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三十一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十一 (5)

1. 治腫脹解利諸劑

赤茯苓,麥門冬,澤瀉,白朮(各三兩),桑白皮,紫蘇,桔梗,木瓜(各一兩),大腹皮,陳皮,砂仁,木香(各七錢半),

上咀,每服半兩,水二盞,燈心五根煎五分空心服。如病重者,可用藥五兩,再加麥門冬二兩、燈草半兩,以水一斗於砂鍋內熬至一大盞、五更空心服。渣再煎,連進三服自然水利。

沉香琥珀丸,治水腫一切急難證,小便不通者。

琥珀,杏仁(去皮尖),紫蘇,赤茯苓,澤瀉(各半兩),葶藶(炒),郁李仁,沉香(各兩半),陳皮(去白),漢防己(各七錢半),

上為細末,煉蜜丸,梧桐子大。以麝為末,每服二十五丸,加至五十丸,空心人參湯下。

(《三因》)復元丹,治脾腎俱虛,發為水腫,四肢虛浮,心腹堅脹,兩目下腫,小便不通。

附子(炮),木香,茴香,川椒,厚朴,白朮,陳皮,吳茱萸,桂枝(各一兩),澤瀉(兩半),肉豆蔻(煨,半兩),檳榔(半兩),

上為末,神麯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紫蘇湯下。

(《百選》)葶藶丸,治腹中有濕熱,目下微腫,如新臥起之狀,而足脛微腫,病在腎;腎,少陰也。標在肺;肺,太陰也。故滿氣急咳嗽,喘息有音。每就臥則右脅有氣上衝兩腋,與缺盆相牽引不快,少思飲食。

甜葶藶(另研),牽牛(半生半炒),白朮(各半兩),桑白皮,赤茯苓,漢防己,羌活,陳皮,澤瀉,郁李仁(湯泡去皮炒紫色另研。各三分),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初服十丸,加至三十丸,空心及晚食前生薑橘皮湯送,日進二服,以知為度。

(《濟生》)三仁丸,治水腫喘息,大小便不通。

郁李仁,杏仁(泡去皮尖),薏苡仁(各一兩),

上為末,米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米飲下。

分氣通心湯

大腹皮,香附子(炒),白茯苓,桔梗(各一錢),木通,甘草(炙),川芎,前胡,青皮,枳殼(炒),白朮(炒。各七分),木香(五分),

上咀,作一服,水二盞、姜三片、棗一枚,煎八分,食前服。

白話文:

[治療腫脹、利尿的各種方劑]

第一方:

使用赤茯苓、麥門冬、澤瀉、白朮各三兩,桑白皮、紫蘇、桔梗、木瓜各一兩,大腹皮、陳皮、砂仁、木香各七錢半。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半兩,加入兩碗水和五根燈心草,煎煮至剩下一半,在空腹時服用。如果病情嚴重,可以使用五兩藥材,再加入麥門冬二兩、燈心草半兩,用一斗水在砂鍋中熬煮至剩下一大碗,在清晨五更空腹時服用。藥渣再次煎煮,連續服用三次,自然能利尿消腫。

第二方:沉香琥珀丸

此方用於治療各種因水腫引起的危急重症,特別是小便不通暢的患者。

使用琥珀、杏仁(去皮尖)、紫蘇、赤茯苓、澤瀉各半兩,葶藶(炒)、郁李仁、沉香各兩半,陳皮(去白)、漢防己各七錢半。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丸劑,如梧桐子大小。再加入麝香研磨成的粉末,每次服用二十五丸,可以增加至五十丸,在空腹時用人參湯送服。

第三方:復元丹

此方用於治療因脾腎兩虛導致的水腫,症狀包括四肢虛浮、心腹脹滿、兩眼下腫、小便不暢。

使用附子(炮製過)、木香、茴香、川椒、厚朴、白朮、陳皮、吳茱萸、桂枝各一兩,澤瀉兩半,肉豆蔻(煨過)半兩,檳榔半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神麯糊製成丸劑,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五十丸,用紫蘇湯送服。

第四方:葶藶丸

此方用於治療腹部有濕熱,眼睛下方稍微浮腫,像剛睡醒的樣子,而且腳踝和小腿輕微腫脹,這種病症屬於腎的問題,腎屬於少陰經;病症的表現在肺部,肺屬於太陰經。因此會感到胸悶氣短、咳嗽、呼吸有雜音。每次剛要入睡時,右脅會有氣往上衝到兩腋,牽引到鎖骨凹陷處,感到不舒服,而且食慾不佳。

使用甜葶藶(另外研磨)、牽牛(一半生用一半炒)、白朮各半兩,桑白皮、赤茯苓、漢防己、羌活、陳皮、澤瀉、郁李仁(用湯浸泡後去皮炒至紫色,另外研磨)各三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丸劑,如梧桐子大小。最初服用十丸,可以增加至三十丸,在空腹和晚上吃飯前用生薑橘皮湯送服,每天服用兩次,以症狀緩解為度。

第五方:三仁丸

此方用於治療水腫、氣喘、大小便不通暢。

使用郁李仁、杏仁(浸泡後去皮尖)、薏苡仁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米糊做成丸劑,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四十丸,用米湯送服。

第六方:分氣通心湯

使用大腹皮、香附子(炒)、白茯苓、桔梗各一錢,木通、甘草(炙)、川芎、前胡、青皮、枳殼(炒)、白朮(炒)各七分,木香五分。

將以上藥材切成粗末,當作一劑,加入兩碗水,三片生薑,一枚紅棗,煎煮至剩八分,在吃飯前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