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八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八 (1)

1. 脈候

《內經》曰:脈來如懸鉤為衄血,常脈脈至而搏,衄血身熱者死。

腸澼下膿血,脈弦絕者死,滑大者生,血溫身熱者死。

《脈經》曰:脈得諸澀濡弱為亡血。

脈來輕輕在肌肉,尺中自浮,目睛暈黃,衄血未止。

太陽脈大而浮,必衄吐血。太陰脈芤主下血。芤在左尺為小便血。

病人面無血色,無寒熱,脈沉弦者,衄血。

脈浮弱,手接之絕者,下血。煩咳者必吐血。

脈芤為失血,澀為少血。尺脈澀而疾為血虛。

脈弦而緊,脅痛,肝臟傷,主有瘀血。

脈極虛芤遲,為清穀、亡血、失精。

《巢氏病源》云:寸口脈微而弱,血氣俱虛則吐血,關上脈微而芤亦吐血,關下芤主下血。脈沉細者生;喘咳上氣,脈數浮大者死。

虞氏云:吐血唾血,脈滑小弱者生,實大者死。

唾血脈滑濡者生,堅強者死。

白話文:

《黃帝內經》說:脈象來時像懸掛的鉤子一樣,是流鼻血的徵兆,一般脈搏來時有力且有搏動感,但如果流鼻血又發高燒,那就是危險的徵兆。

腹瀉拉出膿血,脈象呈現弦而斷絕的狀態,就會死亡;如果脈象滑而大,則是病情好轉的徵兆,如果拉血又發熱,則會死亡。

《脈經》說:脈象摸起來澀、濡弱,表示有失血的情況。

脈象輕輕地在肌肉表面,而且尺部也摸到浮脈,加上眼睛昏花呈現黃色,代表流鼻血還沒停止。

太陽經的脈象大而浮,一定是會流鼻血或吐血;太陰經的脈象呈空虛狀,主要會下血。如果左手尺部脈象是空虛狀,是小便有血的徵兆。

病人臉色蒼白,沒有寒熱症狀,脈象摸起來是沉而弦,是流鼻血的徵兆。

脈象浮而弱,摸起來好像斷掉一樣,是下血的徵兆。如果又有煩躁咳嗽,一定是吐血。

脈象空虛代表失血,脈象澀代表血量不足。如果尺部脈象澀而且快,代表血虛。

脈象弦而緊,加上脅肋疼痛,是肝臟受損的徵兆,主要是有瘀血。

脈象極度虛弱空虛又遲緩,是表示消化不良、失血、遺精的徵兆。

《巢氏病源》說:寸口脈象微弱,表示氣血都虛弱,會吐血;關部脈象微弱又空虛,也是吐血的徵兆;關下脈象空虛,主要是下血的徵兆。脈象沉細表示病情好轉;如果喘咳上氣,脈象頻數浮大,則是病情危急。

虞氏說:吐血或唾液中帶血,脈象摸起來滑、小、弱,是病情好轉的徵兆;脈象實、大,則是病情危急。

唾液中帶血,脈象摸起來滑潤,是病情好轉的徵兆;脈象摸起來堅硬有力,則是病情危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