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一百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百 (1)

1. 卷之一百

2. 養生余錄(下)

3. 人元之壽飲食有度者得之

《黃帝內經》曰: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宮,傷在五味。扁鵲曰:安身之要,必資於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鄉黨一篇具在,聖人飲食之節為甚詳。後之人奔走於名利,而飢飽失宜;沉酣於富貴,而肥甘是務。不順四時,不知五味,而疾生焉。戒乎此,則人元之壽可得矣。

白話文:

《黃帝內經》說:陰氣的產生,根本在於五味(酸、苦、甘、辛、鹹);陰氣所主管的五臟,會因為五味失調而受到損傷。扁鵲說:安定身體最重要的,必須依靠飲食。不懂得飲食適宜的人,不足以保全生命。《鄉黨》這篇文章裡,聖人對於飲食的節制,講得非常詳細。後代的人為了名利奔波勞碌,導致飢餓或飽食都失去了規律;沉迷於富貴的生活,只追求肥膩甘甜的食物。不順應四季的變化,不了解五味的重要性,疾病因此產生。戒除這些不良習慣,就可以獲得健康長壽。

4. 五味

《內經》曰:謹和五味,骨正筋柔。氣血以勝,腠理以密,長有天命。《淮南子》曰:五味亂口,使口爽傷,病也。陶隱居云:五味偏多不益人,恐隨臟腑成殃咎。五味稍薄,令人神爽。若稍偏多,損傷臟腑。此五行自然之理,初則不覺,久則為患也。

酸多傷脾,肉皺而唇揭。故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曲直作酸屬木,脾主肉屬土,木剋土也。酸過食損胃氣及肌膚筋骨,不益男子,損顏色。不與蛤同食,相背也。有云:飲少熱醋闢勝酒。(黃戩云自幼不食醋,今逾八十九,尤能傳神。)又心色亦,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

咸多可傷心,血凝泣而變色。故冬七十二日省咸增苦,以養心氣。潤下作咸屬水,心主血屬火,水剋火也。鹽過於咸則傷肺,兼損筋力。西北人食不耐咸多壽,東南人食多欲咸少壽。病嗽及水氣者,全宜禁之。晉桃源避世之人鹽味不通,多壽。後五味通而壽齒損矣。又脾色黃,宜食鹹。大豆豕肉粟藿皆咸。

甘多傷腎,骨痛而齒落。故季月各十八日省甘增咸,以養腎氣。稼穡作甘屬土,腎主骨屬水,土剋水也。又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棗葵皆甘。

苦多傷肺,皮槁而毛落。故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養肺氣。炎上作苦屬火,肺主皮毛屬金,火剋金也。又肺色白,宜食苦。麥羊肉杏薤皆苦。

辛多傷肝,筋急而爪枯。故秋七十二日省辛增酸,以養肝氣。從革作辛屬金,肝主筋屬木,金剋木也。胡椒和氣,過多損肺金吐血。細椒久食,失明乏氣。合口者害人,十月勿食椒,損人心,傷血脈,多忘。除濕溫中,益婦人。又腎色黑,宜食辛。黃黍雞肉桃蔥皆辛。

白話文:

《內經》說:謹慎調和五味,骨骼就會端正,筋脈就會柔軟。這樣氣血就會旺盛,皮膚紋理就會緻密,就能長壽。 《淮南子》說:五味如果混亂地進入口中,會使口部產生不適甚至損傷,這是一種疾病。 陶隱居說:五味如果過於偏頗,對人沒有好處,恐怕會隨著五臟六腑而成為禍患。五味如果稍微清淡,會使人精神清爽。如果稍微偏多,就會損傷五臟六腑。這是五行自然的道理,一開始可能不會察覺,時間久了就會成為疾病。

