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十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二 (1)

1. 藥方

木香檳榔丸,疏導三焦,寬利胸膈,破痰逐飲,快氣消食。

郁李仁(去皮),皂角(去皮炙),半夏(泡),枳殼,青皮,杏仁(去皮尖炒),木香,檳榔(各二錢),

上為末,另將皂角四兩,用水一腕,熬成膏,入煉熟蜜少許丸,綠豆大。每服十丸,食後薑湯下。

下積丸,治食傷積,心腹脹滿,氣粗壯熱,或瀉或嘔。

丁香,砂仁(各二十粒),使君子(五枚),烏梅,巴豆霜(各三個)

上末,橘飯丸,麻子大。每服三丸,陳皮湯下。

化鐵丹,治食積肚硬帶熱渴瀉,脾胃不和,宿食不化。

烏梅肉(八個),巴豆(十六粒,去油膜),青皮(去穰),陳皮(各半兩。去白)

上未,醋糊丸,麻子大。每服七丸,米飲下,或淡薑湯下。

三稜莪朮丸,治積滯、痞塊、乳癖。

莪朮(一兩,用巴豆三十粒同炒,去巴豆),川楝子,茴香,三稜(酒浸一宿),枳殼(各半兩),木香(三錢),丁皮(半兩),青皮(半兩),

上未,醋糊丸,綠豆大。每服三丸,淡薑湯下。

異香散,取積後調理脾胃。

蓮肉(二兩),莪朮(煨),益智仁,三稜(煨),甘草(各半兩),青皮(去穰),陳皮(各二錢),厚朴(一兩),

上咀,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二片、棗一枚,入鹽少許,煎,食前服。

挨癖丸,治乳癖谷症,腹中塊痛。

代赭石(煅醋淬碎,細乳),青皮,木香,莪朮,五靈脂,北大黃(各三錢),巴豆(去油盡,一錢),

上末,醋糊丸,麻子大。每服二丸,食後薑湯下。

三稜煎丸,治小兒飲食過度,痞悶疼痛,食不消化,久而成癖也。此藥專治婦人血積、血塊尤驗。

廣朮(黑角者佳),三稜(二味濕紙包煨香,為末。各一兩),大黃(半斤,為末)

上大黃銀器內,以好醋浸,令平滿,慢火熬可,以二味為丸,如梧桐子大,或綠豆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食後溫水下。量虛實加減。

青礞石丸,治小兒奶癖。

硫黃(三錢),青礞石,五靈脂,鍋底黑(各錢半),白丁香(一錢),

上為末,米飯丸,綠豆大。捻作餅子。每服二十餅,溫水送下。

鱉甲豬肚丸,治小兒癖積發熱。

柴胡(一兩),黃連,鱉甲(九肋者佳,醋炙黃色。各七錢),枳實,木香,青皮(各半兩),

上入干青蒿七錢,同為末,以㽻豬肚一個,去油,盛藥蒸熟,同搗和為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煎人參湯送下,食後服。

木香丸,治吐乳、瀉乳,其氣腥臭。由啼叫不已,以乳與兒,停滯不化,是為乳積。肚硬、熱,吐瀉,由飲食無度,過飽即睡,是為食積。腹痛,啼叫,利如蟹沫,忤其氣,榮衛不和,淹延,是為氣積。瘧後肚內結塊,腹中有癖。

白話文:

藥方

木香檳榔丸,可以疏通三焦,使胸膈寬暢舒適,化解痰液和水飲,促進氣機運行,幫助消化食物。

藥材:郁李仁(去皮)、皂角(去皮並烤過)、半夏(浸泡過)、枳殼、青皮、杏仁(去皮尖並炒過)、木香、檳榔(各二錢)。

製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另外將四兩皂角用水一碗熬成膏狀,加入少許煉製過的蜂蜜,混合後搓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丸,飯後用薑湯送服。

下積丸,治療因飲食損傷導致的積滯,症狀包括心腹脹滿、呼吸粗重、身體發熱,可能伴隨腹瀉或嘔吐。

藥材:丁香、砂仁(各二十粒)、使君子(五枚)、烏梅、巴豆霜(各三個)。

製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橘子飯製作成藥丸,大小如麻子。每次服用三丸,用陳皮湯送服。

