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九十四 (29)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十四 (29)

1. 草部

丹參,味苦,氣微寒。無毒。(畏鹹水。犯藜蘆。五月採根,曝乾。又云:冬採良,夏採虛惡。)主心腹邪氣,鳴腸幽幽如走水,寒熱積聚,破癥除瘕,止煩滿,益氣養血,破宿血,生新血,安生胎,落死胎,止血崩帶下,調婦人經脈不勻。治骨節疼痛,四肢不遂,腰脊強,腳痹軟弱,風邪留熱,頭痛眼赤,熱溫狂悶,中惡百邪鬼魅,腹痛,惡瘡癭贅腫毒,排膿止痛,生肌肉。

玄參,味苦鹹,氣微寒。無毒。足少陰經君藥。(惡黃耆、乾薑、大棗、山茱萸。反藜蘆。三四月採根,日乾。凡用時勿犯銅。)主腹中寒熱積聚,女子產乳余疾。補腎氣,令人目明。強陰益精,治暴中風傷寒,身熱支滿,狂邪忽忽不知人,溫瘧洒洒,頭風熱毒,骨蒸傳屍邪氣,血瘕堅癥,散頸下核,癰腫。又此藥乃樞機之劑,管領諸氣上下,肅清而不濁,治空中氣、氤氳之氣、無根之火,此為聖藥也。

紫參,味苦辛,氣寒,無毒。(畏辛荑。三月採根,火炙使紫色。)主心腹積聚,寒熱邪氣,通九竅,利大小便,療腸胃大熱,唾血衄血,腸中聚血,婦人血閉,癰腫諸瘡,仲景治痢用之。

茜根,(一名地蘇木。)味苦,氣寒。陰中微陽。(二三月採入藥。炒用。勿犯鐵器。)主寒濕風痹,黃疸。補中,治六極傷心肺,衄血吐血,內崩下血,尿血,產後血暈,乳結,損撲瘀血,去諸死血,主蠱毒尤勝。《周禮》:庶氏掌除蠱毒,以嘉草攻之,蓑荷與茜也。中蠱或吐下血如爛肝。(茜草根、蘘荷葉各二兩切,水四升煮取一升,頓服之。)

茅根,味甘,氣寒。無毒。(六月採。)主勞傷虛羸,補中益氣,除瘀血,血閉寒熱,利小便,下五淋,止消渴,解腸胃熱,婦人崩中。苗如針,謂之茅針,可啖,益小兒,生採,敷金瘡止血並痛。煮服之,主鼻衄及下血溺血,惡瘡腫未潰者。煮服之主潰,一針一孔,二針二孔。花亦主衄血、吐血、金瘡。

艾葉,味苦,氣微溫,陰中之陽。無毒。(三月三日,五月五日採陳久者良。亦生搗汁用,又作煎,勿見風。)主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赤白,吐血,衄,瀉血,婦人漏血,安胎止腹痛,闢風寒,暖子宮,使人有子,除心腹惡氣,一切鬼氣,利陰氣,生肌肉,療五臟痔,下部䘌瘡,汁殺蛔蟲。醋煎作煎,治癬良。實主明目,壯陽,助陰,治鬼氣,治百惡鬼氣。(取實和乾薑,上為末,蜜九如桐子大,空心服一、二十丸,以飯壓之,日再服。又熟艾如雞子大三枚,水五升,煎取二升,頓服亦可。)病人齒無色,舌上白,喜睡不知痛癢處,或下痢,此䘌蟲食下部也,急治之。(以竹筒一頭納下部孔中,一頭燒艾令煙入,更入少雄黃良。)

白話文:

丹參:味道苦,藥性稍微寒涼,沒有毒性。(怕鹹水,不能與藜蘆一起使用。在農曆五月採挖根部,曬乾。也有人說冬天採挖的品質好,夏天採挖的品質較差。)主要治療心腹部的邪氣,腸鳴像水流動的聲音,寒熱交替的病症,積聚的腫塊,消除腹中腫塊,止息煩躁和腹脹,補益氣血,破除體內瘀血,生成新的血液,使胎兒穩固,也能使死胎滑落,止住女性血崩和白帶過多的情況,調理婦女經期不順。還可以治療關節疼痛、四肢活動不靈活、腰背僵硬、腿腳麻木軟弱、風邪引起的熱症、頭痛眼紅、熱病引起的昏亂、精神錯亂,中邪及各種鬼魅作祟,腹痛,治療惡瘡、癭瘤、腫毒,有排膿止痛、生長肌肉的功效。

