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一百 (2)
卷之一百 (2)
1. 飲食
飲宴於聖像之側,魂魄不安。飲水勿急下咽,久成氣病。形寒飲冷則傷肺,上氣咳嗽鼻鳴。粥後飲白湯,為淋為停濕。
陶隱居云:食戒欲粗並欲速,寧可少餐相接續;莫教一飽頻充腸,損氣傷心非爾福。又云:食炙爆,宜待冷。不然傷血脈,損齒。又云:食畢漱口數通,齒不齲,口不臭。漱口忌熱湯,損牙。
食茅屋漏水墮脯肉,成癥瘕,生惡瘡。
人汗入肉,食之作疔瘡。食諸獸自死肉,生疔瘡。六甲日,勿食鱗甲之肉。
隱居云:生冷黏膩筋韌物,自死生牢皆勿食。饅頭閉氣莫過多,生膾偏招脾胃疾。鮮醬胎卵無油膩,陳臭淹藏盡陰類。老人朝暮更餐之,是藉寇兵無以異。(《瑣碎錄》云:饅頭閉氣,羊血湯以開之。包子閉氣,好醋以破之。)
食物以象牙金銀為匙箸,可以試毒。
《周禮》云:樂以消食。蓋脾喜音聲,夜食則脾不磨,為音響絕也。夏月夜短,尤宜忌之。
物之無益而有損者,常人猶不可多食,況病人當避忌者乎?此書所載,凡物之有益而無損者不書,或損益相半者,則書其損而不書益。
白話文:
在神像旁邊飲酒宴樂,會使人心神不安。喝水不要急著吞嚥,久了會形成氣滯的毛病。身體受寒又喝冷飲會傷害肺部,導致呼吸不順、咳嗽、鼻塞有聲音。喝粥後馬上喝白開水,會造成小便不順暢或體內濕氣停滯。
陶隱居說:飲食要注意不要吃太粗糙或太快,寧可少量多餐;不要一次吃太飽,頻繁地讓腸胃充滿食物,會損傷氣血、傷害心臟,對身體不好。他又說:烤肉、爆炒的食物,要等冷一點再吃,不然會傷害血管、損害牙齒。他又說:吃完飯漱口幾次,牙齒就不容易蛀牙,口氣也不會臭。漱口時要避免用熱水,會傷害牙齒。
吃到茅草屋漏水滴到的肉乾,會造成腫塊,長出惡性瘡。
人的汗水滴到肉裡,吃了會長疔瘡。吃到各種動物的屍肉,也會長疔瘡。甲子、甲寅等六甲日,不要吃有鱗甲的肉。
陶隱居說:生冷、黏膩、難咬的食物,以及死亡或未經處理的肉類都不要吃。饅頭容易造成氣滯,不要吃太多。生魚片容易引起脾胃不適。新鮮醬料、帶有胚胎的蛋類都不要太油膩,腐敗、發臭、醃製的食物都屬於陰性。老年人早晚都要注意飲食,以免像引狼入室一樣(比喻自找麻煩)。(《瑣碎錄》說:吃饅頭造成氣滯,喝羊血湯可以化解。吃包子造成氣滯,吃好醋可以破除。)
用象牙或金銀製成的湯匙、筷子吃飯,可以檢測食物是否有毒。
《周禮》說:用音樂來幫助消化。因為脾臟喜歡聽聲音,晚上吃飯會讓脾臟消化功能變差,是因為晚上沒有聲音的緣故。夏天晚上時間短,更應該注意避免晚食。
對身體沒有好處反而有害的東西,普通人尚且不能多吃,更何況是病人應該要忌口的呢?這本書所記載的,凡是對身體有益無害的東西就不記載,對於好壞參半的東西,就只記錄其壞處而不寫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