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十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二 (1)

1. 藥方

勻氣散,治嬰兒調補通利後及冷疝腹痛,氣滯不和。

桔梗(一兩炒),陳皮(去白,半兩),砂仁,茴香(各二錢),白姜(炮,錢半),甘草(炙,二錢),

上為細末,滾白湯調下,冷疝腹痛,燒鹽湯下,食前服。

烏梅散,治嬰兒腹痛,初生臍下冷痛,疝氣。

烏梅(一個,去核),延胡索,甘草(半生半炙。各二錢半),乳香,沒藥,鉤藤(各一錢半),

上咀水煎,食前服。

金茱丸,治嬰兒冷疝氣痛,及脬囊浮腫。

金鈴子肉(半兩),吳茱萸(二錢半),

上末,酒煮糊丸,黍米大。食前鹽湯下二七丸。

青木香丸,寬中快膈,腹痛,心下堅痞,腸中水聲及陰腫。

黑豆(炒,一兩半),木香,破故紙(炒),蓽澄茄,檳榔(各四錢),

上先將檳榔、粟飯包濕紙包裹,煨焦,去飯,用檳榔同前藥為末,滴水丸,綠豆大。每服十丸,空心白湯下。

敷藥方,治小兒外腎腫大光明。

牡蠣灰(二錢),乾地龍(一錢),

為末,津唾調塗,熱者,雞子清調。

蟬蛻散,治小兒陰腫或坐濕地,或風寒,或蟲蚓吹者。用蟬蛻半兩,水二碗,煎湯洗腫處則消,再溫再洗。又服五苓燈芯湯則愈。又方,用蔥、園內蚓泥、甘草湯調敷腫上,亦消腫止痛。

地龍膏,治小兒疝氣腫痛及陰瘡。先以蔥椒湯洗,次用地龍末、雞子清調敷。又方,研桃仁泥唾調敷。

白話文:

勻氣散,這個藥方用於治療嬰兒消化不良、腹部脹痛,以及因寒冷引起的疝氣腹痛,主要症狀為氣機不順暢。

藥材包含:炒過的桔梗一兩、去除白色的陳皮半兩、砂仁二錢、茴香二錢、炮製過的白薑一錢半、炙甘草二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熱開水調勻服用。若是因寒冷引起的疝氣腹痛,則用熱鹽水送服,在飯前服用。

烏梅散,這個藥方用於治療嬰兒腹痛,特別是剛出生時肚臍下方因寒冷引起的疼痛以及疝氣。

藥材包含:去核的烏梅一個、延胡索二錢半、半生半炙的甘草各二錢半、乳香一錢半、沒藥一錢半、鉤藤一錢半。

將以上藥材加水煎煮,在飯前服用。

金茱丸,這個藥方用於治療嬰兒因寒冷引起的疝氣疼痛,以及陰囊腫脹。

藥材包含:金鈴子肉半兩、吳茱萸二錢半。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酒煮成糊狀製成丸藥,大小如黍米。在飯前用鹽水送服十四顆。

青木香丸,這個藥方用於寬暢胸腹、疏通腸胃,治療腹痛、心下痞硬、腸鳴、以及陰囊腫大。

藥材包含:炒過的黑豆一兩半、木香四錢、炒過的破故紙四錢、蓽澄茄四錢、檳榔四錢。

先將檳榔用濕紙包裹,再用熱飯包起來煨焦,去除飯粒後,將檳榔與其他藥材一起磨成粉末,滴入少許水製成丸藥,大小如綠豆。每次服用十顆,空腹用白開水送服。

敷藥方,這個藥方用於治療小兒外生殖器腫大,症狀明顯發亮。

藥材包含:牡蠣灰二錢、乾地龍一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津液(口水)調勻塗抹患處,若有發熱,則用雞蛋清調勻塗抹。

蟬蛻散,這個藥方用於治療小兒陰囊腫大,可能是因為坐在潮濕的地方、受風寒、或被蟲子咬傷。用蟬蛻半兩,加入兩碗水煎煮,用藥湯清洗腫脹處,反覆清洗直到消腫。同時服用五苓散和燈芯草煎湯,效果更好。另外一種方法,用蔥、園內的蚯蚓泥、甘草湯調勻敷在腫脹處,也能消腫止痛。

地龍膏,這個藥方用於治療小兒疝氣腫痛以及陰部瘡瘍。先用蔥椒湯清洗患處,再用地龍粉末用雞蛋清調勻塗抹。另一種方法,將桃仁磨成泥,用口水調勻塗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