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九十四 (4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十四 (41)

1. 草部

萆薢,(俗名土茯苓。),味苦、甘。氣平。無毒。(薏苡為之使。畏葵根、大黃、柴胡、牡蠣。)主腰背痛強,骨節風寒濕周痹。惡瘡不瘳,熱氣傷中恚怒。陰痿失溺,關節少血,老人五緩。

葫蘆巴,味苦、氣溫。純陽。(云是番蘆菔子。春生苗,夏結子,至秋採之。)主元臟虛冷氣最要。得附子、硫黃,治腎虛冷,腹脅脹滿,面色青黑。得蘹香子、桃仁,治膀胱氣甚效。

白頭翁,味甘、苦。氣溫,一云寒。無毒,一云有毒。(得酒良。四月採。)主溫瘧狂易,寒熱,癥瘕積聚腹痛。癭氣,項下瘤癧。治赤毒痢甚效。逐血止痛,療金瘡、鼻衄、齒痛,一切風氣及百節骨痛,暖腰膝。

阿魏,味辛,氣平、熱。無毒。(性極臭而能止臭,亦奇物也。凡使先於淨缽中研如粉,蒸於熱酒器上,滾過任用。)主殺諸少蟲,去臭氣,破症積,下惡氣,治心腹痛。闢瘟,治瘧,治傳屍邪鬼蠱毒。

木香,味辛、苦。氣溫。味厚於氣,陰中陽也。無毒。(形如枯骨,油重者良。)主邪氣,闢毒疫瘟鬼。主淋露,久服強志,不夢寤魘寐。調諸氣,散肺中滯氣,行肝氣。若治中下焦氣結滯,須檳榔為使。治心腹積年冷氣,痃癖脹痛,九種心痛,女人血氣刺痛,酒末服之。治腹中氣不轉運,和胃氣,止霍亂吐瀉嘔逆,反胃,安胎,健脾。火煨實大腸,和黃連治痢疾。又得生薑、橘皮相佐使絕佳。又療癰腫毒,又御霧露之氣。久痢不愈。(取一塊方圓一寸,黃連半兩,水升半,煎同干去黃連薄切焙乾,為末作三服,一服橘皮湯下,二服陳米湯下,三服甘草湯下。)

蘹香子(一名茴香。)味辛,氣平。無毒。入手足少陰經、太陽經。(陰乾。得酒良,入藥炒用。)主諸瘻,霍亂。和諸食中甚香,破一切臭氣。開胃下食,止嘔吐,調中止痛。主幹濕腳氣,膀胱冷氣腫痛,或連髀間疼痛,攣引入小腹不可忍。腎勞㿗疝。又療惡毒。(取苗葉搗汁服之,日三用滓貼腫上,冬月用根。)

零陵香(古謂薰草,亦即蕙香也。)味甘、辛。氣平。無毒。(得酒良。)主邪惡氣,心腹痛滿,下氣,酒煎服可止痛。癘風牙齒痛,煎含良。婦人浸油飾發,香無以加。

肉豆蔻(一名肉果。)味苦、辛。氣溫。無毒。入手陽明經。(湯搜米麵粉裹灰火中,煨黃熟用。油色肥實佳。)溫中開胃、下氣消食。治積冷心腹脹痛,霍亂中惡,脾胃虛冷,氣並冷熱,虛泄赤白痢,小兒傷乳,吐逆,泄瀉之要藥。凡痢以白粥飲服,霍亂氣並,生薑湯服。

草豆蔻(一名草果。)味辛,氣溫。陽也。無毒。入足太陰、陽明經。(麵包煨熟用。)主溫中,心腹痛。嘔吐、霍亂。治風寒客邪在胃口,善去心胃客寒作痛。調散冷氣力甚速,消酒毒去口臭氣。治食積寒瘧。甫考草豆蔻,即今之草果是也,故前人編在果部。《本草經》云:其形如圓眼,(當作荔枝)。但頗銳而殼微淡紅,有紋稜,其中子如石榴子,其氣味極辛。土人鮮採醃作果,以消食解酒,此正切於草果之形狀,出處治療,何其詳備。奈何今世之醫不考其真,而怪夫《本草經》遺而不載,卻又別尋草豆蔻,謂難得其真,所以在處用之不同。江南多以建寧草仁為豆蔻,江北有以辣子為豆蔻,其於《本草經》形狀、出處大不然矣。今之好事者,又於別集新添草果之條,妄意混注,更不考草豆蔻即其真,此其失又甚於不考者也。

白話文:

萆薢,俗稱土茯苓,味道苦中帶甘,性質平和,沒有毒性。(薏苡是它的輔助藥,害怕葵根、大黃、柴胡、牡蠣。)主要治療腰背疼痛僵硬,關節因風寒濕氣引起的麻木疼痛,頑固難癒的惡瘡,因熱氣傷身而導致的情緒暴躁,男性陽痿、小便失禁,關節血少,以及老年人出現的五種衰弱症狀。

葫蘆巴,味道苦,藥性溫熱,屬純陽之藥。(據說它是外來的蘆菔子,春天長苗,夏天結果,到秋天採收。)主要治療元氣虛弱、身體虛寒的症狀,尤其重要。搭配附子、硫磺,可以治療腎虛寒冷,腹部和脅肋脹滿,面色青黑。搭配蘹香子、桃仁,治療膀胱氣病效果顯著。

