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九十 (4)
卷之九十 (4)
1. 小兒灸法
小兒睡中驚掣,灸足大指次指之端,去甲如韭葉各一壯。
小兒多疳者,是腦門被風拍著及肺寒也,灸囟會一穴二壯,在上星上一寸直鼻上。
小兒急喉痹,天突一穴灸一壯,在結喉下三寸耳骨間。
小兒食癇者,前發熱灑淅乃惡發也,灸鳩尾上五分,灸三壯。
小兒牛癇,目直視,腹脹乃欲發也,鳩尾一穴灸二壯。
小兒馬癇,張口搖頭,身反張,馬鳴也。僕參二穴,灸各三壯,在足跟骨下白肉際陷中,拱足取之。
小兒陰腫,灸內崑崙二穴各三壯,在內踝後五分,筋骨間陷中。
小兒脫肛瀉血,每廁臟腑撮痛不可忍,灸百會一穴三壯,在顛中旋毛間。
小兒初生三四日、七日內噤不吮奶,多啼者,是客風中臍,循流至心脾二經,遂舌強唇痓。灸承漿一穴七壯,在下唇宛宛中,次灸頰車二穴,在耳下曲頰骨後。
小兒三、五歲,兩眼每至春秋忽生白翳,遮瞳子,疼痛不可忍。灸九椎上一壯。
小兒五、六歲不語者,心氣不足,舌本無力,發轉難。灸心俞穴三壯,在五椎下兩傍各一寸半陷中。
小兒痢下赤白,秋末脫肛。灸十二椎下節間,名接脊穴,灸一壯。
黃帝療小兒疳痢脫肛,體瘦渴飲,形容憔悴,諸醫不效者。灸尾骨上三寸陷中三壯。岐伯云:兼三伏時內用檉柳水浴孩子,午正時當日灸之。後用青帛拭,兼有似見疳蟲子隨汗出也。此法神效。
小兒脫肛瀉血不愈,灸龜尾一壯,脊端窮骨也。
小兒斑瘡入眼,灸大椎二穴,項後第一椎下兩傍各一寸半。
小兒奶避,目不明者,灸肩中俞二穴各一壯,在肩甲內廉去脊二寸陷中。
小兒羊癇,目瞪吐舌,羊鳴,灸第九椎下節間。
小兒飲水不歇,面目黃者,灸陽剛二穴各一壯,在十四椎下兩傍各開一寸陷中。
小兒稟胎疝卵偏腫者,灸囊下十字縫中三壯,春灸夏效,冬灸春效。
小兒羸瘦,飲食少進,不生肌肉,灸胃俞二穴各一壯,在十二椎下兩傍各開一寸半陷中。
白話文:
小孩子睡覺時會突然抽搐,可以灸腳大拇趾和第二趾的指尖,去除指甲,像韭菜葉那樣灸,每處灸一下。
小孩子容易長疳積,是因為腦門被風吹到或是肺部寒冷,可以灸囟會穴,灸兩下,位置在上星穴往上約一寸,在鼻子正上方。
小孩子突然喉嚨腫痛,可以灸天突穴,灸一下,位置在喉結下方約三寸,耳朵骨頭之間。
小孩子因為吃太多而導致癲癇,發病前會發熱發冷,可以灸鳩尾穴上方五分的位置,灸三下。
小孩子得牛癲癇,眼睛會直視,腹部脹氣,快發病時,可以灸鳩尾穴,灸兩下。
小孩子得馬癲癇,會張口搖頭,身體向後彎,像馬在叫。可以灸僕參穴,兩邊各灸三下,位置在腳跟骨下方白色皮膚邊緣的凹陷處,彎曲腳踝取穴。
小孩子陰部腫脹,可以灸內崑崙穴,兩邊各灸三下,位置在腳踝內側後方五分,肌腱和骨頭之間的凹陷處。
小孩子脫肛又拉血,每次上廁所都感到腸胃絞痛難忍,可以灸百會穴,灸三下,位置在頭頂正中央,髮旋處。
小孩子剛出生三四天或七天內,嘴巴緊閉不肯吸奶,常常哭鬧,是因為風邪侵入肚臍,沿著經絡跑到心經和脾經,導致舌頭僵硬、嘴唇抽搐。可以灸承漿穴,灸七下,位置在下嘴唇中間凹陷處,接著灸頰車穴,兩邊各灸一下,位置在耳朵下方彎曲的臉頰骨後方。
小孩子三到五歲,兩眼每到春秋兩季,突然長出白色翳膜,遮住瞳孔,疼痛難忍,可以灸第九椎上的位置,灸一下。
小孩子五六歲還不會說話,是因為心氣不足,舌頭沒有力氣,很難開始學說話。可以灸心俞穴,灸三下,位置在第五椎下方兩旁各一寸半的凹陷處。
小孩子拉痢疾,拉出紅色的或白色的糞便,秋末脫肛,可以灸第十二椎下方的關節處,這個穴位叫做接脊穴,灸一下。
黃帝治療小孩子疳積、痢疾、脫肛,身體消瘦、口渴想喝水,形容憔悴,很多醫生都治不好的情況,可以灸尾骨上方三寸的凹陷處,灸三下。岐伯說:可以配合在三伏天的時候用檉柳水給孩子洗澡,中午正午時給孩子灸,之後用青色的布擦拭,還會看到像疳蟲一樣的東西隨著汗液排出。這個方法非常有效。
小孩子脫肛、拉血不止,可以灸龜尾穴,灸一下,位置在脊椎末端的骨頭處。
小孩子出斑瘡後,影響到眼睛,可以灸大椎穴,兩邊各灸一下,位置在頸後第一椎下方兩旁各一寸半的地方。
小孩子因為喝奶的關係導致眼睛看不清楚,可以灸肩中俞穴,兩邊各灸一下,位置在肩胛骨內側邊緣,距離脊椎二寸的凹陷處。
小孩子得羊癲癇,眼睛瞪大,吐出舌頭,像羊在叫,可以灸第九椎下方的關節處。
小孩子喝水喝個不停,臉色發黃,可以灸陽剛穴,兩邊各灸一下,位置在第十四椎下方兩旁各一寸的凹陷處。
小孩子因為先天體質導致疝氣,陰囊偏腫,可以灸陰囊下方十字縫處,灸三下,春天灸夏天見效,冬天灸春天見效。
小孩子身體瘦弱,吃得很少,不長肌肉,可以灸胃俞穴,兩邊各灸一下,位置在第十二椎下方兩旁各一寸半的凹陷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