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八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八 (1)

1. 通治風證諸劑

愈風湯,初覺風動,服此不致倒僕,此乃治未病之聖藥也。又治中風證內邪已除,外邪已盡,當服此藥,以行導諸經。久服,大風悉去,縱有微邪,只從此藥加減治之。然治病之法,不可失於通塞,或一氣之微汗,或一旬之通利,如此,乃常服之藥也。久則清濁自分,榮衛自和矣。

羌活,甘草,防風,當歸,蔓荊子,川芎,細辛,黃耆,枳殼,人參,麻黃,白芷,甘菊,薄荷,枸杞子,知母,地骨皮,獨活,秦艽,黃芩,芍藥(各三兩),蒼朮,生地黃(各四兩),肉桂(一兩)

上咀,每服一兩,水二盞,生薑三片煎,空心服。臨臥滓煎服,空心一服,吞下二丹丸,謂之重劑。臨臥一服,吞下四白丹九,謂之輕劑。假令一氣之微汗,用愈風湯三兩、加麻黃一兩,作四服,加姜空心服,以粥投之,得微汗則佳。如一旬之通利,用愈風湯三兩,加大黃一兩,亦作四服,如前煎,臨臥服。得利為度。此藥常服之,不可失四時之輔。

春將至,大寒後,本方加半夏、人參、柴胡。(謂迎奪少陽之氣也。)

夏將至,穀雨後,本方加石膏、黃芩、知母。(謂迎奪陽明之氣也。)

季夏之月,本方加防己、白朮、茯苓。(謂勝脾之濕也。)

秋將至,大暑後,本方加厚朴、藿香、肉佳。(謂迎奪太陰之氣也。)

冬將至,霜降後,本方加附子、官桂、當歸。(謂勝少陰之氣也。)

此藥四時加減,臨病酌宜,誠治風證之聖藥也。

羌活愈風湯,治腎肝筋骨弱。語言艱澀,精神昏憒。風濕內弱,風熱體重,或瘦而一肢偏枯,或肥而半身不遂。

心不寧,勞役則百病生,心靜則萬病息。此藥能安心養神,調陰陽無偏勝。

羌活,人參,黃耆,炙甘草,防風,蔓荊子,川芎,細辛,枳殼,地骨皮,麻黃(去節),知母,杜仲,秦艽,柴胡,枸杞子,當歸,獨活,白芷,半夏(生薑制),厚朴,防己,芍藥,黃芩,白茯苓,甘菊花,薄荷,前胡(各七分),石膏,生地黃,熟地黃,蒼朮(各一錢),官桂(去皮,三分)

上作二付,每服水二鍾,生薑三片,煎一鍾,空心服,臨臥煎渣服。

獨活湯,治虛風惛憒,不自知覺,手足瘛瘲,坐臥不能,或發寒熱。血虛不能服發汗藥,及中風自汗,尤宜服之。

獨活,羌活,人參,防風,當歸(酒洗),細辛,茯神(去木),半夏(湯泡),桂心,白薇,遠志(去心),菖蒲(去尾),川芎(各五分),甘草(三分)

上水二盞,生薑三片,煎八分,食遠溫服。

續命煮散,治體虛中風自汗,心中惛憒,四肢無力,口眼瞤動,手足搐栩,煩渴飲水,此藥扶榮衛,養血氣。

防風,獨活,當歸(酒洗),人參,細辛,葛根,芍藥,川芎,甘草,遠志(去心),荊芥,熟地黃(各五分),官桂(三分),半夏(四分)如汗多不止加牡蠣粉

白話文:

[通治風證諸劑]

愈風湯

剛感覺到風邪發作時,服用這個藥方可以避免突然倒地不起,這真是治療未病的好藥。又或者,中風的內邪已經清除,外邪也已經消除,這時也應該服用此藥,來疏通行經絡。長期服用,各種風邪都能去除,即使還有少量風邪,也只需以此藥為基礎加減來治療。然而,治病的方法不能偏廢於疏通或阻塞,可能服用後會稍微發汗,或者過一段時間會稍微通利腸道,像這樣,才是適合長期服用的藥。長期服用後,身體內的清濁之氣會自然分開,氣血運行也會自然調和。

