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十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二 (1)

1. 藥方

理中湯,治小兒受寒腹痛。

人參,白朮,炙甘草,炮乾薑

上等分,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五分,熱服。

七氣湯,治七氣傷脾,結聚,大腹痛,不能乳食。

半夏(制一兩),人參(二錢),甘草(炙),桂心(各一錢),

上咀,每服二錢,薑、棗煎,食前服。

指迷七氣湯,治陰陽不升降,氣滯作痛。

青皮,陳皮,桔梗,莪朮(炮),肉桂,藿香,益智仁,香附子(制),半夏(制),甘草(各等分),

每服二錢,薑、棗煎。

桔梗枳殼湯,治諸氣痞悶,心腹疼痛。

桔梗,枳殼(各等分),甘草(減半),

每服二錢,姜煎服。

芍藥甘草湯,治熱腹痛,小便不通,及治痘疹肚痛。

芍藥(一錢),甘草(五分),

白水煎。加黃芩,名黃芩芍藥湯。

四順清涼飲,治小兒血脈壅實,臟腑生熱,頰赤多渴,五心煩躁,睡不寧,四肢驚掣,及因乳哺不時,寒溫失度,令兒血氣不順,脾胃不調,或濕吐連滯,欲成伏熱,或壯熱不飲,欲發驚癇。又治風熱結核,頭面瘡瘍,目赤咽痛,餘毒,一切壅滯,並宜服之。

芍藥,當歸,甘草,大黃(各等分),

上咀,三歲兒服一錢,水半盞煎服。胃風邪加去節麻黃;中風體強,目上視加獨活。

平胃保和湯,即平胃加山楂、麥芽。

白話文:

理中湯,治療小孩因受寒引起的腹痛。

使用人參、白朮、炙甘草、炮乾薑,將以上藥材等量混合。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杯煎煮至剩下一半,趁熱服用。

七氣湯,治療因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傷及脾胃,導致氣機鬱結,腹部脹痛,無法正常進食或哺乳。

使用製半夏一兩、人參二錢、炙甘草和桂心各一錢,將以上藥材切成粗末。每次服用二錢,加入生薑、紅棗煎煮,飯前服用。

指迷七氣湯,治療因陰陽氣機升降失常,導致氣滯而產生疼痛。

使用青皮、陳皮、桔梗、炮製過的莪朮、肉桂、藿香、益智仁、製香附子、製半夏和甘草,將以上藥材等量混合。每次服用二錢,加入生薑、紅棗煎煮。

桔梗枳殼湯,治療各種氣機鬱滯導致的胸悶,以及心腹疼痛。

使用桔梗、枳殼等量混合,甘草用量減半。每次服用二錢,加入生薑煎煮服用。

芍藥甘草湯,治療因熱引起的腹痛,小便不暢,以及治療痘疹引起的腹痛。

使用芍藥一錢、甘草五分,用水煎煮。如果加入黃芩,則稱為黃芩芍藥湯。

四順清涼飲,治療小孩因血脈壅盛,臟腑生熱,導致臉頰發紅、口渴、五心煩熱、睡眠不安、四肢抽搐,以及因餵養不當、寒溫失調,導致小孩氣血不順、脾胃失調,或濕熱積滯、將要形成伏熱,或高熱不退不飲水,將要發作驚厥。也治療因風熱引起的結核、頭面瘡瘍、眼睛紅腫、咽喉疼痛、餘毒、一切壅滯等症狀,都適合服用此方。

使用芍藥、當歸、甘草、大黃,將以上藥材等量混合,切成粗末。三歲小孩服用一錢,用水半杯煎煮服用。如果因胃風而引起的症狀,則加去節麻黃;如果因中風導致體格強壯、眼睛上視,則加獨活。

平胃保和湯,就是在平胃散的基礎上加入山楂和麥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