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三十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十 (1)

1. 脹滿通用調理諸劑

(《濟生》)紫蘇子湯,治憂思過度,致傷脾胃,心腹脹滿,喘促嘔逆,腸鳴氣走,漉漉有聲,大小便不利,脈虛緊而澀。

紫蘇子(一兩),大腹皮,草果,半夏,厚朴,木香,陳皮,木通,白朮,枳實,人參,甘草(各半兩),

上每服五錢,水盞半、姜三片、棗一枚,煎七分服。

(《濟生》)大正氣散,治脾胃怯弱,為風寒濕氣所傷,遂致心腹脹滿,有妨飲食。

白朮,陳皮(各二錢),半夏(制),藿香葉,厚朴(姜炒),桂枝,枳殼(炒),檳榔,乾薑(炮。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上作一服,水二盞、姜三片、棗一枚,煎八分,不時溫服。

(《濟生》)平肝飲子,治喜怒不節,肝氣不平,邪乘脾胃,心腹脹滿,頭暈嘔逆,脈浮而弦。

防風,枳殼,桔梗,赤芍藥,桂枝(各一錢),木香,人參,檳榔,川芎,當歸,陳皮,甘草(各五分),

上作一服,水二盞、姜三片,煎七分,不時服。

(《濟生》)強中湯,治食啖生冷,過飲酒漿,有傷脾胃,以致腹脹。

人參,青皮,陳皮,丁香(各錢半),白朮(一錢),附子(制),草果仁,乾薑(各七分),厚朴(薑製),甘草(炙。各五分),

上作一服,水盞半、姜五片、棗一枚,煎八分,食遠服。嘔者加半夏。食麵腹脹者加籮卜子。

(《秘方》)大異香散,治失飢傷飽,痞悶停酸,旦食不能暮食,病名殼脹。

三稜,蓬朮,青皮,半夏曲,陳皮,藿香,桔梗,枳殼(炒),香附(炒),益智(各一錢),甘草(炙,三分),

上咀,作二服,每服水盞半、姜三片、棗一枚,煎八分,食遠服。

(《局方》)紫沉通氣湯,治三焦氣澀,不能宣通,腹脹便澀。

(《局方》)沉香降氣湯,治中脘脹滿,時復脅肋肚痛,每要噫氣則快,不噫則不快,日漸面浮。磨檳榔入紫蘇同煎,下保神丸尤妙。

(《局方》)木香流氣飲,調榮衛,利三焦,行痞氣,消脹滿。(三方並見諸氣門。)

(《拔萃》)木香順氣湯,治濁氣在上,則生䐜脹。

木香,草豆蔻(麵包煨),蒼朮(制。各二分),厚朴(制,四分),當歸(五分),青皮,益智仁,白茯苓,陳皮,澤瀉,乾薑,吳茱萸(泡,半夏(各二分),升麻,柴胡(各一分),

上咀,作一服,水二盞煎服。忌生冷硬物,惱思房勞。

《內經》曰:留者行之,結者散之。以柴胡升麻之苦平,行少陽陽明二經,發散清氣,運行陽分為君;以生薑、半夏、草豆蔻、益智仁辛甘大熱,消散中寒為臣;以厚朴、木香、蒼朮、青皮苦辛大溫,通順滯氣;以當歸、陳皮、人參之辛甘溫,調和榮衛,滋養中氣。濁氣不降,以苦泄之,吳茱萸之苦熱泄之者也。

白話文:

脹滿通用調理方劑

(《濟生》)紫蘇子湯:這個方子治療因為過度憂慮思慮,導致脾胃受損,引起心腹脹滿,呼吸急促,想嘔吐,腸鳴氣走,咕嚕咕嚕作響,大小便不順暢,脈象虛弱、緊繃又澀滯的情況。

