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九十九 (1)
卷之九十九 (1)
1. 卷之九十九
2. 養生余錄(上)
3. 總論養生篇
夫人稟二儀之氣,成四大之形。愚智貴賤則別,養生惜命皆同。貧乏者力微而不逮,富貴者侮傲而難持;性愚者未悟而全生,智識者或先於名利。自非至真之士,何能達保養之理哉?其有厚薄之倫,亦有矯情冒俗,口誦其事,行已違之。設能有行者,不逾晦朔,即希長壽,此亦難矣。
是以達人知富貴之矯傲,故屈跡而下人;知名利之敗身,故割情而去欲;知酒色之傷命,故量事而撙節;知喜怒之損性,故豁情以寬心;知思慮之銷神,故損情而自守;知語煩之侵氣,故閉口而忘言;知哀樂之損壽,故抑之而不有;知情欲之竊命,故忍之而不為。若加之寒溫適時,起居有節,滋味無爽,調息有方;精氣補於泥丸,魂魄守於臟腑;和神保氣,吐故納新;嗜欲無以干其心,邪淫不能惑其性,此則持身之上品,安有不延年者哉?
形者,氣之函也,氣虛則形羸;神者,精之成也,精虛則神悴。形者,人也,為萬物之最靈;神者,生也,是天地之大德。最靈者萬物之首,大德者為天地之宗。萬物以停育為事,天地以清淨是務。故君子養其形而愛其神,敬其人而重其生,莫不稟於自然,從於自本,不過勞其形,不妄役其神。
夫人只知養形,不知養神;不知愛神,只知愛身。殊不知形者,載神之車也,神去則人死,車散則馬奔,自然之至理也。
五色重而天下爽,珠玉貴而天下勞,幣帛通而天下傾。是故五色者,陷目之錐;五音者,塞耳之推;五味者,截舌之斧。
華佗善養生,弟子廣陵吳普、彭城樊阿受術於佗。佗語普曰: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耳。人身常搖動,則穀氣消,血脈流通,病不生,譬猶戶樞不朽是也。
人所以得全其生命者,以元氣屬陽,陽為衛;以血脈屬陰,陰為榮。榮衛常流,所以常生矣。又曰:榮衛即榮華氣脈,如樹木芳榮也。榮衛臟腑,愛護神氣,得以經榮,保於生路。又云:清者為衛,濁者為榮。榮行脈中,衛行脈外,晝行於身,夜行於臟,一百刻五十周,至平旦大會兩手寸關尺。
陰陽相貫,常流如循其環,始終不絕,則人生。故當運用調理,愛惜保重,使榮衛周流,神氣不竭,可與天地同壽矣。
樹衰培土,陽衰陰補。含育元氣,慎莫失度。(注云:無情。)若草木至衰朽,即塵土培之,尚得再榮。又見嫩枝接續老樹,亦得長生,卻為芳嫩。用意推理,陽衰陰補,是以宜之。衰陽以少陰補而不失,取其元氣津液引於我身,即顏復童矣。童女少女正氣未散,元和才一,遇之修煉其百倍,切忌自己元氣流奔也。(出《羅公三峰歌》)
人之情性為利慾之所敗,如冰雪之曝日,草木之沾霜,皆不移時而消壞矣。冰雪以不消為體,而盛暑移其真;草木以不凋為質,而大寒奪其性。人有久視之命,而嗜欲減其壽。若能導引盡理,則長生罔極。(《保聖纂要》)
白話文:
人稟受天地陰陽之氣,構成身體的四大要素。雖然人們有聰明愚笨、富貴貧賤的差別,但在珍惜生命、保養身體這方面都是相同的。貧窮的人因為體力不足而難以做到養生,富貴的人則因為驕傲放縱而難以堅持。天性愚笨的人反而沒有太多慾望,或許能保全天年;聰明有知識的人,反而可能因為追逐名利而過早耗損生命。如果不是真正有修養的人,怎麼能明白養生的道理呢?社會上有些人表面上講究養生,實際上卻是言行不一,即使有少數人能做到,也不會超過幾天就放棄,這樣想要長壽就很困難了。
所以,通達事理的人明白富貴之人驕傲自大,因此謙虛待人;明白名利會傷害身體,因此捨棄慾望;明白酒色會損害壽命,因此凡事適量、有所節制;明白喜怒會損害性情,因此心胸開闊、保持平和;明白思慮會消耗精神,因此減少思慮、守住本心;明白說話太多會耗損氣力,因此閉口少言;明白哀樂會損害壽命,因此壓抑情緒、不沉溺其中;明白情慾會偷走生命,因此忍耐慾望、不放縱。如果再加上注意天氣寒暖、作息規律、飲食均衡、調養呼吸,讓精氣神充盈,魂魄安守於臟腑,保持精神和氣的平和,吐出濁氣、吸入清氣;不讓嗜好慾望干擾內心,不讓邪淫迷惑本性,這樣就是保養身體的最高境界,怎麼會不長壽呢?
