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四十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十二 (1)

1. 血證當分上下各經理治

凡血證上行,或唾、或咳、或嘔、或吐,皆逆也。若變而下行為惡痢,順也。上行為逆,其治難;下行為順,其治易。無病人忽然下痢,其病進。今病血證上行,而復下行惡痢,其邪欲去,是知吉也。

《局方發揮》云:口鼻出血,皆為陰虛陽盛,有升無降,血隨氣上,出上竅。法當補陰抑陽降氣,則血歸經。

血證雖有上下各經之不同,同是熱證,但以各經用藥為是。

嘔吐血,出於胃也。實者,犀魚地黃湯。

衄血出於肺,以犀角、升麻、梔子、黃芩、芍藥、生地黃、紫參、丹參、阿膠之類主之。

咯唾血者,出於腎,痰中帶出血絲是也。以天門冬、麥門冬、貝母、知母、桔梗、百部、黃柏、遠志、熟地黃之類主之。

痰涎血者,出於脾。乾葛、黃耆、當歸、芍藥、黃連、甘草、沉香之類主之。

吐血覺胸中氣塞,上吐紫血者,桃仁承氣湯下之。

先吐紅,後見痰嗽,多是陰虛火動,痰不下降,四物湯為主,兼以痰藥、火藥。大都吐痰,火載血上,錯經妄行。炒梔子、童便、薑汁、竹瀝。

溺血者,因心腎氣結、房勞,致傷精氣,腎脫陰虛,火入膀胱腑而為溺血也。

有暴吐紫成塊者,是熱傷,血結於中,吐出方好。用四物湯加清熱藥調之。《大全良方》四生丸治吐血,亦治衄血。炒山梔最能清胃脘之血。童便二分,酒一分,擂側柏葉溫飲之,大能止血。瘀血者,須用韭汁。

咳血者,嗽出痰內有血是也,屬心熱痰盛。用栝蔞仁、青黛、貝母、海石、訶子、山梔子為末,薑汁蜜丸噙化。嗽盛者,加杏仁後以八物湯加減調理。

凡諸見血,皆是陽盛陰虛。君相二火亢甚,煎逼其血,而出諸竅也。悉宜四物湯加知母、黃柏補陰降火之劑為主。

衄吐咳血,及痰中血絲,皆是肺經火盛,宜四物加薄、酒芩、茅花、黃連、犀角等藥以瀉肺火。

嘔血吐血,此胃火也。四物加石膏、知母,以瀉胃火。

唾血咯血,及潮熱咳血,此血從腎中來也。四物加鹽酒炒梔柏,更加肉桂一分,以瀉腎火。

小便血出於溺竅中,澀數盛淋作痛,或雜尿而出者,此膀胱火盛也。四物加山梔仁、瞿麥、牛膝、滑石之類,以瀉膀胱之火。如小便血出不痛者,此心移熱於小腸,故曰:血從精竅中出也。四物加條芩、黃連、山梔以瀉本經之火。

大便血,先血後糞為近血,來自大腸,四物加槐花、檳榔、枳實、條芩之類以瀉大腸之火。先糞後血為遠血,來自小腸。四物加木通、梔子、黃連之類以瀉小腸之火。

血出於口鼻及瘀血者,宜清之以犀角、芩連之類;消之以韭汁、童便、山茶花、牡丹皮之類;止之以茅花、藕節、棕櫚灰、炒蒲黃之類。

血出於大便者,清之以槐花、柏葉、條芩之類;止之以地榆、茅根、荊芥、白芷、黑倍子,白椿根皮之類。(詳見腸風下血門。)

白話文:

凡是出血的症狀,如果血往上走,像是吐口水帶血、咳嗽帶血、想吐、吐血,這些都屬於逆向。如果轉為往下的血痢,就屬於順向。血往上走是逆向,治療比較困難;血往下走是順向,治療比較容易。沒有生病的人突然拉肚子,這是病情惡化。現在生病出血,血往上走,又轉為往下拉肚子,表示邪氣想要離開身體,這是好現象。

