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十二 (1)
卷之十二 (1)
1. 藥方
犀角解毒散,治小兒赤白丹瘤,壯熱狂躁,睡臥不安,胸膈痞悶,咽喉腫痛,遍身丹毒。
牛蒡子(炒,兩半),荊芥(半兩),防風,甘草(各二錢半),犀角(錢半),
上咀,每服三錢,竹葉煎,食遠服。
防風升麻湯,治小兒丹瘤赤腫。
防風,升麻,山梔,麥門冬,木通,甘草(各一錢),
上咀,竹葉煎服。
碧綠散
綠豆粉(半兩),大黃末(二錢),
和勻,薑汁、薄荷汁,蜜調塗患處。
冰黃散,治小兒赤瘤丹毒。
芒硝(半兩),大黃(一錢),
為細末,新汲水調塗患處。
拂毒散,治小兒諸風熱,陰毒腫核,已結未潰。
半夏(一兩),貝母,大黃,朴硝,五倍子(各半兩),
上末,醇醋調塗患處,干再塗,仍服疏風化毒劑。
白玉散,治赤遊丹毒。
滑石,寒水石(各一兩),
上為末,米醋調塗腫處,或腫至外腎有破處,只用水調。
五和湯,治赤遊腫。
當歸,茯苓,大黃(各七錢),甘草(半兩),枳殼(七錢半),
上咀,每服三錢,水煎服。
升麻散,治五種丹毒。
升麻,鬱金,桔梗,甘草,葛根,天花粉(各等分),
為末,薄荷湯入蜜少許調下。
蜞針法,治赤遊丹毒,一切腫痛。
先用濕紙搭毒上,看其腫處一點先干即是正頂。以大筆管一個,安於頂上,卻以水蜞一條於管中,頻頻以冷水灌之,吮其膿血出,其毒自散。如毒甚,可用三、四條方見功。更蜞要脫大,即吮其血,吮其正穴,其蜞必死。若不吮其惡血,十無一生。如血不止,以藕節泥塗之即止。
一方,治赤遊丹腫,用青黛、五味為末,井水入蜜調敷。
一方,治赤丹急發,一時無藥,恐其入腹,以瓷器打碎,以鋒刺紅腫處,其毒血出即愈。
急救方,治小兒丹毒,用灶心土研細,新汲水調塗,干則易上。
敗毒散、清毒飲,並治丹腫。(方見傷寒門。)
白話文:
藥方
犀角解毒散,治療小兒紅疹白疹,發高燒、煩躁不安、睡不好、胸口悶、咽喉腫痛、全身丹毒。
- 牛蒡子(炒過,二兩半),荊芥(半兩),防風,甘草(各二錢半),犀角(一錢半),
- 以上藥材磨粗,每次服用三錢,用竹葉煎湯送服,飯後服用。
防風升麻湯,治療小兒紅疹腫脹。
- 防風,升麻,山梔子,麥門冬,木通,甘草(各一錢),
- 以上藥材磨粗,用竹葉煎湯服用。
碧綠散
- 綠豆粉(半兩),大黃粉(二錢),
- 混合均勻,用薑汁、薄荷汁、蜂蜜調和後塗抹在患處。
冰黃散,治療小兒紅疹丹毒。
- 芒硝(半兩),大黃(一錢),
- 磨成細粉,用剛汲取的新水調和後塗抹在患處。
拂毒散,治療小兒各種風熱症狀、陰毒腫塊,無論是已形成或未潰破。
- 半夏(一兩),貝母,大黃,朴硝,五倍子(各半兩),
- 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純醋調和後塗抹在患處,乾燥後再塗一次,同時服用疏風解毒的藥劑。
白玉散,治療紅色游走性丹毒。
- 滑石,寒水石(各一兩),
- 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米醋調和後塗抹在腫脹處,如果腫脹蔓延到外生殖器且有破損,則只用水調和。
五和湯,治療紅色游走性腫脹。
- 當歸,茯苓,大黃(各七錢),甘草(半兩),枳殼(七錢半),
- 以上藥材磨粗,每次服用三錢,用水煎煮服用。
升麻散,治療五種丹毒。
- 升麻,鬱金,桔梗,甘草,葛根,天花粉(各等分),
- 磨成粉末,用薄荷湯加入少許蜂蜜調和後服用。
蜞針法,治療紅色游走性丹毒,一切腫痛。
- 先用濕紙敷在毒腫處,觀察腫處哪一點先乾,那裡就是正中心。用大筆管套在中心點上,放入一條水蛭,頻繁用冷水沖洗,讓水蛭吸吮膿血,毒素就會散去。如果毒性很強,可以用三到四條水蛭才能見效。水蛭要吸得很大才有效,吸到正確的穴位,水蛭就會死亡。如果水蛭沒有吸到惡血,就難以存活。如果出血不止,就用藕節泥塗抹止血。
一方,治療紅色游走性丹腫,用青黛、五味子磨成粉末,用井水加入蜂蜜調和後敷於患處。
一方,治療紅色丹毒突然發作,一時沒有藥,又怕毒素進入腹部,就用瓷器打碎,用碎片刺破紅腫處,讓毒血流出即可痊癒。
急救方,治療小兒丹毒,用灶心土磨成細粉,用新汲取的水調和後塗抹,乾燥後就換。
敗毒散、清毒飲,都可治療丹腫。(藥方在傷寒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