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九十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十四 (1)

1. 卷之九十四

2. 本草集要(上)

3. 本草圖經敘

昔神農嘗百草之滋味,以救萬民之疾苦,後世師祖,由是本草之學興焉。漢魏以來,名醫相繼,傳其書者則有吳普、李當之藥錄,陶隱居、蘇恭等註解。國初兩詔近臣總領上醫兼集諸家之說,則有《開寶重校本草》,其言藥之良毒,性之寒溫,味之甘苦,可謂備且詳矣。然而五方物產,風氣異宜,名類既多,贗偽難別。

以虺床當蘼蕪,以薺苨亂人參,古今猶且患之。況今醫師所用,皆出於市買所得,蓋自山野之人隨時採獲,無復究其所從來。以此為療,欲中病,不亦遠乎?昔唐永徽中刪定本草之外,復有圖經相輔而行,圖以載其形色,經以釋其異同,而明皇御製又有天寶單方藥圖,皆所以敘物真濫,使人易知,原診處方有所依據。二書失傳且久,散落殆盡,雖鴻都秘府亦無其本。

天寶方書但存一卷,類例粗見,本末可尋。宜乎聖君哲輔留意於搜輯也。先詔命儒(臣)重校《神農本草》等凡八書。光祿卿直秘閣(臣)禹錫、尚書祠部郎中秘閣校理(臣)億、太常博士集賢校理(臣)頌、殿中丞(臣)檢、光祿寺丞(臣)保衡相次被選。仍領醫官秦宗古、朱有章等編繹累年,既而《補註本草》成書奏御。

又詔天下郡縣圖上所產藥本,用永徽故事,重命編理。(臣)禹錫以諸考正群書,資眾見則其功易就;論著文字,出異手則其體不一。今天下所上繪事千名,其解說物類,皆據世醫之所聞見,事有詳略,言多鄙俚,向非專一整比,緣飾以文,則前後不倫,披尋難曉。乃以(臣)頌向嘗刻意此書,於是建言奏請,俾專撰述。

(臣)頌既被旨,則裒集眾說,類聚詮次,粗有條目。其間玉石金土之名,草木蟲魚之別,有一物而雜出諸群者,有同名而形類全別者,則參用古今之說,互相發明。其荄梗之細大,華實之榮落,雖與舊說相戾,併兼有之。崖略不備,則稍援舊注以足成文意。注又不足,乃更旁引經史及方書小說,以條悉其本原。

若陸英為蒴藋花,則據《爾雅》之訓以言之。諸香本同,則用《嶺表錄異》以證之之類是也。生出郡縣,則以本經為先,今時所宜次之。若菟絲生於朝鮮,今則出於冤句;奚獨生於少室,今乃來自三蜀之類是也。收採時月有不同者,亦兩全其說。若赤箭本經但著採根,今乃並取莖苗之類是也。

生於外夷者,則據今傳聞,或用書傳所載。若玉屑、玉泉,今人但云玉出於于闐,不究所得之因,乃用平居誨行程記為質之類是也。藥有上、中、下品,皆用本經為次第。其性類相近,而人未的識,或出遠方,莫能形似者,但於前條附之。若溲疏附於枸杞,琥珀附於茯苓之類是也。

又方書所載簡而要者,昔人已述其明驗,今世亦嘗用之,及今諸郡醫工所陳經效之藥,皆並載其方用,天寶之例也。自余書傳所無,今醫又不解,則不敢臆說淺見,傅會其文,故但闕而不錄。又有今醫所用,而舊經不載者,並以類次繫於末卷,曰本經外類。其間功用尤著,與舊名附近者,則次於逐條載之。

白話文:

從前神農嘗遍各種草藥的滋味,用來救治百姓的疾病痛苦,後世的醫藥祖師,從此開創了本草學的發展。漢朝和魏朝以來,許多名醫相繼出現,傳下來的醫藥著作有吳普、李當的藥錄,以及陶弘景、蘇恭等人所做的註解。本朝初期,皇帝兩次下詔給近臣,讓他們總領太醫院,並且匯集各家的學說,編成了《開寶重校本草》。書中詳述藥物的良性與毒性,藥性的寒熱溫涼,藥味的甘苦,可以說是相當完備且詳細了。然而,各地的物產、風俗氣候不同,藥物的種類繁多,真假難辨。

把虺床當作蘼蕪,把薺苨當作人參,自古至今都為此感到困擾。更何況現在醫生所用的藥材,大多是從市場上購買的,這些藥材往往是山野之人隨意採集而來,根本無從考究藥材的來源。用這樣的藥材來治病,想要準確對症下藥,豈不是太難了嗎?從前唐朝永徽年間,除了修訂《本草》之外,還加上了圖經來輔助說明,用圖來描繪藥材的形狀顏色,用文字來解釋藥材的差異,而唐明皇也曾親自製作《天寶單方藥圖》,都是為了說明藥材的真偽,使人們容易辨別,在診斷和開藥時有所依據。然而這兩本書都已經失傳很久,散落殆盡,連皇家藏書的秘府都沒有原本。

