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九 (1)
卷之九 (1)
1. 內經敘論
水脹篇,帝曰:水脹何如?岐伯對曰: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腫,如新臥起之狀,其頸脈動,時咳,陰股間寒,足脛脹,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膚,隨手而起,如裹水之狀,此其候也。帝曰:膚脹何如?岐伯曰:膚脹者,寒氣客於皮中,鼓之空然不堅,腹身大盡腫,皮厚,按其腹窅而不起,腹色不變,此其候也。
經曰:腎者至陰也。至陰者盛水也。肺者太陰也。少陰者冬脈也。故其本在腎,其末在肺,皆積水也。帝曰:腎何以能聚水而生病?岐伯曰:腎者胃之關也。關門不利,故聚水而從其類也。上下溢於皮膚,故為膚腫。膚腫者,聚水而生病也。故水病下為胕腫大腹,上為喘呼不得臥也。標本俱病,故肺為喘呼,腎為水腫,肺為逆不得臥。
又曰:肺移寒於腎,名曰湧水,如溢囊裹里漿,或遍身腫滿,按腹不堅,疾行則濯濯有聲。或喘咳不定。諸有水氣者,微腫先見於目下也。
經曰:下焦溢為水。王注:下焦為分水之所,氣窒不瀉,則溢而為水。
白話文:
水腫剛開始的時候,眼睛下方的眼眶會稍微腫起來,像剛睡醒的樣子,脖子的脈搏跳動明顯,時常咳嗽,大腿內側感覺寒冷,小腿腫脹,接著肚子也變大,這時水腫就已經形成了。用手按壓皮膚,會隨著手馬上彈起,像包裹著水一樣,這就是水腫的徵兆。
另一種皮膚腫脹的情況是,寒氣侵入皮膚之中,鼓起來卻不堅實,全身都腫脹,皮膚變厚,按壓肚子會凹陷下去卻不會馬上彈起,肚子的顏色沒有改變,這就是皮膚腫脹的徵兆。
經書上說:腎臟是極陰的臟器,極陰的臟器就如同盛水的容器。肺臟是太陰的臟器。少陰是冬季的脈象。所以水腫的根本在腎臟,末端在肺臟,都是因為積水造成的。
皇帝問:腎臟為什麼能夠聚集水而產生疾病呢?岐伯回答說:腎臟是胃的關口,如果關口不利,水就會聚集起來並流向同類的地方。水往上下流溢到皮膚,就造成皮膚腫脹。皮膚腫脹,就是因為水聚集而產生的疾病。所以水病在下部會造成腳踝腫脹、肚子變大,在上部會造成呼吸困難、無法平躺。這是標本都生病的緣故,所以肺會產生喘息,腎會造成水腫,肺氣逆行導致無法平躺。
經書又說:肺臟將寒氣傳到腎臟,稱為湧水,就像裝滿漿液的袋子破裂一樣,有時會全身腫脹,按壓肚子不堅實,快走時會聽到水聲。有時會出現喘咳不定。凡是有水氣的,通常最早會從眼睛下方出現輕微的腫脹。
經書上說:下焦的水溢出就會變成水腫。王冰注解說:下焦是水分分流的地方,如果氣機阻塞不暢通,水分就會溢出而形成水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