藥材包含:紫蘇子(37.5克),大腹皮、草果、半夏、厚朴、木香、陳皮、木通、白朮、枳實、人參、甘草(各18.75克)。

用法:每次服用18.75克,用水300毫升,加生薑三片、紅棗一枚,煎煮至剩約210毫升,然後服用。

(《濟生》)大正氣散:這個方子治療脾胃虛弱,被風寒濕氣侵襲,導致心腹脹滿,影響食慾的情況。

藥材包含:白朮、陳皮(各7.5克),半夏(製過)、藿香葉、厚朴(用薑炒過)、桂枝、枳殼(炒過)、檳榔、乾薑(炮製過。各3.75克),甘草(炙過,1.9克)。

用法:將上述藥材作為一劑,用水600毫升,加生薑三片、紅棗一枚,煎煮至剩約480毫升,不拘時間,溫熱服用。

(《濟生》)平肝飲子:這個方子治療因為情緒不穩定,容易發怒,導致肝氣不平,邪氣侵犯脾胃,引起心腹脹滿,頭暈想吐,脈象浮弦的情況。

藥材包含:防風、枳殼、桔梗、赤芍藥、桂枝(各3.75克),木香、人參、檳榔、川芎、當歸、陳皮、甘草(各1.9克)。

用法:將上述藥材作為一劑,用水600毫升,加生薑三片,煎煮至剩約420毫升,不拘時間服用。

(《濟生》)強中湯:這個方子治療因為吃了生冷食物,過度飲酒,導致脾胃受損,引起腹脹的情況。

藥材包含:人參、青皮、陳皮、丁香(各5.6克),白朮(3.75克),附子(製過)、草果仁、乾薑(各2.6克),厚朴(用薑製過)、甘草(炙過。各1.9克)。

用法:將上述藥材作為一劑,用水450毫升,加生薑五片、紅棗一枚,煎煮至剩約360毫升,飯後服用。如果想嘔吐,加半夏。如果吃麵食後腹脹,加蘿蔔子。

(《秘方》)大異香散:這個方子治療因為饑餓過度或吃太飽,導致胸腹悶脹、胃部泛酸,早上吃的東西到晚上都還消化不了,這種病症稱為「殼脹」。

藥材包含:三稜、蓬朮、青皮、半夏曲、陳皮、藿香、桔梗、枳殼(炒過)、香附(炒過)、益智(各3.75克),甘草(炙過,1.1克)。

用法:將上述藥材粗略搗碎,分為兩份,每次取一份,用水450毫升,加生薑三片、紅棗一枚,煎煮至剩約360毫升,飯後服用。

(《局方》)紫沉通氣湯:這個方子治療三焦氣機阻塞,不能順暢運行,導致腹脹、大便不暢的情況。

(《局方》)沉香降氣湯:這個方子治療胃脘部脹滿,時常感到胸脅肋骨部位疼痛,總想打嗝才能舒服一點,不打嗝就覺得不舒服,時間久了臉部會浮腫。磨碎檳榔,和紫蘇一起煎煮,再配合保神丸服用效果更好。

(《局方》)木香流氣飲:這個方子能夠調和身體的營養和防禦功能,疏通三焦,運行阻塞的氣機,消除脹滿。(這三方詳細內容都記載在治療氣病的章節中。)

(《拔萃》)木香順氣湯:這個方子治療濁氣停留在上部,引起腹部脹滿的情況。

藥材包含:木香、草豆蔻(用麵粉包裹煨過)、蒼朮(製過。各0.75克),厚朴(製過,1.5克),當歸(1.9克),青皮、益智仁、白茯苓、陳皮、澤瀉、乾薑、吳茱萸(用開水泡過,半夏(各0.75克),升麻、柴胡(各0.4克)。

用法:將上述藥材粗略搗碎,作為一劑,用水600毫升煎煮後服用。服用期間忌吃生冷堅硬的食物,避免過度思慮和性生活。

《內經》說:「停滯的氣要讓它運行起來,鬱結的氣要讓它疏散開。」這個方子用柴胡、升麻的苦味和平性,來運行少陽、陽明二經的氣機,發散清氣,運行陽氣,作為方中的君藥;用生薑、半夏、草豆蔻、益智仁的辛辣、甘甜和大熱的藥性,來消除中焦的寒氣,作為方中的臣藥;用厚朴、木香、蒼朮、青皮的苦味、辛味和大溫的藥性,來疏通阻滯的氣機;用當歸、陳皮、人參的辛味、甘味和溫性,來調和營養和防禦功能,滋養中氣。如果濁氣不下降,就用苦味的藥來泄降它,吳茱萸的苦味和熱性就是用來泄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