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三十五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十五 (2)

1. 治瀉通用劑

上為末,神麯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食前下。

(秘方)既濟丸,治一切瀉泄不止。

黃連(切如豆大,四兩),生薑(二兩,切成粗絲,同黃連炒黃燥)

上二味為細末,醋打硬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

(《集成》)脾泄丸,治食積酒濕等瀉。

白朮(土炒,二兩),蒼朮(炒),半夏(制。各兩半),山楂,神麯(炒),芍藥(炒),黃芩(炒。各一兩)

上為末,荷葉煨飯為丸。後重者,加木香、檳榔。

(《局方》)太平丸,治瀉泄。

黃連(一味,同茱萸炒,去萸不用),芍藥(炒,減半),

上為末,老米糊丸。同乾薑炒,加阿膠一半為丸,名駐車丸。

(東垣)升麻除濕湯,白下而上者,引而去之。

蒼朮(一錢),柴胡,羌活,半夏,升麻,神麯,澤瀉,防風,炙甘草,陳皮,麥芽曲(各五分),益智仁(三分),

上咀,作一服,水盞半煎七分,空心服。胃寒腸鳴,加益智仁,半夏曲各五分,生薑三片、大棗二枚煎,非腸鳴勿用。

(東垣)茯苓湯,治因傷冷飲水,泄瀉注下,一夜十餘次,變作白痢,或變赤痢,腹中㽲痛,食減熱躁,四肢沉困無力。

茯苓,豬苓,澤瀉(各五分),當歸,生黃芩(各錢半),白芍藥(七分),蒼朮,生甘草,升麻,柴胡(各一錢),炙甘草,肉桂(各一分半),

上咀,作一服,水盞半煎八分,溫服。

(草窗)白朮芍藥散,治痛瀉要方。

白朮(炒),芍藥(炒。各二兩),陳皮(兩半),防風(一兩),

上咀,或煎或散或丸,皆可服。久瀉者加升麻六錢。

(《機要》)白朮芍藥湯,治太陰受濕,水瀉注下,水穀不化,不欲飲食,困弱無力,宜此和之。身重暴下,大勢來也,亦宜和之。

白朮(炒),芍藥(炒。各四錢),甘草(二錢),

水煎服。

(《機要》)白朮茯苓湯,治濕瀉,又治食積,濕熱作瀉。

白朮,茯苓(各五錢),

上作一服,水煎食前服。一方有芍藥,三味各等分,名白朮散。為末,米湯調下。

(《機要》)蒼朮芍藥湯,治前證。

蒼朮,芍藥(二錢半),淡桂(五分),

水煎服。

白話文:

治瀉通用劑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神麯糊作成丸子,像梧桐子一樣大。每次服用三十丸,在吃飯前用米湯送服。

(秘方)既濟丸,可以治療各種腹瀉不止的情況。

黃連(切成豆子大小,四兩),生薑(二兩,切成粗絲,和黃連一起炒至黃色乾燥)

將以上兩種藥材磨成細粉,用醋調成硬糊作成丸子,像梧桐子一樣大。每次服用五十丸,用白開水送服。

(《集成》)脾泄丸,可以治療因食物積滯或酒濕等引起的腹瀉。

白朮(用土炒過,二兩),蒼朮(炒過),半夏(製過,各一兩半),山楂,神麯(炒過),芍藥(炒過),黃芩(炒過,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荷葉包裹米飯煨熟後作成丸子。如果腹瀉情況嚴重,可以加入木香、檳榔。

(《局方》)太平丸,可以治療腹瀉。

黃連(單味藥,與茱萸一起炒,去除茱萸不用),芍藥(炒過,減半用量)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陳年米糊作成丸子。可以再和乾薑一起炒過,再加入一半阿膠做成丸子,稱為駐車丸。

(東垣)升麻除濕湯,針對腹瀉由下向上竄的情況,可以引導它向下排出。

蒼朮(一錢),柴胡,羌活,半夏,升麻,神麯,澤瀉,防風,炙甘草,陳皮,麥芽曲(各五分),益智仁(三分)

將以上藥材切成粗塊,加水一碗半煎至七分,在空腹時服用。如果胃寒引起腸鳴,可以加入益智仁、半夏曲各五分,生薑三片、大棗二枚一起煎煮,如果沒有腸鳴就不要加這些藥材。

(東垣)茯苓湯,可以治療因受寒飲水引起的腹瀉,一天腹瀉十多次,變成白痢或赤痢,腹中絞痛,食慾減退,發熱煩躁,四肢沉重無力。

茯苓,豬苓,澤瀉(各五分),當歸,生黃芩(各一錢半),白芍藥(七分),蒼朮,生甘草,升麻,柴胡(各一錢),炙甘草,肉桂(各一分半)

將以上藥材切成粗塊,加水一碗半煎至八分,溫服。

(草窗)白朮芍藥散,是治療腹痛性腹瀉的主要方劑。

白朮(炒過),芍藥(炒過,各二兩),陳皮(一兩半),防風(一兩)

將以上藥材切成粗塊,可以煎服、磨成粉末服用或做成丸藥服用。如果腹瀉時間較長,可以加入升麻六錢。

(《機要》)白朮芍藥湯,可以治療太陰經受濕引起的腹瀉,水樣腹瀉不止,消化不良,沒有食慾,身體虛弱無力,可以用此方調和。如果身體感覺沉重且突然腹瀉,來勢凶猛,也適合用此方調和。

白朮(炒過),芍藥(炒過,各四錢),甘草(二錢)

加水煎服。

(《機要》)白朮茯苓湯,可以治療濕邪引起的腹瀉,也可以治療因食物積滯或濕熱引起的腹瀉。

白朮,茯苓(各五錢)

將以上藥材煎成一劑,在飯前服用。有一個方子是加入芍藥,三味藥等分,稱為白朮散。磨成粉末,用米湯調服。

(《機要》)蒼朮芍藥湯,可以治療以上提到的腹瀉症狀。

蒼朮,芍藥(各二錢半),淡桂(五分)

加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