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十二 (1)
卷之十二 (1)
1. 藥方
加減建中湯,治腎虛,津液不能榮筋脈而瘛瘲。
人參(三兩),炙甘草(一兩),官桂,白茯苓(二兩),當歸(四兩),附子(炮),厚朴(薑製。各半兩),龍骨(一兩),黃耆,麥門冬(去心,各三兩),白芍藥,生地黃(各四兩),
上咀,每服三錢,水盞半,姜五片、棗二枚、飴少許,煎八分,溫服。
人參益氣湯,治虛而瘛搐。
黃耆(五錢),人參,黃柏,白芍藥,升麻,柴胡(各三分),當歸,炙甘草,白朮,甘草(生。各二分),陳皮(三分),
上咀,水二盞,先浸一時,煎至一盞,熱服。早飯後,午後,各一服。
獨活湯,治虛瘛瘲,惛憒自汗,及中風自汗者,尤宜服之。
續命煮散,治體虛自汗,口眼瞤動,手足瘛瘲,此以扶榮衛,養血氣,極效。(二方見中風門。)
增損柴胡湯,治產後經水適斷感證,手足牽搐咬牙,昏冒宜服。
柴胡(一錢),黃芩(四錢),人參,半夏(各三錢),石膏(四錢),知母(二錢),黃耆(半兩),甘草(一錢),
上為粗未,每服五錢,水盞半,姜五片、棗二枚,煎八分,不拘時服。
白話文:
加減建中湯,用於治療腎虛,導致體內津液無法滋養筋脈而引起的抽搐。
藥材包含:人參(12克),炙甘草(4克),肉桂,白茯苓(8克),當歸(16克),炮附子,薑製厚朴(各2克),龍骨(4克),黃耆,麥門冬(去心,各12克),白芍藥,生地黃(各16克)。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取12克,加入一碗半的水,生薑五片、紅棗兩顆和少許麥芽糖,煎煮至剩八分,溫熱服用。
人參益氣湯,用於治療虛弱引起的抽搐。
藥材包含:黃耆(20克),人參,黃柏,白芍藥,升麻,柴胡(各1.2克),當歸,炙甘草,白朮,生甘草(各0.8克),陳皮(1.2克)。
將以上藥材切碎,加入兩碗水,先浸泡一個小時,煎煮至剩下一碗,趁熱服用。早飯後和下午各服用一次。
獨活湯,用於治療虛弱引起的抽搐,伴隨意識模糊、自汗,以及中風後自汗的患者,尤其適合服用。
續命煮散,用於治療體虛自汗、眼皮跳動、手足抽搐,此方能扶助營衛,滋養氣血,效果顯著。(此方詳細內容請參考中風門。)
增損柴胡湯,用於治療產後月經剛結束時感冒,引起手足抽搐、咬牙、昏迷等症狀,適合服用。
藥材包含:柴胡(4克),黃芩(16克),人參,半夏(各12克),石膏(16克),知母(8克),黃耆(20克),甘草(4克)。
將以上藥材磨成粗粉,每次取20克,加入一碗半的水,生薑五片、紅棗兩顆,煎煮至剩八分,不拘時間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