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八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八 (2)

1. 吐劑

產後血痢,當歸湯下。赤白帶下,酒煎艾湯下。室女氣血不通,酒下。解內外傷寒,粥飲下。

(《本事》)治癥丸,治丈夫婦人小兒年深日近沉積癥塊,面色青黃,時心搶痛,吐水吞酸,舌生白胎。婦人積年月經不調,漸成痞塊血蠱,中焦間大如杯腕,日久年深瘦瘠,寒熱往來,一切脾胃不和滯悶之疾,並皆治之。

蓬朮(三兩),京三稜(二兩,俱用醋煮透為度),丁香皮(二兩),木香(兩半),丁香(兩半),厚朴(炒,三兩),石菖蒲(二兩),良薑(兩半),川牛膝(一兩),薏苡仁(一兩),使君子(三兩,取肉),石蓮子(三兩),巴豆(五兩,去油膜),香附子(四兩,制),虻蟲(兩半),

上為細末,稀糊丸,如小豆大。積年癥瘕成塊,第一服用熱水下三十丸,自後每日三丸五丸,量虛實加減與之,五日去盡積塊。日近脾胃有積者,每服五丸,米飲吞下,一服取效。婦人血氣成塊及血瘕,每服二十丸,用蘇木酒、童便各半,煎五七沸令溫,空心吞下。自後每日用溫酒下三丸,其血塊遂消,從大小便出盡自知。

小兒腹痛蛻蟲不能忍,日夜叫哭,百藥不效,橘皮湯下五七丸立效,諸蟲皆可下。常服用薑湯或白湯下三五丸。中酒酒積,大便鮓臭者及噎塞,皆可用之,神效。

(《和劑》)溫白丸,治心腹積聚,癥瘕痞塊,大如杯碗,胸脅脹滿,如有所礙,十種水病痞塞心痛並治。

川烏(制,二兩),皂角(炙去皮弦),吳茱萸,石菖蒲,柴胡,桔梗,厚朴,紫菀,人參,茯苓,黃連,乾薑,肉桂,川椒(去目炒),巴豆(去油。各五錢),

上為末,入巴豆另研勻,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丸,薑湯下。

潔古治法:心積伏粱,溫白丸加柴胡、川芎。肝積肥氣,溫白丸加菖蒲、黃連、桃仁。脾積痞氣,溫白丸加吳茱萸、乾薑。肺積息賁,溫白丸加人參、紫菀。腎積奔豚,溫白丸加丁香、茯苓、遠志。

舟車丸(方見水腫門)治水積水腫,上氣喘急。

感應丸(方見痢疾門),治諸積聚。

丁香脾積丸(方見脾胃門)治飲食諸積結聚。

(《本事》)硇砂丸,治一切積聚痰飲。

硇砂,三稜,乾薑,白芷,巴豆(去油。各半兩),大黃,乾漆(各一兩),木香,青皮,胡椒(各一錢),檳榔,肉豆蔻(各一枚)

上為末,釅醋一二升煮巴豆五七沸,復下三稜大黃末同煎五七沸,入硇砂煎成膏,卻入別藥和勻,杵丸,如綠豆大,每服七丸或五丸,薑湯下。

破積導引丸,治積塊堅硬,飲食不消,心下痞滿。

木香,檳榔,青皮,陳皮,枳殼(炒),廣朮(煨),三稜(炮),半夏(泡),神麯(炒),麥芽,乾薑(炮),茯苓,澤瀉,甘草(炙。各半兩),牽牛(頭末,六錢),巴豆(三十粒,去油殼淨)

白話文:

[吐劑]

產後血痢(產後腹瀉,大便帶血),應該用當歸湯來幫助排出。赤白帶下(女性分泌物異常,呈紅色或白色),用酒煎艾葉湯服用。年輕女子氣血不通暢,可以用酒來幫助疏通。要解除內外傷引起的寒症,可以用粥飲來幫助發汗。

治癥丸,可以用來治療男性、女性、兒童長期或近期形成的腹部腫塊,面色發青發黃,時常感到心口疼痛,吐出酸水,舌頭上長出白色苔狀物。對於婦女因月經不調而多年形成的痞塊血瘀,腫塊位於腹部中間,像杯子或手腕大小,時間久了會導致身體消瘦,時而發冷時而發熱,以及各種脾胃不和、氣滯不暢的疾病,都可以用此藥治療。

