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致余論》~ 治病必求其本論
治病必求其本論
1. 治病必求其本論
病之有本,猶草之有根也。去葉不去根,草猶在也。治病猶去草。病在臟而治腑,病在表而攻裡,非惟戕賊胃氣,抑且資助病邪,醫云乎哉!族叔祖年七十,稟甚壯,形甚瘦,夏末患泄利,至深秋百方不應。予視之日,病雖久而神不悴,小便澀少而不赤,兩手脈俱澀而頗弦,自言鬲微悶,食亦減。
因悟曰:此必多年沉積,僻在胃腸。詢其平生喜食何物?曰:我喜食鯉魚,三年無一日缺。予曰:積痰在肺。肺為大腸之臟,宜大腸之本不固也。當與澄其源而流自清。以茱萸、陳皮、青蔥、蔍苜根、生薑,煎濃湯和以沙糖飲一碗許,自以指探喉中,至半時辰,吐痰半升許如膠,是夜減半。次早又飲又吐半升而利止。
白話文:
病的根源就像草的根一樣,去除葉子卻不除根,草還是會存在。治病就像除草,病在臟腑卻去治表面,病在表卻攻裡,不僅會傷脾胃之氣,還會助長病邪,這算得上醫術嗎?我的族叔祖今年七十歲,體質很強壯,但身材很瘦,夏末患上了腹瀉,直到深秋都百般治療無效。我診治時,雖然病症已久,但精神不萎靡,小便澀少不紅,兩手脈象都澀且弦,他自己說喉嚨有點悶,食慾也減退。
我頓悟這一定是多年積累在胃腸的毛病。於是問他平時喜歡吃什麼?他說他喜歡吃鯉魚,三年來沒有一天不吃。我說:你這是痰積在肺,肺是大腸的臟腑,所以大腸才會虛弱。應該從根本上清除痰積,病症自然會好轉。我用茱萸、陳皮、青蔥、蔍苜根、生薑煎濃湯,加入沙糖,讓他喝下一碗。然後用手指探入他的喉嚨,過了半個時辰,他吐出半升像膠一樣的痰,當晚腹瀉減輕了一半。第二天早上他又喝了湯,又吐出半升痰,腹瀉就止住了。
又與平胃散加白朮、黃連,旬日而安。
東陽王仲延遇諸途,來告曰:我每日食物必屈曲自鬲而下,且硬澀作微痛,它無所苦,此何病?脈之右甚澀而關尤沉,左卻和。予曰:汙血在胃脘之口,氣因鬱而為痰,此必食物所致,明以告我。彼亦不自覺。予又曰:汝去臘食何物為多?曰:我每日必早飲點剁酒二三盞逼寒氣。為制一方,用韭汁半銀盞,冷飲細呷之,盡韭菜半斤而病安。已而果然。
又一鄰人年三十餘,性狡而躁,素患下疳瘡,或作或止。夏初患自利,鬲上微悶,醫與治中湯二帖,昏悶若死,片時而蘇。予脈之兩手皆澀,重取略弦似數。予曰:此下疳瘡之深重者。與當歸龍薈丸去麝,四帖而利減;又與小柴胡去半夏,加黃連、芍藥、川芎、生薑,煎五六帖而安。
彼三人者,俱是澀脈,或弦或不弦,而治法迥別。不求其本,何以議藥?
白話文:
東陽王仲延在路上遇到我,告訴我他每天吃東西都會卡在胃裡,而且硬硬的,還微微疼痛,其他地方都沒什麼不舒服,問我這是什麼病。我診脈發現他右手脈象很澀,尤其關脈沉沉,左手卻很和緩。我告訴他,這是胃口被污血堵住,氣機鬱結形成痰,一定是食物引起的,要詳細告訴我。但他自己也不知道。我又問他最近吃什麼臘味比較多?他說他每天早上都要喝兩三杯溫酒來驅寒。我開了一個方子,用半杯韭菜汁,冷飲慢慢喝,喝完半斤韭菜後病就好了。果然,他後來就真的好了。
後來,我又遇到一個三十多歲的鄰居,個性狡猾又急躁,平時就患有下疳瘡,時好時壞。夏初的時候他拉肚子,胃口有點悶,醫生給他開了兩帖治中湯,結果昏昏沉沉像要死了,過了一會才醒過來。我診脈發現他兩手脈象都澀,而且稍微有點弦,有點像數脈。我說這是下疳瘡很嚴重的情況。我給他開了當歸龍薈丸,去掉了麝香,吃了四帖後拉肚子就減輕了;我又開了小柴胡湯,去掉了半夏,加了黃連、芍藥、川芎和生薑,煎了五六帖後就痊癒了。
這三個人都是澀脈,有的弦有的不弦,但治療方法卻完全不同。如果不追根究底,怎麼能對症下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