《天寶方書》雖然還留存一卷,但只能看到一些粗略的例子,還能依循基本脈絡。因此,聖明的君主和賢明的輔佐大臣應該重視對這些古籍的搜集整理。於是皇帝先下詔命令儒臣重新校訂《神農本草》等共八部醫藥典籍。光祿卿直秘閣臣禹錫、尚書祠部郎中秘閣校理臣億、太常博士集賢校理臣頌、殿中丞臣檢、光祿寺丞臣保衡相繼被選中參與此事。並讓醫官秦宗古、朱有章等人編纂多年,最終《補註本草》成書,上奏給皇帝。

皇帝又下詔要求天下各郡縣繪製本地所產藥材的圖本,依照永徽年間的做法,重新命令編纂整理。臣禹錫認為,如果廣泛參考各種書籍,採納眾人的意見,那麼工作就容易完成;但是論述文字如果出自不同的人,那麼文章的體例就會不統一。現在各地呈報上來的藥材圖繪有上千種,對藥材的解釋說明,都是根據一般醫生所聽說的,內容有詳有略,文字也比較粗俗,如果不是加以專門的整理和潤飾,那麼內容就會前後不一致,難以理解。於是臣建議,讓向來專心研究此書的臣頌來負責撰述。

臣頌領旨後,便廣泛收集各家的說法,將其分類整理,大致有了條理。其中,對於玉石金土等礦物,草木蟲魚等生物,有的同一種藥材在多處出現,有的名稱相同但形狀完全不同,臣便參考古代和現代的說法,互相印證說明。對於藥材根莖的大小、花果的盛衰,即使與舊說有所衝突,也一併記錄下來。如果內容不夠詳細,就稍微引用舊的註解來補充說明。如果註解仍然不夠,就再旁徵博引經史典籍以及醫方小說,來詳細說明藥材的本源。

例如,如果把陸英當作蒴藋花,就根據《爾雅》的訓釋來說明。如果各種香料的本質相同,就引用《嶺表錄異》來證明。藥材的產地,以《本經》的記載為先,再補充說明現在的產地。例如菟絲子本來產於朝鮮,現在則產於冤句;奚獨本來產於少室山,現在則來自四川一帶。採集藥材的時令不同,也將兩種說法都記錄下來。例如赤箭,《本經》只記載採集根部,現在則連莖苗也一起採集。

對於產於外國的藥材,則根據現在的傳聞,或者使用史書上的記載。例如玉屑、玉泉,現在的人只知道玉產自于闐,不了解玉的來源,就引用平居誨的行程記錄來考證。藥材分為上、中、下三品,都按照《本經》的順序來排列。如果藥性相近,但人們不熟悉,或者產自遠方,難以描述其形狀,就附加在前條的後面。例如把溲疏附在枸杞後面,把琥珀附在茯苓後面。

另外,醫方書籍所記載的簡要而重要的內容,前人已經闡述了其明顯的療效,現在也仍然在使用,以及現在各地醫生所使用的有效藥方,都一併收錄在書中,這也是依照《天寶》的做法。至於其他書籍沒有記載,現在的醫生也不了解的藥材,就不敢隨意臆測,曲解其文意,因此就選擇闕而不錄。還有現在醫生使用,但是舊的典籍沒有記載的藥材,則按照種類放在最後一卷,稱之為「本經外類」。其中,功效特別顯著,而且和舊的藥名相近的,就放在各條的後面。

例如把通脫放在木通後面,把石蛇放在石蟹後面。全書共二十卷,目錄一卷,撰寫整理剛完成,即將呈獻給皇帝御覽。恭敬地想到皇上以仁慈厚德之心,關懷萬物生靈,即使一物失所,也會感到難過。而且認為疾病常常發生,四時皆有,救助百姓的恩惠,沒有比醫術更重要的了。皇上早年多次命令近臣重新校訂《內經》,重新確定針灸的穴位,有的刻在金屬上,有的刻在石頭上,有的刻在木板上,連成一體。

皇上憐憫南方蠱惑的妖術,於是製作《慶曆普救方》賜給他們;考慮到百姓日常生活的所需,於是製作《簡要濟眾方》給他們參考使用。現在又擴充了藥譜的不足,繪製了各地所產的藥材,使萬物呈現眼前,一目了然。將使調和藥物的人能獲得十全的療效,服用藥物的人不再有不明白的地方。讓百姓都能長壽健康,使天地充滿祥和之氣。太平盛世的到來,也有賴於此。臣學識淺薄,職責是參與編述,仰承皇上的旨意,深感自己才疏學淺。

嘉祐六年九月,朝奉郎太常博士充集賢校理新差知穎州軍州兼管內勸農及管開治溝洫河道事騎都尉借紫臣蘇頌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