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八十六 (1)
卷之八十六 (1)
1. 四時調攝
《內經》云:春三月,此謂發陳,夜臥早起,生而勿殺。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又曰:春傷於風,夏必飧泄。
有云:春夏之交,陰雨卑濕,或引飲過多,令患風濕,自汗體重轉側難,小便不利。作他治,必不效,惟五苓散最佳。
《內經》云:夏三月,此謂蕃秀,夜臥早起,使志無怒,使氣得泄。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
陶隱居六:四時惟夏難將息,伏陰在內腹冷滑,補腎之劑不可無,食物稍冷休哺啜。
書云:夏之一季,是人脫神之時,心旺腎衰,化為水,至秋而凝,冬始堅。當不問老少皆食暖物,則不患霍亂,腹暖,百病不生。
夏冰止可隱映飲食,不可打碎食之,腹冷熱相搏成疾。夏以後乃秋分,須慎肥膩餅腫油酥之屬。此物與酒漿瓜果極理相妨,所以多疾者為此也。
陶隱居云:冷枕冷床心勿喜,凡枕冷物,大損人目。
書云:夏不用露臥,令皮膚成癬,或作面風。暑月日曬處有石,不可便坐,熱生瘡,冷成疝。盛熱戴汗當風不宜太過。自日中來,勿用冷水沃面,成目疾。伏熱者未得飲水,返以冷物迫之殺人。五月六月澤中停水多有魚鱉,飲成瘕。
《內經》曰:秋三月,此謂容平,早臥早起,使志安寧。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奉藏者少。
書云:秋傷於濕,上逆而咳,發為痿厥。又立秋日勿浴,令皮膚粗燥,因生白屑。又八月一日後,微火暖足,勿令下冷。
《內經》曰: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溫,毋泄皮膚。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書云:冬時忽大熱,勿受之,患時病由此。又曰:冬傷於寒,春必病溫。冬時天地閉氣藏,作勞不宜汗出冷背。冬寒雖近火,不可令火氣聚,不須於火上烘炙。若炙,手暖則已。不已,損血,令五心熱,手足應於心也。大雪中跣足,又不可便以熱湯洗,或隨飲熱酒,足隨墮。又觸寒來,寒未解,勿便飲湯食熱物。
四氣調神論曰: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與萬物浮沉於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壤其真矣。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故天真論曰:有賢人者,逆從陰陽,分別四時,將從古今同於一道,亦可使益壽而有極時也。
白話文:
四季養生
《內經》說:春天三個月,是萬物生發的時節,應該晚睡早起,順應生長之氣,不要傷害生命。如果違逆這個原則,就會損傷肝臟,到了夏天容易發生寒性疾病,供給生長的能量就會減少。又說:春天受了風邪,夏天一定會出現腹瀉。
有人說:春夏交替之際,陰雨連綿,濕氣很重,或者飲水過多,會導致風濕病,出現自汗、身體沉重、翻身困難、小便不利等症狀。用其他方法治療,必定沒有效果,只有五苓散效果最好。
《內經》說:夏天三個月,是萬物繁榮茂盛的時節,應該晚睡早起,保持心平氣和,讓體內陽氣得以舒發。如果違逆這個原則,就會損傷心臟,到了秋天容易發生瘧疾,供給收藏的能量就會減少。
陶弘景說:四季當中,只有夏天最難調養,因為體內潛藏陰寒,容易腹部發冷、腹瀉,補腎的藥物不可缺少,食物稍微涼一點都不要吃。
書上說:夏天這個季節,是人精神容易耗散的時候,心火旺盛而腎氣衰弱,腎水化為水液,到了秋天會凝結,冬天會堅實。這個時候不論老少都要吃溫熱的食物,就不會發生霍亂,腹部溫暖,各種疾病也不會產生。
夏天冰塊只能用來冰鎮食物,不要打碎食用,因為腹部受冷熱刺激會引發疾病。夏天過後就是秋分了,要謹慎食用肥膩的餅類、油炸酥餅之類的食物。這些食物和酒水、瓜果非常相沖,這也是很多人生病的原因。
陶弘景說:不要喜歡睡冷枕頭、冷床,凡是枕著寒涼的東西,都會嚴重損害眼睛。
書上說:夏天不要在露天睡覺,容易使皮膚長癬,或者長面部風疹。炎熱的天氣,太陽曬過的地方有石頭,不要直接坐,熱氣會導致長瘡,寒氣會導致疝氣。盛夏出汗時不要過度吹風。從太陽下回來,不要用冷水洗臉,容易造成眼睛疾病。身體感到熱卻沒有喝到水,反而用冰冷的食物去刺激,會導致死亡。五、六月池塘裡積水很多,魚蝦很多,喝了容易造成腹部腫塊。
《內經》說:秋天三個月,是萬物收斂的時節,應該早睡早起,保持心境安寧。如果違逆這個原則,就會損傷肺臟,到了冬天容易發生腹瀉,供給收藏的能量就會減少。
書上說:秋天受了濕邪,會導致氣向上逆而咳嗽,發展成肌肉萎縮或突然昏倒的疾病。又說,立秋這天不要洗澡,容易使皮膚粗糙乾燥,產生白色皮屑。還有,八月初一以後,要用微火溫暖足部,不要讓下肢受涼。
《內經》說:冬天三個月,是萬物閉藏的時節,水面結冰、大地凍裂,不要擾亂體內的陽氣,應該早睡晚起,一定要等太陽出來再起床。避開寒冷,靠近溫暖,不要讓皮膚受寒。如果違逆這個原則,就會損傷腎臟,到了春天容易發生肌肉萎縮或突然昏倒的疾病,供給生長的能量就會減少。
書上說:冬天如果突然天氣變熱,不要受熱,容易由此引發時令疾病。又說:冬天受寒,春天一定會發生溫熱病。冬天天地閉藏,不宜勞動出汗、背部受涼。冬天寒冷雖然要靠近火源,但不要讓火氣太過聚集,不需要在火上烘烤。如果烤手,手暖了就可以了。如果烤太久,會損傷血液,導致五心煩熱,因為手足與心臟相連。在大雪中光腳,又不可以馬上用熱水洗,或者隨即飲用熱酒,腳會因此而掉下來。又說,從寒冷的地方回來,寒氣還沒有散去,不要馬上喝熱湯、吃熱食。
《四氣調神論》說:四季陰陽的變化,是萬物生長的根本。所以聖人會在春夏養陽氣,秋冬養陰氣,使人順應萬物生長收藏的規律。如果違背這些根本,就會損傷根本,擾亂真氣。因此陰陽四時,是萬物運行的開始和終結,也是生命生死的根本。違背它就會產生災害,順從它就不會生病,這才是養生之道。所以《天真論》說:有賢能的人,會順應陰陽,分辨四季,使古今養生之道相同,也可以使人長壽,並且能活到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