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三十五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十五 (1)

1. 治瀉通用劑

術茯車前子湯,治一切瀉泄,用此為主。

白朮,茯苓,車前子,澤瀉,芍藥,陳皮,炙甘草(各等分),

上咀,每服七錢,水盞半加姜三片、棗一枚,燈心煎七分服。傷食泄黃或食積,加神麯、麥芽、山楂子(各八分),黃連七分以消之。腹中窄狹飽悶,再加厚朴、枳實、木香(各五分)。小便赤澀短少,加豬苓、木通、山梔(各五錢)、濕瀉者,加茵陳、蒼朮(各一錢)。若夏秋之間,濕熱大行,暴注水瀉,加炒黃連、蒼朮、升麻、木通(各五分)。

發熱燥渴,加乾葛、石膏(各一錢)。口渴引飲,加葛根、人參、麥門冬(各一錢)、廾麻、烏梅肉(各一分)。暑月瀉泄,加香薷、厚朴。寒月溏瀉清冷,腹痛或傷冷食,加神麯、麥芽、乾薑(煨,各一錢)、砂仁、木香、益智(各五分)。勝濕須

加防風、羌活、白芷、蒼朮、半夏。胃氣下陷,加人參、黃耆、升麻、柴胡,以升清氣。久瀉腸胃虛滑不禁,加肉蔻(煨)、石脂(煅)、訶子(煨)、木香、炒乾姜各五分。清晨溏泄,加破故紙(炒)、茴香(炒)、肉蔻(煨)。

(《局方》)胃苓湯,治男婦暑濕停飲泄瀉,不服水土等證。

蒼朮(制),厚朴(制),陳皮,甘草(減半),白朮,茯苓,豬苓,澤瀉(各等分),

上咀,每服五錢,水盞半、姜三片、棗二枚煎七分,食遠服。

(《局方》)平胃散,治傷濕泄瀉,薑棗煎成為末,米調皆可。

(《良方》)加味五苓散,治伏暑泄瀉,發煩渴,小水不利。

豬苓,白朮,白茯苓,澤瀉,車前子(隔紙炒研,一錢),肉桂(五分),

上作一服,水盞半,加姜三片、棗一枚,煎七分,不拘時服。

(《局方》)薷苓湯,治夏月暑瀉,欲成痢疾。

香薷,黃連(薑汁炒),厚朴(姜炒),扁豆(炒),豬苓,澤瀉,白朮,茯苓(各等分),

上咀,每服五六錢,水盞半、姜三片,煎七分服。

(《辨疑》)倍術二陳湯,治濕痰瀉泄。

白朮(加倍),陳皮,半夏(制),白茯苓(各等分),甘草(減半),

上咀,水盞半加姜三片,煎服。

(《局方》)六一散(一名益元散)治夏傷暑水瀉。

桂府滑石(水飛,六兩),炙甘草末(一兩),

上和勻,每服二錢,米飲調下。

(丹溪)青六丸,去三焦濕熱,治泄瀉,多與清化丸同用,並不單用,兼治產後腹痛或自利,能補脾裨血,亦治血痢。

六一散(七兩),紅曲(炒,二兩),

上為末,飯丸,梧桐子大。每服七五十丸,白湯下。

(丹溪)溫六丸,泄瀉而嘔吐者神效。

六一散用生薑湯調服。或以末和入七分之一湯調。

(《局方》)戊已丸,治胃經受熱,瀉痢不止。

黃連(酒炒,四兩),吳茱萸(泡炒,二兩),白芍藥(三兩),

白話文:

[治瀉通用劑]

