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一百 (2)
卷之一百 (2)
1. 調氣
使非陰陽得類配合,虛無之氣,雖能升降流轉,亦不成化。故曰:偏陽不生,孤陰不育。又曰:一陰一陽之謂道,是已。
然則氣無形質,何以交化?曰:氣以虛通,類同則感。譬之磁石引針,隔關潛達;燈頭有煙,火光自趨。天機自然,非由人耳。是道也,自下而上,由上而下,往來運轉,如環無端,與天符合。故曰: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盜天之機,豈非術乎?
服食之法何如?曰:《參同契》《龍虎經》《石函記》皆已言之。蓋疏達腠理,堅固體質之義也。蝨處頭而黑,麝食柏而香,頸處漢而癭,齒居晉而黃,乃所食氣蒸性煉形,故不期而變,此亦至理存也。但伏鍊金石,反以戕生矣。
雨雪者,雲氣所化。人之氣亦能化液,故閉息伏氣,可以不食。龜以吞氣而壽,即此。今之醫動以補陰滋陰為益氣之妙方,不知血必籍氣而後生,乃為真血。其水穀藥味之所滲入者,終非元氣之精也。血必待氣而後運。氣不能運,血滯脈理,而諸熱諸瘍之病作矣。故古之養生者只以調氣為先,使陽為一身之主攝,而陰自生化,真異乎世醫之見矣。(《雅述》)
白話文:
使不是陰陽性質的事物能夠互相協調配合,虛無的氣,即使能夠上升下降、流動運轉,也無法形成實質的變化。所以說:只有陽氣而沒有陰氣,萬物不能生長;只有陰氣而沒有陽氣,萬物不能生育。又說:陰陽調和才叫做「道」,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然而氣是沒有具體形狀的,如何能互相交融變化呢?我說:氣的特性是虛通,相似的東西會互相感應。就像磁石能吸引鐵針一樣,即使隔著東西也能產生感應;燈頭產生煙霧,火焰也會自然朝著煙霧的方向趨近。這是天地自然的運作規律,不是人力所能左右的。這個「道」,是從下往上,又從上往下,來回運轉,就像一個圓環沒有盡頭,與天地的運行規律相符合。所以說:觀察天道的運行規律,掌握天道的法則,運用天道的機制,這不就是一種高深的技術嗎?
關於服食的方法應該如何呢?我說:《參同契》、《龍虎經》、《石函記》等經典都有提到。大致是疏通肌膚紋理,堅固身體素質的意思。例如,頭上的蝨子處於陰暗的地方而變成黑色,麝香吃柏樹而散發香味,脖子處在潮濕的地方容易長瘤,居住在晉地的人牙齒會變黃,這都是所吸收的氣,蒸發精煉身體,所以會產生自然的變化,這也是一個重要的道理。但如果用金石來煉製藥物,反而會傷害生命。
雨雪是雲氣所變化而成的。人體的氣也能變化成液體,所以閉氣存氣,可以不用吃飯。烏龜因為吞食氣體而長壽,就是這個道理。現在的醫生動不動就用補陰滋陰來作為益氣的妙方,卻不知道血必須依賴氣才能產生,才是真正的血。而從食物藥物吸收進來的東西,終究不是元氣的精華。血必須依靠氣才能運行。如果氣無法運行,血就會滯留在經脈裡,各種熱症、瘡瘍的疾病就會產生。所以古代養生的人都以調氣為首要,使陽氣成為全身的主導,而陰氣自然就會生成轉化,這和現在醫生的觀點真是大不相同了。
2. 按摩
夫存想者,以意御氣之道,自內而達外者也。按摩者,開關利氣之道,自外而達內者也。故醫家行之,以佐宣通,而攝生者貴之,以泄壅滯。凡有行者,當在子後午前之時,平坐東向,以兩手大指按拭兩目過耳門,使兩掌交會於項後,如此三九遍。次存想目中各有紫青絳三色氣,如雲霞郁浮出面前。
再依前按拭三九遍,復存想面前雲氣暉暉霍霍,灌入瞳子,咽咽華池之液二十口,乃開目以為常,坐起皆可行之,不必拘時。一年許,耳目便聰明,久為之,徹視數里,聰於絕響也。面上常欲得兩手摩拭使熱,則氣常流行。作時先將兩手摩熱,然後以掌摩拭面目,高下隨形,皆使極匝。