藥方組成:蓬朮(三兩),京三稜(二兩,都用醋煮透),丁香皮(二兩),木香(一兩半),丁香(一兩半),厚朴(炒過,三兩),石菖蒲(二兩),良薑(一兩半),川牛膝(一兩),薏苡仁(一兩),使君子(三兩,用果肉),石蓮子(三兩),巴豆(五兩,去除油膜),香附子(四兩,炮製過),虻蟲(一兩半)。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稀糊狀的米糊做成丸子,像小豆子那麼大。對於多年形成的腹部腫塊,第一次服用用熱水送服三十丸,之後每天服用三到五丸,根據身體虛弱程度來調整用量,大約五天可以清除積塊。對於近期因脾胃積滯引起的疾病,每次服用五丸,用米湯送服,服用一次就可見效。對於婦女因氣血瘀滯形成的腫塊和血瘀,每次服用二十丸,用蘇木酒和童便各一半煎煮五到七次,等溫熱時空腹吞服。之後每天用溫酒送服三丸,血塊會逐漸消散,並從大小便排出。

小兒腹痛,因體內寄生蟲而難以忍受,日夜啼哭,用各種藥物都無效時,用橘皮湯送服五到七丸,立刻見效,各種寄生蟲都可以排出。平常服用時,可用薑湯或白水送服三到五丸。對於因飲酒過量造成的酒精積滯,大便有腥臭味,以及噎塞等症狀,都可以使用此藥,效果神奇。

溫白丸,可以用來治療心腹部的積聚、腫塊,大的像杯子或碗,胸脅脹滿,感覺有東西阻礙,以及各種水腫、痞塞、心痛等疾病。

藥方組成:製過的川烏(二兩),皂角(炙烤去除外皮和筋),吳茱萸,石菖蒲,柴胡,桔梗,厚朴,紫菀,人參,茯苓,黃連,乾薑,肉桂,川椒(去除籽炒過,各五錢),巴豆(去除油。各五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將巴豆單獨研磨均勻後加入,再用蜂蜜做成丸子,像梧桐子那麼大,每次服用三丸,用薑湯送服。

潔古的治療方法:心積伏梁(心臟部位積塊),在溫白丸的基礎上加入柴胡和川芎。肝積肥氣(肝臟部位積塊),在溫白丸的基礎上加入菖蒲、黃連和桃仁。脾積痞氣(脾臟部位積塊),在溫白丸的基礎上加入吳茱萸和乾薑。肺積息賁(肺部積塊),在溫白丸的基礎上加入人參和紫菀。腎積奔豚(腎臟部位積塊),在溫白丸的基礎上加入丁香、茯苓和遠志。

舟車丸(藥方見水腫篇),用來治療水液積聚引起的水腫,以及呼吸急促等症狀。

感應丸(藥方見痢疾病篇),用來治療各種積聚。

丁香脾積丸(藥方見脾胃篇),用來治療飲食積滯形成的腫塊。

硇砂丸,用來治療各種積聚和痰飲。

藥方組成:硇砂,三稜,乾薑,白芷,巴豆(去除油,各半兩),大黃,乾漆(各一兩),木香,青皮,胡椒(各一錢),檳榔,肉豆蔻(各一枚)。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一到二升濃醋煮巴豆五到七次,再加入三稜和大黃末一同煎煮五到七次,然後加入硇砂熬成膏狀,再將其他藥末加入攪拌均勻,用杵搗成丸子,像綠豆大小,每次服用七丸或五丸,用薑湯送服。

破積導引丸,用來治療腹部腫塊堅硬,消化不良,心下痞滿等症狀。

藥方組成:木香,檳榔,青皮,陳皮,枳殼(炒),廣朮(煨過),三稜(炮製過),半夏(浸泡過),神曲(炒過),麥芽,乾薑(炮製過),茯苓,澤瀉,甘草(炙過,各半兩),牽牛子(頭末,六錢),巴豆(三十粒,去除油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