形體是氣的容器,氣虛弱則形體衰弱;精神是精的表現,精虛弱則精神萎靡。形體是人之所以為人的基礎,是萬物中最有靈性的;精神是生命的根源,是天地間最偉大的德行。最靈性的人是萬物之首,最偉大的德行是天地的根本。萬物的生長發育以穩定為要,天地的運行以清靜為本。所以,君子保養自己的形體,愛護自己的精神,敬重自己的人格,重視自己的生命,一切都順應自然,從本質出發,不過度勞累身體,不妄自耗費精神。
世人只知道保養形體,卻不知道保養精神;不知道愛惜精神,只知道愛惜身體。殊不知形體是承載精神的車子,精神離去人就會死亡,車子散了馬就會奔跑,這是自然的道理。
五彩繽紛的顏色使人眼花繚亂,珍貴的珠玉使人疲憊不堪,錢幣的流通使人迷失方向。所以,五色就像刺入眼睛的錐子,五音就像塞住耳朵的推子,五味就像砍斷舌頭的斧頭。
華佗擅長養生,他的弟子廣陵吳普、彭城樊阿都從他那裡學習養生之術。華佗對吳普說:「人的身體需要適當的勞動,但不應該過度疲勞。身體經常活動,就能促進消化,疏通血脈,疾病就不會產生,就像門軸經常轉動就不會腐朽一樣。」
人之所以能夠保全生命,是因為元氣屬於陽,陽氣可以抵禦外邪;血脈屬於陰,陰血可以滋養身體。陰陽調和,運行不息,才能維持生命。華佗又說:榮衛就是滋養身體的氣血,就像樹木繁榮一樣。要讓榮衛滋養臟腑,愛護神氣,才能保證生命健康。他還說:清氣為衛氣,濁氣為榮氣。榮氣在脈中運行,衛氣在脈外運行,白天在全身運行,晚上在臟腑中運行,一天運行五十周,到早晨匯聚於兩手的寸關尺部位。
陰陽相互貫通,就像環一樣循環不息,始終沒有終止,生命才能延續。所以要運用調理的方法,愛惜保重身體,讓榮衛之氣周流全身,神氣不衰竭,這樣就可以和天地一樣長壽了。
樹木衰弱了要培土,陽氣衰弱了要用陰氣來補充。要培養元氣,謹慎不要過度。(沒有感情,純粹指培土而已)如果草木衰老枯朽,用泥土培植,還能夠再次繁榮。還可以看到用嫩枝嫁接老樹,也能夠重新生長,變得枝繁葉茂。用這個道理來推論,陽氣衰弱了用陰氣來補充,這是適宜的。衰弱的陽氣用少陰來補充而不至於衰敗,從中提取元氣和津液來滋養自身,就能夠使容顏恢復年輕。童女和少女的正氣沒有散失,元氣純淨,用她們來修煉效果會更好,但切忌自身元氣流失。
人的性情容易被慾望所敗壞,就像冰雪暴露在陽光下,草木沾染了寒霜一樣,都會很快消融毀壞。冰雪以不消融為本質,但盛夏會使它融化;草木以不凋零為本質,但嚴寒會奪走它的生命力。人本來可以長壽,但過多的慾望會縮短壽命。如果能夠遵循養生之道,就能夠長壽無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