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九十四 (26)
卷之九十四 (26)
1. 草部
主寒濕痿痹。四肢拘攣,不可屈伸,逐血氣,傷熱火爛,墮胎。久服輕身耐老。療傷中少氣,男子陰消,老人失溺,補中續絕,壯陽益精,填骨髓,止發白,除腰脊痛。婦人月水不通,血結癥瘕,產後心腹痛並血暈。活血生血,能引諸藥下行。腰腿之疾不可缺,病人虛羸,加而用之。老瘧久不斷,(取根一握,水六盞,煎三盞,作三服,未發前服,臨發又服。)小便不利,莖中痛欲死,及婦人血結腹痛,(取一大握,酒煮,飲之立愈。),金瘡痛及卒得惡瘡不識,(取生根搗敷之。)竹木刺入肉。(嚼爛罨之即出。)
女葳,(即葳蕤)味甘,氣平。無毒。(畏滷咸。立春後採,陰乾。),主中風暴熱,四肢拘攣,不能動搖,跌筋結肉,諸不足。補五勞七傷,主時疾寒熱,虛勞客熱,頭痛目痛,眥爛淚出,心腹結氣,濕毒腳膝痛,莖中寒。久服去面黑䵟,好顏色潤澤,輕身不老。又云,主霍亂泄利。
薏苡仁,味甘,氣微寒,無毒。(八月採實,採根無時。)主筋急拘攣,不可屈伸,風濕痹。下氣,除筋骨邪氣不仁,利腸,消水腫。令人能食,久服輕身,益氣。其根下三蟲,此藥力勢和緩,凡用須倍於他藥。古方心肺藥多用之。治肺痿肺癰,吐膿血,咳嗽涕唾,上氣,(取仁十兩,水三升,煎一升,入少酒服。)蛔蟲攻心腹痛。(取根切,水煮濃汁服之,蟲死盡出。)
石斛,味甘,氣平,無毒。(惡凝水石、巴豆。畏殭蠶、雷丸。生石上,採莖陰乾,酒洗蒸用。)主傷中除痹,下氣。補五臟虛勞羸瘦,強陰益精,壯筋骨,補內絕不足,治胃中虛熱有功。平胃氣,長肌肉,逐皮膚邪熱痱痛,腳膝疼,冷痹軟弱。久服厚腸胃,輕身延年,定志除驚。
巴戟天,味辛甘,氣微溫,無毒。(覆盆子為之使。惡雷丸、丹參。採根陰乾。)主大風邪氣,陰痿不起,強筋骨,安五臟,補中增志益氣,療頭面遊風,大風血癩,小腸及陰中相引痛。補五勞,利男子,治夜夢鬼交泄精。病人虛損加而用之。
補骨脂(一名破故紙。)味苦辛,氣大湯,無毒。(惡甘草,忌羊內。酒浸一宿,東流水洗,蒸半日,日乾。)主五勞七傷,風虛冷痹,四肢疼痛,骨髓傷敗,陽衰腎冷精流,腰痛膝冷,囊濕,小便利,及婦人血氣衰,男子勞傷,下元虛冷,添精益氣。(用一斤制,再用烏麻油一升合炒,令麻子聲絕,播去麻子,取補骨脂為末,醋者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溫酒或鹽湯下。又方,同胡桃肉研爛為丸。)
芎藭,味辛,氣溫,無毒。少陽經藥,入手足厥陰經。(白芷為之使。畏黃連。形塊重實色白者良。)主中風入腦,頭痛寒痹,筋攣,鍰急金瘡。婦人血閉無子。治少陽頭痛,血虛頭痛之聖藥。散肝經風,頭面風不可缺。又治一切血破癥結宿血,養新血,鼻洪吐血、溺血,痔瘻,腦癰發背,瘰癧癭贅。排膿消瘀、長肌。上行頭目,下行血海,通肝經,血中之氣藥也。治一切心腹堅痛,脅痛,疝痛,溫中散寒,開鬱行氣,燥濕。葉名蘼蕪,辛香,亦治風辟邪。《春秋》注云:麥鞠鞠藭所以御濕。行細辛,療金瘡止痛。得牡蠣療頭風吐逆,單服久服則走散真氣,辛散故也。婦人經絡住驗胎法。(生為末,空心濃煎,又湯下一匙,腹內微動,是有胎也。)婦人崩中不止,(一兩銼,酒一大盞,前五分,入生地黃汁二合,煎二三沸,食前分作二服。)
白話文:
[草部]
這種藥主要治療因寒濕引起的肢體麻木、無力,導致四肢抽筋拘攣、無法正常彎曲伸展的情況。它能促進血液循環,排除體內瘀血,並能處理因熱毒引起的皮膚潰爛,還能墮胎。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延緩衰老。它還能治療因損傷導致的氣虛,男子陽痿,以及老年人尿失禁;能補養身體,延續生命,增強陽氣,補益精氣,強健骨髓,防止頭髮變白,消除腰背疼痛。對於婦女來說,可以治療月經不通、血瘀形成的腫塊,以及產後心腹疼痛和因失血引起的昏厥。此藥能活血生血,並能引導其他藥物下行。治療腰腿疾病時不可缺少,體虛消瘦的病人更應加用。對於持續發作的老瘧疾,可取根部一把,加六碗水煎至三碗,分三次在瘧疾發作前服用,發作時再服一次。對於小便不暢、陰莖疼痛如刀割,以及婦女血瘀腹痛,可取一大把藥材,用酒煮服,效果顯著。若有金屬外傷疼痛或突然出現不明原因的惡瘡,可將新鮮的根搗爛敷在患處;若竹木刺入肉中,可將藥材嚼爛敷在患處,刺即可自行脫出。