《局方發揮》說:口鼻出血,都是因為陰虛陽盛,陽氣只往上衝不往下走,血跟著氣往上跑,就從上面的孔竅出來。治療方法應該要補陰氣,抑制陽氣,讓氣往下走,血就會回到它該在的位置。

出血雖然有往上走或往下走的不同,也屬於不同經絡的疾病,但都屬於熱證,所以應該根據不同的經絡來用藥治療。

吐血,是因為胃的問題。如果是實證,就用犀魚地黃湯。

鼻子出血,是因為肺的問題,用犀角、升麻、梔子、黃芩、芍藥、生地黃、紫參、丹參、阿膠等藥物來治療。

咳嗽吐血,是因為腎的問題,痰裡面帶血絲就是。用天門冬、麥門冬、貝母、知母、桔梗、百部、黃柏、遠志、熟地黃等藥物來治療。

痰涎帶血,是因為脾的問題。用葛根、黃耆、當歸、芍藥、黃連、甘草、沉香等藥物來治療。

吐血時覺得胸悶氣塞,吐出紫色的血塊,要用桃仁承氣湯來瀉下。

先吐鮮紅色的血,後來出現咳嗽有痰,多半是陰虛火旺,痰沒有下降,可以用四物湯為主,再搭配化痰、降火的藥物。大體來說,吐痰是因為火氣把血往上帶,導致血亂跑。可以用炒過的梔子、童子尿、薑汁、竹瀝來治療。

小便出血,是因為心腎氣結、性生活過度,導致精氣受損,腎陰虛,火氣跑到膀胱,所以小便出血。

有的人突然吐出紫色的血塊,這是因為熱邪傷身,血結在體內,吐出來就好。可以用四物湯加清熱的藥來調養。《大全良方》的四生丸可以治療吐血,也可以治療鼻出血。炒過的梔子最能清除胃部的血。將童子尿兩份,酒一份,磨碎的側柏葉用溫水調和後喝下去,能有效止血。有瘀血的人,需要用韭菜汁。

咳嗽出血,是咳出的痰裡面帶血,這是因為心熱痰多。用栝蔞仁、青黛、貝母、海石、訶子、山梔子磨成粉末,用薑汁和蜂蜜做成藥丸含在嘴裡。如果咳嗽厲害,可以加杏仁,之後用八物湯加減來調理。

凡是看到出血的症狀,都是因為陽氣過盛,陰氣虛弱。心火和相火都太旺盛,煎熬著血液,讓血從各個孔竅跑出來。應該用四物湯加上知母、黃柏等補陰降火的藥物為主來治療。

鼻出血、吐血、咳嗽出血,以及痰中有血絲,都是因為肺經火旺,應該用四物湯加上薄荷、酒炒黃芩、茅花、黃連、犀角等藥物來瀉肺火。

嘔吐、吐血,是因為胃火。可以用四物湯加上石膏、知母,來瀉胃火。

吐口水帶血、咳嗽帶血,以及潮熱咳嗽出血,這些血是從腎臟來的。可以用四物湯加上鹽酒炒過的梔子、黃柏,再加少許肉桂,來瀉腎火。

小便出血,從尿道出來,小便澀痛或淋漓不盡,或者混著尿液一起出來,這是膀胱火旺。可以用四物湯加上山梔仁、瞿麥、牛膝、滑石等藥物,來瀉膀胱的火。如果小便出血不痛,這是因為心熱轉移到小腸,所以說血從精竅中出來。可以用四物湯加上條芩、黃連、山梔來瀉本經的火。

大便出血,先出血後排便,這是近血,來自大腸,用四物湯加上槐花、檳榔、枳實、條芩等藥物來瀉大腸的火。先排便後出血,這是遠血,來自小腸。用四物湯加上木通、梔子、黃連等藥物來瀉小腸的火。

血從口鼻出來,或是瘀血,應該用犀角、黃芩、黃連等藥物來清熱;用韭菜汁、童子尿、山茶花、牡丹皮等藥物來消散;用茅花、藕節、棕櫚灰、炒蒲黃等藥物來止血。

大便出血,應該用槐花、側柏葉、條芩等藥物來清熱;用地榆、茅根、荊芥、白芷、黑倍子、白椿根皮等藥物來止血。(詳細內容可以參考腸風下血的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