酸味吃太多會傷脾,導致肌肉皺縮、嘴唇外翻。所以春天七十二天應該減少酸味,增加甜味,來滋養脾氣。彎曲生長屬酸味,屬木;脾主肌肉,屬土,木剋土。酸味吃太多會損傷胃氣和皮膚筋骨,對男性沒有好處,會使臉色不好看。不能和蛤蜊一起吃,因為兩者相剋。有人說,喝少量熱醋可以解酒。(黃戩說自己從小不吃醋,現在超過八十九歲,仍然精神很好。)另外,心臟的顏色是紅色的,適合吃酸味食物。例如小豆、狗肉、李子、韭菜都是酸味的。

鹹味吃太多會傷心,導致血液凝滯、臉色變差。所以冬天七十二天應該減少鹹味,增加苦味,來滋養心氣。滋潤下行屬鹹味,屬水;心主血脈,屬火,水剋火。鹽如果過於鹹會損傷肺,也會損害筋骨力量。西北人吃得不鹹反而長壽,東南人吃得鹹卻短壽。患有咳嗽和水腫的人,應該完全禁止吃鹹。晉朝桃源避世的人因為不吃鹽而長壽。後來五味齊全,反而使壽命和牙齒都受到了損害。另外,脾臟的顏色是黃色的,適合吃鹹味食物。例如大豆、豬肉、小米、豆葉都是鹹味的。

甜味吃太多會傷腎,導致骨痛和牙齒脫落。所以每季最後十八天應該減少甜味,增加鹹味,來滋養腎氣。耕種收穫屬甜味,屬土;腎主骨骼,屬水,土剋水。另外,肝臟的顏色是青色的,適合吃甜味食物。例如粳米、牛肉、棗、葵菜都是甜味的。

苦味吃太多會傷肺,導致皮膚乾燥、毛髮脫落。所以夏天七十二天應該減少苦味,增加辛味,來滋養肺氣。向上燃燒屬苦味,屬火;肺主皮毛,屬金,火剋金。另外,肺臟的顏色是白色的,適合吃苦味食物。例如麥子、羊肉、杏子、藠頭都是苦味的。

辛味吃太多會傷肝,導致筋脈拘攣、指甲枯槁。所以秋天七十二天應該減少辛味,增加酸味,來滋養肝氣。變革收斂屬辛味,屬金;肝主筋脈,屬木,金剋木。胡椒可以調和氣血,但吃太多會損傷肺金而導致吐血。細椒吃久了會導致失明、缺乏氣力。未成熟的胡椒會害人,十月不要吃胡椒,會損傷心臟,傷害血脈,使人健忘。但胡椒可以去除濕氣、溫暖中焦,對婦女有益。另外,腎臟的顏色是黑色的,適合吃辛味食物。例如黃黍、雞肉、桃子、蔥都是辛味的。

5. 飲食

書云:善養生者,先渴而飲,飲不過多。冬則損氣,渴則傷血。先飢而食,食不過飽。飽則傷神,飢則傷胃。飲食務益人者,仍節儉為佳。若過多,覺彭亨短氣,便成疾。飲食於露天,飛絲墮其中,食之咽喉生泡。飲食收器中,宜下小而上大。若覆之不密,蟲鼠欲盜食而不可得,環器隨涎入食。

有誤食,通身如蠍,針藥不療。飲食以銅器蓋之,汗若入內,食者發惡瘡肉疽。飲食生冷,北人土厚水深,稟賦堅實,不損脾胃,久居南方宜忌之。土薄水淺,稟賦多虛,不宜脾胃,久居北方者尤宜忌之。切忌空心茶,宜戒卯時酒,申後飯欲減。極飢而食且過飽,多結積聚;渴而飲且過多,必成痰癖。

日沒後訖,便勿飲酒,不乾嘔。

太宗謂宰相曰:朕每日所為,必有常節,飲食不過度,行之已久,甚覺有力。老子云:我命在我不在天,全在人之調攝。卿等亦當加意,毋自輕攝養也。

陶隱居云:何必餐霞服大藥,妄意延年等龜鶴。但於飲食嗜欲中,去其甚者將安樂。甚於酒色者多夭壽,甚於厚味者生奇疾。漿水,按《本草》味甘酸微溫無毒,調中引氣,開胃止渴,強力通絡,治霍亂瀉利,消宿食,解煩去睡,調理臟腑,治嘔噦,白人肌體如繒帛。為人常用,故不齒其功。