玄參:味道苦鹹,藥性稍微寒涼,沒有毒性,是足少陰腎經的主要藥物。(忌與黃耆、乾薑、大棗、山茱萸一起使用,不能與藜蘆一起使用。在農曆三四月採挖根部,曬乾。使用時不要接觸到銅器。)主要治療腹中寒熱交替、積聚的病症,以及婦女產後的一些疾病。能補益腎氣,使人眼睛明亮。有強壯陰氣、補益精力的作用,可以治療突然中風、傷寒引起的身體發熱、四肢腫脹、精神錯亂、神志不清、時冷時熱的瘧疾,以及頭風、熱毒、骨蒸傳屍病(肺結核一類疾病)、瘀血結塊、頸部腫塊、癰腫等。此外,此藥是調和氣機的重要藥物,能夠引導體內氣機的升降,使之清淨而不渾濁,可以治療虛無縹緲的氣、無根的火氣,是效果極佳的藥物。

紫參:味道苦辛,藥性寒涼,沒有毒性。(怕辛夷。在農曆三月採挖根部,用火烤過使其呈現紫色。)主要治療心腹部的積聚、寒熱邪氣,能疏通全身孔竅,通利大小便,治療腸胃發熱、吐血、流鼻血、腸中瘀血、婦女閉經、癰腫瘡瘍等症狀,張仲景用它來治療痢疾。

茜根(又名地蘇木):味道苦,藥性寒涼,屬性為陰中帶陽。(在農曆二三月採挖入藥,炒過使用,不要接觸到鐵器。)主要治療寒濕引起的風濕痹痛、黃疸。有補益中氣的作用,治療因過度勞累導致的心肺損傷,以及流鼻血、吐血、內出血、尿血、產後暈厥、乳房結塊、跌打損傷瘀血,能去除各種死血,對蠱毒尤其有效。《周禮》中記載:庶氏負責清除蠱毒,使用嘉草來攻擊它,蓑荷和茜草就是嘉草。中了蠱毒可能會吐血或排出像腐爛肝臟一樣的血塊。(用茜草根和蓑荷葉各二兩切碎,加水四升煎煮成一升,一次性服下。)

茅根:味道甘甜,藥性寒涼,沒有毒性。(在農曆六月採挖。)主要治療勞傷虛弱,補益中氣,消除瘀血,治療血閉和寒熱交替的病症,能通利小便、治療淋病、止渴、解除腸胃熱症、治療婦女崩漏。茅草的嫩芽像針一樣,稱為茅針,可以食用,對小兒有益,新鮮的茅針外敷可以止血止痛。煮水服用,可以治療鼻出血、下血、小便帶血,以及未潰爛的惡瘡腫痛。煮水服用可以使膿瘡潰爛,在膿瘡上扎一針就開一個孔,扎兩針就開兩個孔。茅草的花也可以治療鼻出血、吐血和金瘡(外傷)。

艾葉:味道苦,藥性稍微溫熱,屬性為陰中帶陽,沒有毒性。(在農曆三月初三或五月初五採挖,陳放時間久的品質較好。也可以搗汁使用或煎煮服用,但不要讓它接觸到風。)主要用於艾灸來治療各種疾病,可以煎煮服用,止瀉痢、白痢、吐血、流鼻血、便血、婦女漏血,有安胎、止腹痛的作用,能驅除風寒、溫暖子宮,使婦女容易懷孕,去除心腹部的惡氣和各種鬼氣,通利陰氣,生長肌肉,治療五臟痔瘡和下部的瘡瘍,汁液可以殺死蛔蟲。用醋煎煮服用,治療癬病效果好。艾草的果實能明目、壯陽、助陰,治療鬼氣和各種邪氣。(取艾實和乾薑研磨成末,用蜂蜜調和成桐子大小的藥丸,空腹服用一、二十丸,用飯送服,每天服用兩次。也可以將熟艾草搓成雞蛋大小的三團,用水五升煎煮成兩升,一次性服下。)病人牙齒沒有光澤,舌苔發白,喜歡睡覺,對疼痛沒有感覺,或者腹瀉,這是蛔蟲侵蝕下部的表現,要及時治療。(用竹筒一頭塞入下部孔道中,一頭點燃艾草,使煙進入,再加入少量雄黃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