藥方組成:羌活、甘草、防風、當歸、蔓荊子、川芎、細辛、黃耆、枳殼、人參、麻黃、白芷、甘菊、薄荷、枸杞子、知母、地骨皮、獨活、秦艽、黃芩、芍藥(各11.25克),蒼朮、生地黃(各15克),肉桂(3.75克)。

用法:將藥材磨成粗粉,每次取3.75克,加兩碗水和三片生薑一起煎煮,空腹服用。睡前將藥渣再次煎煮服用,空腹服用後,吞下兩顆二丹丸,稱為重劑;睡前服用後,吞下四顆白丹丸,稱為輕劑。如果只是輕微出汗,用愈風湯11.25克,加麻黃3.75克,煎煮後分四次服用,加生薑空腹服用,再喝粥幫助發汗,如果能微微出汗就好。如果需要稍微通利腸道,用愈風湯11.25克,加大黃3.75克,也是煎煮後分四次服用,睡前服用,以通利為度。此藥可以長期服用,但要注意根據四季的變化輔以加減。

春季將至,大寒之後,本方加半夏、人參、柴胡(這是為了順應少陽之氣的升發)。

夏季將至,穀雨之後,本方加石膏、黃芩、知母(這是為了順應陽明之氣的旺盛)。

季夏時節,本方加防己、白朮、茯苓(這是為了祛除脾的濕氣)。

秋季將至,大暑之後,本方加厚朴、藿香、肉佳(這是為了順應太陰之氣的收斂)。

冬季將至,霜降之後,本方加附子、官桂、當歸(這是為了順應少陰之氣的潛藏)。

此藥方根據四季變化進行加減,並根據具體病情酌情調整,確實是治療風證的好藥。

羌活愈風湯

治療腎肝筋骨虛弱,說話困難,精神昏沉,風濕侵入體內,導致身體沉重,或者身體瘦弱而一側肢體偏癱,或者身體肥胖而半身不遂。心神不寧,勞累就會引發各種疾病,心靜則各種疾病都會平息。此藥能安定心神,調和陰陽,使之不偏盛。

藥方組成:羌活、人參、黃耆、炙甘草、防風、蔓荊子、川芎、細辛、枳殼、地骨皮、麻黃(去節)、知母、杜仲、秦艽、柴胡、枸杞子、當歸、獨活、白芷、半夏(用生薑製)、厚朴、防己、芍藥、黃芩、白茯苓、甘菊花、薄荷、前胡(各2.625克),石膏、生地黃、熟地黃、蒼朮(各3.75克),官桂(去皮,1.125克)。

用法:將藥材配成兩份,每次取一份,加兩碗水和三片生薑一起煎煮,煎成一碗,空腹服用,睡前將藥渣再次煎煮服用。

獨活湯

治療虛風導致的昏沉,意識不清,手腳抽搐,無法坐臥,或者發冷發熱。血虛的人不適合服用發汗的藥,以及中風後自汗的,尤其適合服用此藥。

藥方組成:獨活、羌活、人參、防風、當歸(用酒洗過)、細辛、茯神(去除木心)、半夏(用湯泡過)、桂心、白薇、遠志(去除心)、菖蒲(去除尾部)、川芎(各1.875克),甘草(1.125克)。

用法:加兩碗水和三片生薑一起煎煮,煎成八分,在飯前稍微溫熱服用。

續命煮散

治療體虛中風導致的自汗,心中昏沉,四肢無力,口眼抽動,手腳抽搐,煩渴想喝水。此藥能扶助氣血,滋養血氣。

藥方組成:防風、獨活、當歸(用酒洗過)、人參、細辛、葛根、芍藥、川芎、甘草、遠志(去除心)、荊芥、熟地黃(各1.875克),官桂(1.125克),半夏(1.5克),如果汗流不止,可加牡蠣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