化鐵丹,治療因食積引起的肚子硬、發熱口渴、腹瀉,以及脾胃不和、宿食不消化等問題。

藥材:烏梅肉(八個)、巴豆(十六粒,去除油膜)、青皮(去除內瓤)、陳皮(各半兩,去除白色部分)。

製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醋調成糊狀製作成藥丸,大小如麻子。每次服用七丸,用米湯或淡薑湯送服。

三稜莪朮丸,治療積滯、痞塊(腹部腫塊)和乳癖(乳房腫塊)。

藥材:莪朮(一兩,用三十粒巴豆一同炒過,去除巴豆)、川楝子、茴香、三稜(用酒浸泡一晚)、枳殼(各半兩)、木香(三錢)、丁皮(半兩)、青皮(半兩)。

製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醋調成糊狀製作成藥丸,大小如綠豆。每次服用三丸,用淡薑湯送服。

異香散,用於在消除積滯後調理脾胃。

藥材:蓮肉(二兩)、莪朮(煨過)、益智仁、三稜(煨過)、甘草(各半兩)、青皮(去除內瓤)、陳皮(各二錢)、厚朴(一兩)。

製法: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二錢,用水一碗,加入薑兩片、棗一枚和少量鹽,煎煮後在飯前服用。

挨癖丸,治療乳癖、谷症(腹部腫塊)以及腹部疼痛。

藥材:代赭石(煅燒後用醋淬過,研磨成細粉)、青皮、木香、莪朮、五靈脂、北大黃(各三錢)、巴豆(去除油分,一錢)。

製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醋調成糊狀製作成藥丸,大小如麻子。每次服用二丸,飯後用薑湯送服。

三稜煎丸,治療小兒因飲食過量導致的腹部痞悶疼痛、消化不良,久而久之形成積癖。這個藥方特別對婦女的血積、血塊也很有效。

藥材:廣朮(黑色角狀的為佳)、三稜(這兩種藥材用濕紙包裹煨烤至香,然後研磨成粉末,各一兩)、大黃(半斤,研磨成粉末)。

製法:將大黃放入銀器內,用好醋浸泡,醋的量要與大黃齊平,用小火慢慢熬製,然後與前面研磨好的廣朮和三稜混合,製成如梧桐子或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到十五丸,飯後用溫水送服。可以根據患者的虛實情況增減用量。

青礞石丸,治療小兒因乳食積滯導致的奶癖。

藥材:硫黃(三錢)、青礞石、五靈脂、鍋底黑(各錢半)、白丁香(一錢)。

製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米飯揉捏成藥丸,大小如綠豆,再將藥丸捏成餅狀。每次服用二十個餅子,用溫水送服。

鱉甲豬肚丸,治療小兒因積滯發熱。

藥材:柴胡(一兩)、黃連、鱉甲(選擇有九肋的為佳,用醋炙烤至黃色。各七錢)、枳實、木香、青皮(各半兩)。

製法:將以上藥材與乾青蒿七錢一同研磨成粉末,取一個豬肚,去除油脂,將藥粉放入豬肚中蒸熟,然後將藥材和豬肚一同搗爛,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丸,用煎過的人參湯送服,在飯後服用。

木香丸,治療吐奶、拉奶,而且氣味腥臭。這是因為嬰兒啼哭不止,餵奶後停滯不化,形成了乳積。如果肚子發硬、發熱、又吐又拉,是因為飲食無度、吃飽就睡,形成了食積。如果腹痛、啼哭,拉出像螃蟹沫一樣的糞便,是因氣機不順,營衛不和,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氣積。還有瘧疾過後,肚子裡結成腫塊,腹部出現痞塊。

藥材:木香、蒼朮、砂仁、青皮、辰砂(另外研磨)、代赭石、丁香、巴豆霜(各一錢)。

製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麵糊搓成麻子大小的藥丸,風乾。每次服用二到三丸,根據所受的病因選擇合適的湯藥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