世之所用熟水,品目甚多。貴如沉香則燥脾,木犀則耗氣,蜜則滯胃,麥門冬則體寒。如此之類,皆有所損。紫蘇湯令人朝暮飲之,無益也。芳草致豪貴之疾,此有一焉。

宋仁宗命翰林院定熟水。奏曰:紫蘇第一,沉香第二,麥門冬第三。以蘇能下胸膈浮味。殊不知久則泄人氣,令人不覺。

《本草》云:酒,飲之軟體神昏,是其有毒也,損益兼行。扁鵲云:久飲常過,腐腸爛胃,潰髓蒸筋,傷神損壽。有客訪周顗,顗出美色酒兩石。顗飲八斗,次明起無所苦,酒量慣也。客已死矣。觀之,客腸已出。腸已出,非量過而犯扁鵲之戒歟?

飲白酒,食牛肉,生蟲。酒漿照人無影,不可飲,不可合乳汁飲,令人氣結。祭酒白耗者殺人。酒後食辛辣物多,則暖人筋骨。臥黍穰,食豬肉,患大風。

凡中藥毒,及大毒從酒得者難治。酒性行血脈,流遍身體也。飲酒醉未醒,大渴飲冷水,又茶被酒引入腎臟,為停毒之水,腰腳腿重膀胱冷痛,兼患水腫,消渴攣痹。酒醉當風,以扇扇之成風。又醉酒吐罷,便飲水,作消渴。

神仙不禁酒,以能行氣壯神,然不過飲也。

《本草》茶飲者宜熱宜少,不飲尤佳。多食去人脂,令人瘦,下焦虛冷,惟飽食後一二盞不妨。消渴與飢,尤不宜,令人不眠。同韭食,重身。將鹽點茶,引賊入家,恐傷腎也。

東坡茶說:煩去膩,世固不可無茶,然暗中損人不少。吾有一法,常自修之。輒以濃茶漱口於食後,煩膩既少,而脾胃自和。凡肉之在齒者,得茶漱滌,乃不覺脫,不煩挑剔也。蓋齒性便緣此漸牢,而齒蠹且日去矣。飲多則肺布葉舉,氣逆上。有陰池流泉,六月行路,勿飲之,發瘧。

白話文:

飲食

古書上說:善於養生的人,會在感到口渴時才喝水,而且不會喝太多。冬天喝太多水會損傷體內氣,口渴時不喝水則會損傷血。肚子餓了才吃飯,而且不會吃太飽。吃太飽會傷神,肚子餓過頭會傷胃。飲食的原則應該以對身體有益為主,但仍然要節制,以儉樸為佳。如果吃太多,會覺得腹脹、呼吸短促,久而久之就會生病。在露天吃飯,如果有飛蟲的絲掉進食物裡,吃了會導致喉嚨長水泡。食物應該放在有蓋子的容器裡,容器的開口應該是下小上大的形狀。如果蓋子蓋不緊,蟲鼠想要偷吃卻吃不到,牠們的口水就會沿著容器邊緣流到食物裡。

如果誤食了這種被污染的食物,全身會像被蠍子螫一樣難受,針藥都治不好。用銅器蓋食物,如果有汗水滴進去,吃的人會長惡瘡或肉疽。吃生冷的食物,北方地質深厚、水源充足,人民體質強健,比較不會傷到脾胃;但久居南方的人應該忌諱吃生冷食物,南方地質淺薄、水源不足,人民體質虛弱,容易傷脾胃,久居北方的人更應該忌諱吃生冷食物。切記不要空腹喝茶,應該戒掉早上喝酒的習慣,傍晚過後應該減少飯量。極度飢餓時暴飲暴食,容易造成體內積聚;口渴時喝太多水,一定會形成痰。

