滯、排膿之劑、三日決一鋒針,膿血大出,內如糞狀者臭甚。病婦驚怕,予謂氣血生肌則內外之竅自合。不旬日而愈。

3. 肩癰

一人肩井後腫痛、身熱且嗽,其腫按之不堅,此乃濕痰流結也。遂用南星、半夏、栝蔞、葛根、芩、連、竹瀝作煎飲之,燒蔥根熁腫上;另用白芥子白礬作小丸,用煎藥吞二十丸。須臾痰隨嗽出,半日約去三四碗而愈。

凡治病必分其主治之藥,先之以經氣:在陽明治濕熱,石灰、柏皮之屬;在厥陰治火熱,臘茶、腦、射之屬。次從所得之因:食積加蘆薈;磕傷加韭汁、沒藥。瘡膿潰而不出,加輕粉取之,無不愈。

4. 咳嗽

人之陽常有餘,陰常不足,故金、水二臟必保養之,使水不竭、金不虧,則木有制不猖狂矣。經曰:諸逆衝上,皆屬於火。《原病式》曰:五志色欲之動,皆屬相火水衰,火無所畏,得以沖逆於肺,其水莫能救母之鬼賊,則肺之陰愈虧,必須瀉火益水以救金可也。如薑、桂、半夏辛溫燥熱之劑,皆不宜用。

然於瀉火,雖不比外邪郁發而為風寒暑濕之至者,亦須分四臟所動之本氣,各欲安之。且火不惟傷肺之陰。甚則亦害元陽,又必辨其所傷之陰陽孰輕孰重。此條止論虛者用參、術,其於益陰,如天麥門冬之屬無有也。至若治寒加細辛乾薑之屬,亦無有也。是皆要者,尚且不備,況分經之劑乎?

5. 瘡瘍癮疹疥癬

《內經》有謂汗之則瘡已者,謂溫勝皮膚為疥癬者也。治當飲以涼肌、和血、散濕熱怫鬱在皮膚之藥;外以殺蟲、潤燥、解痰涎凝結腠理之藥敷之。仲景謂:瘡不可汗,汗之則作痓。此熱鬱肌肉,血腐為瘡,宜解鬱熱也。或飲食之積所致,皆不宜汗,熱有淺深故也。瘍即頭瘡,乃火熱上炎,當治火於上,內使之降,外令其散,亦敷以殺蟲,退熱之劑。

世方皆得以治,不足深論。

6. 酒齇鼻

酒熱所致乎?曰:不然。不飲者,亦病此。蓋鼻者肺竅,而足陽明俠鼻上至目內眥,其位居面之中,屬土,為呼吸氣息出入之門戶,氣血之精明者,皆上注於面,入於其竅。故胃中濕熱與中焦熱所化之血,上輸於肺,隨呼吸之息,熏蒸鼻端,凝結皮膚,遂成紅赤、甚則盈面,不獨在鼻也。予嘗以凌霄花為末,和密陀僧,唾調敷,甚妙。

7. 健忘

安神之外,猶可論否?曰:方論雖言怵惕思慮所傷,憂欲過損,驚恐傷心,心傷則健忘也。予嘗思之,人生氣稟不同,得氣之清,則心之知覺者靈;得氣之濁,則心之知覺者昏。心之靈者,無有限量,雖千百世已往之事,一過目則終身記之而不忘;心之昏者,雖無所傷,而目前事亦不能記矣。劉河間謂水清明,火昏濁。

故上善若水,下愚若火,此稟質使然。設稟清濁混者,則不能耐事煩擾,煩擾則失其靈而健忘。蓋血與氣,人之神也。經曰:靜則神藏,躁則消亡。靜乃水之體,躁乃火之用,故性靜則心存於中,動則心忘於外,動不已則忘不已,忘不已則存於中者幾希,故語後便忘,不俟終日。所以老人多忘,蓋由役役擾擾紛紜交錯,氣血之陰於斯將竭,求其清明有所守。

而不為事物所亂者,百無一人焉!由是言之,藥固有安心養血之功,不若平心易氣,養其在己而已。設使因痰健忘,乃一時之病,亦非獨痰也。凡心有所寄與諸火熱傷亂,其心皆健忘也。《靈樞》謂盛恐傷志,誌喜忘。《內經》謂血並於下,氣並於上,亂而喜忘。可不各從所由以治之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