**白朮茯苓車前子湯:**這個方子主要用來治療各種腹瀉,是個基礎方。

藥材組成:白朮、茯苓、車前子、澤瀉、芍藥、陳皮、炙甘草(每種藥材等量)。

用法:把藥材切碎,每次取七錢,加一碗半水,三片生薑、一顆紅棗、少許燈芯草一起煎,煎到剩七分的時候服用。

  • 如果因為吃壞東西或消化不良導致腹瀉,並且大便顏色偏黃,可以加入神麯、麥芽、山楂子(各八分)和黃連(七分)來幫助消化。
  • 如果肚子覺得脹悶不舒服,可以再加厚朴、枳實、木香(各五分)。
  • 如果小便顏色紅、量少而且排尿不順暢,可以加入豬苓、木通、山梔(各五錢)。
  • 如果是因為濕氣重的腹瀉,可以加入茵陳、蒼朮(各一錢)。
  • 如果在夏天或秋天,濕熱很重,突然拉肚子像水一樣,可以加入炒過的黃連、蒼朮、升麻、木通(各五分)。
  • 如果發燒口渴,可以加入乾葛、石膏(各一錢)。
  • 如果口渴想喝水,可以加入葛根、人參、麥門冬(各一錢)、五味子、烏梅肉(各一分)。
  • 夏天拉肚子,可以加入香薷、厚朴。
  • 冬天拉肚子,大便稀稀水水,肚子痛,可能是因為吃了冷的食物,可以加入神麯、麥芽、乾薑(煨,各一錢)、砂仁、木香、益智(各五分)。
  • 如果需要去除體內濕氣,可以加入防風、羌活、白芷、蒼朮、半夏。
  • 如果胃氣下陷,可以加入人參、黃耆、升麻、柴胡,來提升清氣。
  • 如果是長期腹瀉,導致腸胃虛弱,控制不住大便,可以加入肉蔻(煨)、石脂(煅)、訶子(煨)、木香、炒乾姜(各五分)。
  • 如果是早上拉稀,可以加入破故紙(炒)、茴香(炒)、肉蔻(煨)。

**胃苓湯:**這個方子主要治療男女因為暑濕引起的腹瀉,消化不良,水土不服等症狀。

藥材組成:蒼朮(處理過)、厚朴(處理過)、陳皮、甘草(減半)、白朮、茯苓、豬苓、澤瀉(每種藥材等量)。

用法:把藥材切碎,每次取五錢,加一碗半水,三片生薑、兩顆紅棗一起煎,煎到剩七分的時候,飯後服用。

**平胃散:**這個方子主要治療因為受濕氣引起的腹瀉,可以用水或薑棗煎湯來服用,也可以用米湯調服。

**加味五苓散:**這個方子主要治療因為夏天暑氣引起的腹瀉,伴有煩躁口渴,小便不順暢的症狀。

藥材組成:豬苓、白朮、白茯苓、澤瀉、車前子(隔紙炒過再磨成粉,一錢)、肉桂(五分)。

用法:把藥材分成一份,加一碗半水,三片生薑、一顆紅棗一起煎,煎到剩七分的時候,什麼時候都可以服用。

**薷苓湯:**這個方子主要治療夏天因為暑氣引起的腹瀉,預防發展成痢疾。

藥材組成:香薷、黃連(用薑汁炒過)、厚朴(用薑炒過)、扁豆(炒過)、豬苓、澤瀉、白朮、茯苓(每種藥材等量)。

用法:把藥材切碎,每次取五六錢,加一碗半水、三片生薑一起煎,煎到剩七分的時候服用。

**倍術二陳湯:**這個方子主要治療因為濕痰引起的腹瀉。

藥材組成:白朮(用量加倍)、陳皮、半夏(處理過)、白茯苓(每種藥材等量)、甘草(用量減半)。

用法:把藥材切碎,加一碗半水、三片生薑一起煎,煎好服用。

**六一散(益元散):**這個方子主要治療夏天因為中暑引起的腹瀉。

藥材組成:滑石粉(用水飛過,六兩)、炙甘草粉(一兩)。

用法:把藥粉混合均勻,每次取二錢,用米湯調服。

**青六丸:**這個方子主要去除體內三焦濕熱,治療腹瀉,通常會和清化丸一起使用,不單獨使用。這個方子也能治療產後腹痛或腹瀉,可以補脾益血,也能治療血痢。

藥材組成:六一散(七兩)、紅麴(炒過,二兩)。

用法:把藥材磨成粉,用飯做成丸子,像梧桐子那麼大。每次服用五六十丸或七八十丸,用白開水送服。

**溫六丸:**這個方子治療腹瀉並伴有嘔吐,效果很好。

用法:用六一散,用生薑湯調服,或者把藥粉加到七分之一湯中調服。

**戊己丸:**這個方子主要治療因為胃熱引起的腹瀉不止。

藥材組成:黃連(用酒炒過,四兩)、吳茱萸(泡過再炒過,二兩)、白芍藥(三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