太陽下山後,就不要再喝酒了,以免引起噁心嘔吐。

唐太宗曾對宰相說:我每天的作息都有固定的節奏,飲食也很有節制,這樣做已經很久了,覺得身體很有力氣。老子說:「我的命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上天,完全在於自己的調養。」你們也應該多加注意,不要輕忽養生之道。

陶弘景說:「何必一定要餐霞服仙丹,妄想延年益壽像烏龜仙鶴一樣?只要在飲食和嗜好方面,去除過分的地方,自然就能安樂。過分沉迷酒色的人大多會短命,過分追求濃重口味的人容易生怪病。漿水,根據《本草》記載,味道甘酸、性微溫無毒,能調理腸胃、引導氣機、開胃止渴、增強體力、疏通經絡、治療霍亂腹瀉、消化宿食、解除煩躁、幫助入睡、調理臟腑、治療嘔吐,能使皮膚白皙如絲綢。因為它很常用,所以大家反而忽略了它的功效。

世俗所用的熟水,種類繁多。珍貴如沉香會使脾臟乾燥,木犀會耗損氣,蜂蜜會使胃氣滯留,麥門冬性寒。像這些東西,都有各自的損害。用紫蘇煮湯讓人早晚喝,也沒有什麼益處。香氣濃郁的藥草容易導致富貴病,這是其中一個原因。

宋仁宗曾命翰林院制定熟水的配方。奏報說:紫蘇最好,沉香次之,麥門冬第三。認為紫蘇能消解胸膈的浮氣。卻不知道長期飲用會耗損人的元氣,讓人不自覺。

《本草》上說:酒,喝了會使身體軟弱、精神昏沉,這是因為它有毒性,但也兼具益處。扁鵲說:長期過量飲酒,會腐蝕腸胃、潰爛骨髓、損害筋脈、傷神損壽。有客人拜訪周顗,周顗拿出兩石好酒。周顗喝了八斗,第二天早上起床毫無不適,這是因為他酒量很大。客人卻死了。仔細觀察,客人的腸子都跑出來了。腸子都跑出來,不正是因為酒量過度,犯了扁鵲的告誡嗎?

喝白酒、吃牛肉會生蟲。酒漿照不到人影時,就不能喝了,也不能和牛奶一起飲用,會使氣結。祭祀用的酒如果顏色變白,喝了會致命。喝酒後吃太多辛辣食物,會使筋骨發熱。睡在麥秸堆上、吃豬肉,會患麻風病。

凡是中了中藥的毒,或是從酒中得到大毒,都很難治療。因為酒性會運行氣血,流遍全身。喝酒醉了還沒醒,口渴時又喝冷水,或喝茶,酒會把茶引到腎臟,成為停滯的毒水,導致腰腳沉重、膀胱發冷疼痛,還會患水腫、消渴和手腳麻痺。酒醉後迎風,或用扇子搧風,容易形成風邪。又或者,喝醉吐完,馬上喝水,容易患消渴症。

神仙並非不能喝酒,而是因為酒能行氣壯神,但也不能過量飲用。

《本草》記載,喝茶宜熱宜少,不喝是最好的。喝太多會去除人的脂肪,使人消瘦、下焦虛冷,只有飯後喝一兩杯還可以。消渴和飢餓時,尤其不宜喝茶,會讓人失眠。和韭菜一起吃,會使人身體沉重。用鹽點茶,會導致賊人入侵家門,還可能傷腎。

蘇東坡在茶論中說:茶能消除煩悶油膩,世上確實不可沒有茶,但它暗中損害人體的地方也不少。我有一個方法,常常自己實行。就是在飯後用濃茶漱口,煩膩感就減少了,脾胃也會和諧。凡是卡在牙齒上的肉,經過茶的漱洗,就會不知不覺地脫落,不用費力剔除。這樣一來,牙齒會變得越來越牢固,蛀牙也會逐漸減少。喝太多茶則會使肺葉上舉,氣逆上行。有陰池流泉的地方,六月趕路時,不要喝那裡的水,容易發瘧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