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十六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六 (1)

1. 治法

錢氏曰:腹中有癖不食,但飲乳是也。當漸用白餅子下之。小兒病癖由乳母乳食不消,伏在腹中,乍涼乍熱相類,不早治必成疳。以其有癖則令兒不食,致脾胃虛而發熱,故引飲過多,即滌盪腸胃,亡失津液,脾胃不能傳化水穀,其脈沉細,益不食,脾胃虛衰,四肢不舉,諸邪遂生,而成疳矣。輕者,用仁齋木香丸,重用取癖丸,痞結甚者,用聖思甘露散主之。

羅謙甫云:一小兒病癖積在左脅下,硬如覆手,肚大青筋,發熱肌瘦,咳嗽自汗,日晡尤甚,牙疳口臭惡,宣露出血,四肢困倦,飲食減少,病甚危篤。太醫劉仲安先生治之,約百日可愈,先與沉香海金沙丸一服,下穢物兩三行,次日合塌氣丸服之,十日,復以沉香海金砂丸利之,又令服塌氣丸。如此五換,服至月餘,其癖減半,及百日良愈。

近年多有此疾,愈之者多,錄之以救將來之病者也。

白話文:

錢乙說:嬰兒肚子裡有積塊而不吃其他食物,只喝奶就是這種情況。應該慢慢用白餅子幫助消化。小兒的積塊是因為哺乳的母親飲食不消化,導致奶水中有未消化的東西積存在嬰兒肚子裡,時冷時熱,如果不早點治療就會變成疳病。因為有積塊就會讓嬰兒不想吃東西,導致脾胃虛弱而發熱,所以會喝很多奶,這樣就沖刷腸胃,耗損津液,脾胃不能消化水穀,脈象就會沉細,更加不想吃東西,脾胃虛弱,四肢無力,各種邪氣就會產生,進而變成疳病。病情輕微的,用仁齋木香丸,病情嚴重的,用取癖丸,如果腹部痞塊很嚴重,就用聖思甘露散來治療。

羅謙甫說:有個小孩腹部左側肋骨下方有積塊,硬得像手掌覆蓋在那裡,肚子很大,有青筋,發熱,肌肉消瘦,咳嗽,容易出汗,下午時更嚴重,有牙疳,口臭,牙齦出血,四肢困倦,吃得很少,病情非常危險。太醫劉仲安先生治療他,大約一百天可以痊癒,先給他服用沉香海金沙丸一服,排出兩三次污穢物,隔天再服用塌氣丸,十天後,又用沉香海金砂丸讓他排泄,之後再讓他服用塌氣丸。這樣換著服用五次,吃了一個月多,積塊就減少了一半,到一百天就完全康復。

近年來很多這種病,治好的人很多,記錄下來是為了幫助以後有這種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