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一百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百 (4)

1. 形景

下焦如瀆,其氣起於胃下脘,別迴腸,注於膀胱,主出而不納。此脾胃大小腸三焦乃咽之一竅,資生血氣,轉化槽粕而入出如此。

腎有二,精所舍也。生於脊膂十四椎下兩旁各一寸五分,形似豇豆,相併而曲附於脊,外有黃脂包裹,里白外黑,各有帶二條。上條繫於心,下條過屏翳穴後趨脊骨,下有大骨,任脊骨之端,如半寸許。中有兩穴,是腎帶經過處。上行夾脊至腦中,□□髓海。五臟之真,惟腎為根。

上下有竅,穀味之液,化而為精,人乃久生。腎虛精絕,其生乃滅。凡人腎虛,水不足也,補以燥藥,以火煉水,其精乃灼。攝生者觀於腎之神理,則夭壽之消息亦思過半矣。

白話文:

下焦就像疏通水道,它的氣從胃的下脘開始,分流到迴腸,注入膀胱,主要負責將體內廢物排出而不吸收。這裡說的脾、胃、小腸、大腸和三焦,其實都屬於咽的一個通道,它們負責產生氣血,將食物殘渣轉化並排出體外,就是這樣運作的。

腎有兩個,是儲藏精氣的地方。它們位於脊椎第十四節下方兩側各一寸五分處,形狀像豇豆,並排彎曲地附在脊椎上,外面包裹著黃色的脂肪,裡面是白色,外面是黑色,各自有兩條帶狀物。上面的帶狀物連繫著心臟,下面的帶狀物經過屏翳穴後延伸到脊骨,下方有一塊大骨,像半寸左右,連接在脊骨末端。中間有兩個孔穴,是腎帶經過的地方。腎帶向上沿著脊椎兩側到達腦部,灌溉腦髓。五臟之中,只有腎是根本。

腎的上下有孔竅,食物的精華轉化成精氣,人才能長壽。腎氣虛弱,精氣耗盡,生命就會終結。一般人腎虛,都是因為體內水分不足,如果用燥熱的藥物來補,就會像用火來燒水,反而會把精氣灼傷。注重養生的人如果能了解腎的生理功能,那麼對於壽命長短的掌握,就已經理解了一半以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