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十四 (9)
卷之十四 (9)
1. 三陽合病
傷寒合病者,或兩經三經齊病不傳者為合病。三陽合病,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中不仁,譫語遺尿,皆不可汗下。
【清熱和表裡】白虎湯。
白話文:
傷寒病合併發作,有時候是兩條或三條經脈同時發病,不會互相傳染,這種情況稱為合病。如果是三陽經同時發病,會出現腹部脹滿、身體沉重,難以翻身,嘴巴感覺麻木,胡言亂語,大小便失禁等症狀,這些情況都不適合用發汗或瀉下的方法治療。
這種情況要用白虎湯來清熱,同時調理體表和體內的病邪。
2. 合病
【太陽陽明合病】脈浮而長,大便硬,小便利,其脾為約,脾約丸。惡寒者,升麻葛根根。不惡寒反惡熱,大便不秘者,白虎湯。不惡寒反惡熱,大便秘或譫語者,調胃承氣湯。喘而胸滿者不可下,麻黃湯。但嘔而不下利,葛根加半夏湯。
【太陽少陽合病】脈浮而弦,脅下硬滿,往來寒熱,及有餘證者,並與小柴胡湯。自下利者,黃芩湯。嘔者,黃芩加半夏生薑湯。
【少陽陽明合病】脈弦而長,因發汗,因利小便,已而胃中燥實,大便難也,調胃承氣湯。脈長自利者為順,脈滑而數者為負,負者克賊。脈滑而數者有宿食,大承氣湯。
白話文:
合病
【太陽陽明合病】 脈象呈現浮且長,大便乾硬,小便正常,這是因為脾臟功能受到約束,使用脾約丸來治療。如果感到怕冷,可以加用升麻、葛根。如果不是怕冷反而是怕熱,而且大便沒有秘結,則使用白虎湯。如果不是怕冷反而是怕熱,大便秘結或出現胡言亂語,則使用調胃承氣湯。如果出現喘息且胸悶,則不可使用瀉下藥,應使用麻黃湯。如果只有嘔吐而沒有腹瀉,則使用葛根加半夏湯。
【太陽少陽合病】 脈象呈現浮且弦,脅肋下方感覺硬滿,出現時冷時熱的症狀,以及其他多餘的症狀,都使用小柴胡湯來治療。如果出現腹瀉,則使用黃芩湯。如果出現嘔吐,則使用黃芩加半夏生薑湯。
【少陽陽明合病】 脈象呈現弦且長,因為發汗或利小便,之後導致胃中乾燥且有積滯,大便難以排出,可以使用調胃承氣湯。如果脈象呈現長而且腹瀉是順利的現象,如果脈象呈現滑而且數則是不好的現象,這是因為邪氣侵犯正氣所致。脈象呈現滑而且數,代表有宿食積滯,應使用大承氣湯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