如此三五過,卻度手於項後及兩鬢更互發,如櫛頭之狀,亦數十過,令人面有光澤,皺斑不生,發不白,脈不浮外。久行五年不輟,色如少女,所謂山川行氣,常盈不涸,而木石榮潤是也。
耳欲得數按抑其左右,令人聰徹。鼻亦欲按其左右無數,令人氣平。又常以兩手按鼻及兩目之背,上下按之無數,閉氣為之,氣通則上吐而復始,亦三九遍。能恆為之,鼻聞百步,眼乃洞觀。《黃庭經》曰:天中之岳精謹修,靈宅既清玉帝遊,通利通路無終休,此之謂也。
凡人小有不快,即須按摩按捺,令百節用力,泄其邪氣。凡人無問無事有事,須日要一度,令人自首至足,但系關節處,用手按擦各數十次,謂之大度關,先百會穴,次頭四周,次兩眉外,次目眥,次鼻準,次兩耳孔及耳後,皆按之。次風池,次項左右,皆揉之。次兩肩胛,次臂骨縫,次腕,次手十指,皆捻之。
次脊背,或按之,或槌震之。次腰及腎堂,皆搓之。次胸乳,次腹,皆揉之無數。次股捶之。次兩膝,次小腿,次足踝,次十指,次足心,皆兩手捻之。若常能行此,則風氣時去,不住腠理,是謂泄風。又常向腎堂及兩足心,臨臥時令童子用手搓摩,各以熱透表裡為度。摩腎堂熱,則腎氣透而易於生精;摩足心熱,則湧泉穴透而血不下滯。
白話文:
按摩的道理,是用意念引導體內氣的運行,從內而外發散;而按摩則是疏通經絡氣機的方法,從外而內影響身體。所以,醫家會用按摩來輔助藥物,以達到疏通氣血的目的;而注重養生的人則會運用按摩來消除身體的阻塞。
凡是進行按摩,最好在早上起床後到中午之前。平靜地朝東坐著,用兩手的大拇指按壓並擦拭兩眼周圍,經過耳門,讓兩手掌在後頸交會,這樣重複二十七次(三九遍)。接著想像眼睛中分別有紫、青、紅三種顏色的氣,像是雲霞般在眼前漂浮。
再次重複之前的按壓擦拭動作二十七次,然後想像眼前雲氣閃耀,光輝進入瞳孔,並吞嚥二十口唾液。然後睜開眼睛,這樣就能恢復正常,無論坐著或站著都可以進行,不必拘泥於時間。堅持一年左右,就能讓耳朵和眼睛變得靈敏。長期堅持下去,甚至能看清數里之外的事物,以及聽到極其微弱的聲音。
臉部經常用雙手摩擦使之發熱,這樣能讓氣血保持暢通。按摩時,先將雙手搓熱,然後用手掌摩擦臉部,隨著臉部的輪廓高低起伏,都要摩擦到。
像這樣摩擦三到五次後,再將手移到後頸和兩鬢,交替梳理頭髮,像梳頭一樣,也重複數十次,這樣能讓臉部有光澤,不會長皺紋和斑點,頭髮也不會變白,脈搏也不會浮於表面。長期堅持五年不間斷,就能像少女一樣容光煥發,這就如同山川的氣永遠充沛而不枯竭,草木和石頭也因此而生長潤澤的道理。
耳朵要經常按壓左右兩側,這樣能讓聽力清晰。鼻子也要經常按壓左右兩側,讓氣息平和順暢。還要經常按壓鼻子和眼睛的後背,上下按壓多次,並閉氣進行,等到氣通了就吐氣再重複,也重複二十七次。如果能堅持這樣做,鼻子就能聞到很遠的氣味,眼睛也能看得清楚。《黃庭經》說:「天中的山峰要謹慎修煉,靈府清淨才能讓玉皇大帝光臨。疏通道路才能無休無止。」就是這個道理。
一般人如果感到身體不舒服,就要立即按摩按壓,讓全身關節都活動起來,以排出邪氣。無論有沒有事情,每天都要按摩一次,從頭到腳,凡是關節處,都要用手按壓摩擦數十次,這稱作「大度關」。先按壓頭頂的百會穴,然後按壓頭部四周,接著按壓眉毛外側、眼角、鼻尖、耳孔和耳後。再按壓風池穴,接著按壓後頸左右兩側。然後揉按兩側肩胛骨、上臂骨縫、手腕和手指,都要捻揉。
然後按摩背部,可以用按壓或捶打的方式。接著搓揉腰部和腎臟部位。然後揉按胸部和腹部多次。然後捶打大腿。再揉按膝蓋、小腿、腳踝、腳趾和腳心。如果能經常這樣做,風邪就能及時排出,不會停留在皮膚內,這就叫做「泄風」。還要經常在睡覺前,讓童子用手搓揉腎臟部位和腳心,以達到表裡都發熱的程度。搓揉腎臟部位發熱,能讓腎氣通透而容易產生精氣;搓揉腳心發熱,能讓湧泉穴通暢而避免氣血下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