女葳 (即葳蕤)
味甘,性平,無毒。但與鹹味或滷味同用則藥效會減弱。宜在立春後採摘,陰乾備用。主治中風引起的突然發熱、四肢抽筋拘攣、無法動彈,以及跌打損傷導致的筋脈損傷、肌肉結塊等各種虛損症狀。能補益五臟勞損、七情內傷,治療因季節變化引起的發熱、虛勞發熱、頭痛眼痛、眼角潰爛流淚、心腹脹氣、濕毒引起的腳膝疼痛、男性陰莖寒冷。長期服用可以去除臉上的黑斑和褐斑,使面色紅潤有光澤,身體輕盈不老。另有說法,此藥還可治療霍亂引起的腹瀉。
薏苡仁
味甘,性微寒,無毒。八月採摘果實,根部則可隨時採摘。主治筋脈拘攣、無法正常彎曲伸展,以及風濕引起的關節疼痛。能疏通氣機,排除筋骨中的風邪,使肢體不再麻木,利於腸道,消除水腫,增進食慾,長期服用可使身體輕盈,增強體力。其根部能驅除體內寄生蟲,此藥藥性溫和,用量需比其他藥物加倍。古代的方劑中,多用於治療心肺疾病。可治療肺虛萎縮、肺部膿腫,伴有咳膿血、咳嗽痰多、氣喘等症狀。取薏苡仁十兩,加三碗水煎煮至一碗,加入少量酒後服用。對於蛔蟲引起的腹痛,可將根部切碎,加水煎成濃汁服用,可將蟲體排出。
石斛
味甘,性平,無毒。忌與凝水石、巴豆同用,畏殭蠶、雷丸。生於石頭上,採摘莖部陰乾,用酒洗過後蒸熟使用。主治因外傷引起的疾病,能祛除肢體麻木,通暢氣機。可補益五臟虛勞、身體消瘦,強健陰氣,補益精氣,強壯筋骨,填補體內不足,對治療胃虛發熱有良效。可調和胃氣,生長肌肉,祛除皮膚的邪熱,治療痱子、疼痛、腳膝疼痛、寒濕麻木、肢體軟弱無力。長期服用能增強腸胃功能,使身體輕盈,延年益壽,穩定心神,消除驚悸。
巴戟天
味辛甘,性微溫,無毒。覆盆子可以增強藥效,忌與雷丸、丹參同用。採摘根部陰乾使用。主治大風引起的邪氣,男性陽痿不舉,能強健筋骨,安穩五臟,補益中氣,增強意志,治療頭面部的遊走性風邪,大風引起的麻風病,小腸及陰部的牽引疼痛。能補益五勞,有益於男性,治療夜間遺精。身體虛弱的病人可以加用此藥。
補骨脂 (一名破故紙)
味苦辛,性大熱,無毒。忌與甘草同用,並忌食羊內臟。用酒浸泡一晚,用流動的水洗淨,蒸半日,日曬乾。主治五勞七傷,風邪引起的虛寒痹痛,四肢疼痛,骨髓損傷,陽氣衰弱,腎陽虛冷,精液流失,腰痛膝冷,陰囊潮濕,小便頻繁,以及婦女氣血衰弱,男子因勞損導致的下元虛寒,可填精益氣。可取補骨脂一斤,用麻油一升一同炒製,待麻子爆裂無聲後,去除麻子,將補骨脂研磨成粉末,用醋和麵糊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藥,用溫酒或鹽水送服。另一種方法,可與核桃肉一同研磨成丸藥服用。
芎藭
味辛,性溫,無毒。屬於少陽經藥,也歸屬於手足厥陰經。白芷可以增強藥效,忌與黃連同用。以形狀塊狀、重實、色白者為佳。主治中風入腦、頭痛寒痹、筋脈拘攣、外傷。婦女月經閉止、不孕。治療少陽經頭痛,以及血虛頭痛的首選藥物。能疏散肝經風邪,是治療頭面部風邪不可缺少的藥物。還可以治療一切血瘀、形成的腫塊,清除體內舊的瘀血,促進新血生成,可治療鼻出血、吐血、尿血、痔瘡、瘺管、腦部膿腫、背部瘡瘍、瘰癧、癭瘤。能排膿消瘀,促進肌肉生長。藥性上行可到達頭部和眼睛,下行可到達血海(子宮),能疏通肝經,是血中之氣藥。可治療一切心腹脹痛、脅痛、疝痛,溫中散寒,疏通氣機,祛除體內濕邪。芎藭的葉子叫蘼蕪,味道辛香,也可治療風邪。古籍記載,麥麴和芎藭可以抵禦濕氣。芎藭可輔助細辛,治療外傷止痛。與牡蠣同用可治療頭痛、嘔吐。單獨服用或長期服用會耗散真氣,因其藥性辛散的緣故。可利用芎藭判斷婦女是否懷孕。將芎藭研磨成粉末,空腹用濃煎的藥汁送服一匙,若腹內有輕微蠕動,則表示已懷孕。婦女崩漏不止,可用一兩芎藭切碎,加一碗酒,煎至剩五分,加入二合生地黃汁,煎煮二三沸,飯前分作兩次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