白頭翁,味道甘苦,藥性溫熱,也有人認為是寒性,一般無毒,也有人認為有毒。(搭配酒使用效果更好,四月採收。)主要治療瘧疾發熱,情緒狂躁,忽冷忽熱,腹中腫塊和積聚引起的腹痛。還能治療癭氣,就是頸部腫瘤。治療赤痢(一種痢疾)效果非常好。能活血止痛,治療外傷、鼻出血、牙痛,以及各種風氣和全身關節疼痛,溫暖腰部和膝蓋。

阿魏,味道辛辣,藥性平和,或偏熱,沒有毒性。(性質非常臭,卻能除臭,也是一種奇特的藥材。使用時,先在乾淨的缽中研磨成粉,放在熱酒的容器上蒸過,使其溶解後再用。)主要殺滅體內寄生蟲,去除臭氣,破除腫塊和積聚,排出體內的濁氣,治療心腹疼痛。能辟除瘟疫,治療瘧疾,以及傳染性疾病和毒蠱。

木香,味道辛辣苦澀,藥性溫熱,味道比氣味濃厚,屬於陰中帶陽的藥材,沒有毒性。(外形像枯骨,油脂多的品質好。)主要治療邪氣,辟除毒氣、瘟疫和鬼魅。能治療小便淋漓不盡,長期服用可以增強意志,不做惡夢。能調理各種氣機,疏散肺部滯氣,疏通肝氣。如果要治療中下焦的氣結和停滯,需要搭配檳榔使用。治療多年心腹冷痛,癥瘕痞塊脹痛,各種心痛,女性血氣刺痛,可以用酒送服。還能治療腹中氣機不暢,調理胃氣,止吐瀉嘔逆,反胃,安胎,健脾。用火煨過可以治療大腸疾病,與黃連同用可以治療痢疾。搭配生薑、橘皮使用效果更佳。還能治療癰腫毒瘡,抵禦霧氣和露水。對於久治不癒的痢疾,可以用一塊一寸見方的木香,搭配半兩黃連,加水煎煮,去掉黃連後將木香切片烘乾,磨成粉末,分三次服用,第一次用橘皮湯送服,第二次用陳米湯送服,第三次用甘草湯送服。

蘹香子,又名茴香,味道辛辣,藥性平和,沒有毒性。歸手足少陰經和太陽經。(陰乾,搭配酒使用效果更好,入藥時炒過再用。)主要治療各種瘻管、霍亂。加入食物中很香,能去除各種臭氣。能開胃健脾,止吐,調理腸胃止痛。主要治療足部濕氣、膀胱冷氣腫痛,或連帶大腿間疼痛,牽引到小腹難以忍受。還能治療腎虛疝氣,以及惡性腫毒。(取苗葉搗汁服用,每天三次,用藥渣貼在腫脹處,冬天用根。)

零陵香,古代稱為薰草,也叫蕙香,味道甘甜辛辣,藥性平和,沒有毒性。(搭配酒使用效果更好。)主要治療邪惡之氣,心腹脹滿疼痛,能下氣,用酒煎服可以止痛。還能治療癘風引起的牙痛,煎煮後含漱效果好。婦女用浸泡在油中的零陵香來裝飾頭髮,香味無可比擬。

肉豆蔻,又名肉果,味道苦中帶辛,藥性溫熱,沒有毒性,歸手陽明經。(用湯將米麵粉裹住,放在灰火中煨黃熟後使用。油脂多、飽滿的品質好。)能溫中開胃,下氣消食。治療因積寒引起的腹脹疼痛,霍亂中惡,脾胃虛寒,氣機不調引起的冷熱症狀,虛寒泄瀉、赤白痢疾,以及小兒消化不良、吐逆、腹瀉等症狀,是治療這些病症的重要藥物。凡是痢疾,可以用白粥送服,霍亂氣機紊亂,用生薑湯送服。

草豆蔻,又名草果,味道辛辣,藥性溫熱,屬陽性藥材,沒有毒性,歸足太陰經和陽明經。(用麵包裹煨熟後使用。)主要溫中,治療心腹疼痛,嘔吐、霍亂。能治療風寒邪氣侵犯胃部,有效去除心胃寒冷引起的疼痛。能快速調理和疏散冷氣,消除酒毒,去除口臭。還能治療食積、寒瘧。經過考證,草豆蔻就是現在的草果,所以前人把它編在果部。《本草經》說:它的形狀像圓眼(應為荔枝),但比較尖,外殼微紅,有棱紋,裡面的籽像石榴籽,氣味非常辛辣。當地人常常採摘後醃製成果子,用來消食解酒,這正好符合草果的形狀、產地和治療功效,可見描述非常詳細。但是現在的醫生不考證它的真實情況,反而責怪《本草經》遺漏記載,另外尋找草豆蔻,認為很難找到真的,所以各地使用的藥材不同。江南地區大多把建寧的草仁當作豆蔻,江北地區有的把辣椒當作豆蔻,這與《本草經》描述的形狀和產地相差甚遠。現在有人好事,又在其他書籍中新增草果的條目,隨意混淆,更不考證草豆蔻就是草果的真面目,這種錯誤比不考證還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