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八 (1)
卷之八 (1)
1. 脈候
《內經》曰:脈細,皮寒,少氣,泄利前後,飲食不入,是謂五虛,死。其漿粥入胃,泄注止,則虛者活。
《脈經》曰:泄注脈緩時小結者生,浮大數者死。又洞泄食不化,不得留,下膿血,脈微小流連者生,緊急者死。
凡瀉而脈沉細者為虛為寒,疾而數者為熱為積。心脈歇至者驚瀉。瀉久而脈洪大急數,皆難治。
白話文:
《內經》說:脈象細微、皮膚寒冷、呼吸短促、腹瀉且大小便失禁、吃不下東西,這就是所謂的「五虛」,是會導致死亡的。如果能喝下米湯或粥,而且腹瀉停止,那麼虛弱的人就能活下來。
《脈經》說:腹瀉時脈象緩慢,偶爾出現結脈(不規則的停頓)的人可以存活,脈象浮大且快速的人就會死亡。另外,腹瀉時食物無法消化,無法在腸胃停留,而且排出的都是膿血,脈象微弱但連綿不斷的人可以存活,脈象緊張急促的人就會死亡。
一般來說,腹瀉時脈象沉細,表示是虛寒的症狀;脈象快速而數,表示是熱症或是積滯。心脈出現歇止(不規則的停頓)的,是因驚嚇而腹瀉。腹瀉很久而且脈象洪大、急促,這些情況都很難治療。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