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三十七 (7)
卷之三十七 (7)
1. 截瘧諸劑
上於五月初一日修治了,用紙各包,以盤盛依前方位排定,勿令貓犬婦人見之,安頓神前,至端日午時用五家粽角尖和前藥令勻,丸如梧桐子大,令患人以綿裹一丸塞在鼻中,男左女右,於未發前一日安之,約度尋常發過少許方除。
(《發明》)煮藥豆法,治久瘧瘧母痞塊者,不宜用消痞丸散等破氣並熱藥,只宜制豆法,食盡二升,自然消愈。
大黑豆(二升),常山(半斤),枳實(四兩),血竭(五錢,另研)
上用水一斗先銼常山枳實,煮十餘沸,入豆,候熟去二味,再入血竭末,用武火熬盡汁,取出曬乾,每日食之一二合後,可灸章門二穴,其痞自消。
白話文:
以上這些藥方在五月初一這天修製完成,用紙分別包好,放在盤子裡,按照原來的方位排列好,不要讓貓狗或婦女看到,安置在神明面前。到了端午節中午,將五家粽子的尖角和之前的藥粉混合均勻,搓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讓瘧疾患者用棉花包一顆藥丸塞進鼻孔,男性塞左邊鼻孔,女性塞右邊鼻孔,在瘧疾發作的前一天塞入,大約等到平常發作的時間過了少許再取出。
(《發明》)煮藥豆法,這個方法是用來治療長久瘧疾導致瘧母(脾臟腫大)和痞塊(腹部腫塊)的。不適合使用消痞丸散等破氣和熱性的藥物,只適合使用制豆法。吃完兩升的藥豆,病自然就會痊癒。
大黑豆(兩升),常山(半斤),枳實(四兩),血竭(五錢,另外研磨)
先把常山和枳實用一斗水挫碎,煮沸十幾次,然後放入黑豆,等黑豆煮熟後撈出常山和枳實,再加入血竭粉末,用大火把藥汁熬乾,取出曬乾。每天吃一到兩合,之後可以艾灸章門穴,腹部的腫塊自然會消散。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