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二十三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十三 (1)

1. 倦怠嗜臥有久暫之殊

胃主生氣,脾主運動。脾胃一虛,則穀氣不充,脾愈無所稟。脾運四肢,既稟氣有虧,則四肢倦怠無力以動,故困乏而嗜臥也。亦有食飽過傷,以致脾難運化,每食飽後,則困倦而瞌睡。此則食後暫有之,消化之後則不然也。若此者,當補脾胃而兼之消導可也。若是脾胃俱虛,飲食少進,形氣衰弱,常常倦怠者,當大補脾胃,以滋其化源,而克伐消導之劑則又不可輕用輕犯也。久久滋補,脾胃一健,而精神斯足矣,何倦怠之有哉?

丹溪云:有因脾胃受濕,沉困無力,倦怠嗜臥者,用二陳、蒼白朮、六君子湯之類為主,本兼虛者,升陽除濕湯之屬。

肥人倦怠,多是氣虛有痰,宜四君、二陳加蒼朮之類及益胃湯。瘦人是熱,黃芩、白朮之類。飲食太過轉運不及者,宜加味保和丸及和中湯之屬。

白話文:

胃負責產生身體的能量,脾負責推動身體的運作。如果脾胃虛弱,從食物攝取的養分就會不足,脾臟的功能也會更加衰退。脾臟負責將能量輸送到四肢,如果脾臟得到的能量不足,四肢就會感到疲倦無力,所以才會感到睏倦想睡。

也有些人是因為吃太飽而傷了脾胃,導致脾臟難以消化食物,所以每次吃飽後,就會感到困倦想睡。這種情況只是飯後暫時性的,等消化完畢就會恢復正常。這種情況應該要補養脾胃,同時幫助消化。

如果脾胃同時虛弱,食慾不佳,身體虛弱,常常感到疲倦,就應該要好好補養脾胃,滋養能量的來源,這時就不能輕易使用具有攻伐、消導作用的藥物。只要長期滋補,脾胃功能恢復健康,精神就會飽滿,自然就不會感到疲倦了。

朱丹溪說:有些人是因為脾胃受到濕氣影響,身體感到沉重無力,疲倦想睡,可以用二陳湯、蒼朮白朮湯、六君子湯之類的方劑為主,如果是虛症兼有濕氣,可以使用升陽除濕湯之類的方劑。

肥胖的人感到疲倦,多半是因為氣虛有痰,適合使用四君子湯、二陳湯加上蒼朮之類的藥物,以及益胃湯。瘦的人感到疲倦,多半是因為有熱,適合使用黃芩、白朮之類的藥物。如果是因為飲食過量,導致消化不良,適合使用加味保和丸及和中湯之類的方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