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十六 (2)
卷之十六 (2)
1. 治法
一、陽明病發潮熱,大便溏,小便少,胸膈滿,此湯與之。
一、陽明病脅下硬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苔者,此與之。
一、太陽病不解,病過十日轉入少陽,脅下硬滿,嘔不能食,往來寒熱,尚未吐下,脈沉緊者,此湯主之。
一、傷寒瘥後,復更發熱,此湯主之。
大柴胡湯,治陽明病外證,身熱汗出而不惡寒,但惡熱,宜服此。陽明病脈逆發熱,汗出而不惡寒,頭眩小便難,此欲發疽證,宜服此。陽明病,脅下硬滿,大便秘而嘔,口燥者,此湯服之。陽明病中風,其脈浮大,氣短心痛,鼻乾嗜臥不得汗,一身盡黃,小便難,有潮熱而噦,此湯主之。
一、傷寒脅下堅滿,少陰乾嘔,不食,往來寒熱,若未吐下,此湯服之。若已吐下發汗譫語者,此湯主之。
一、傷寒五六日,陽脈澀,陰脈弦,腹中急痛,此湯主之。
一、傷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無表裡證,大便難,身微熱,此湯主之。
小承氣湯,治太陽吐下而微煩,小便數,大便堅者,與此。上焦熱壅,胸痞而實,故用枳實、厚朴以瀉上焦之痞,大黃瀉實,去芒硝不傷陰分之血也。
大承氣湯,治傷寒裡實,三焦俱熱,腹滿而喘者,宜服此湯。
調胃承氣湯,治傷寒十餘日,不惡寒但惡熱者,實也。腹中滿不大便,蒸蒸鬱郁者,宜用之。已上諸方並見大人傷寒門,若小兒劑比大人減半,或三分之二與之。
白話文:
治療方法
一、陽明病出現發燒,而且發燒有規律(潮熱),大便稀溏,小便量少,胸口和橫膈膜部位感到脹滿,這種情況應該服用這個藥方。
一、陽明病患者脅肋下方有硬塊且脹滿,沒有大便排出而且嘔吐,舌頭上有白苔,這種情況應該服用這個藥方。
一、太陽病沒有痊癒,病程超過十天轉為少陽病,脅肋下方有硬塊且脹滿,嘔吐且吃不下東西,忽冷忽熱,沒有經過催吐或瀉下的治療,脈象沉而緊,這種情況應該服用這個藥方。
一、傷寒病癒後,又再次發燒,這種情況應該服用這個藥方。
大柴胡湯,可以治療陽明病的外在症狀,例如身體發熱、出汗但不怕冷,反而怕熱,這種情況適合服用。陽明病脈象出現逆亂導致發熱,出汗但不怕冷,頭暈、小便困難,這表示可能會發展成癰疽,應該服用此方。陽明病患者脅肋下方有硬塊且脹滿,大便不通且嘔吐,口乾舌燥,這種情況應該服用此方。陽明病中風,脈象浮大,呼吸短促、心痛,鼻子乾燥想睡覺卻無法出汗,全身發黃,小便困難,有潮熱和打嗝,這種情況應該服用這個藥方。
一、傷寒病患者脅肋下方有硬塊且脹滿,少陰病出現乾嘔、吃不下東西,忽冷忽熱,如果沒有經過催吐或瀉下的治療,這種情況應該服用此方。如果已經催吐或瀉下,或發汗後出現說胡話的情況,這種情況也應服用此方。
一、傷寒病五六天,陽脈澀滯,陰脈弦急,腹部劇烈疼痛,這種情況應該服用此方。
一、傷寒病六七天,眼睛看起來模糊不清,沒有表證或裡證,大便困難,身體稍微發熱,這種情況應該服用此方。
小承氣湯,可以治療太陽病經過催吐或瀉下後,仍然感到輕微煩躁,小便次數多,大便乾硬的情況,這種情況適合服用此方。上焦部位熱邪壅塞,胸口感到痞塞且堅實,因此使用枳實、厚朴來疏瀉上焦的痞塞,用大黃來瀉下實邪,去掉芒硝是因為怕損傷陰分之血。
大承氣湯,可以治療傷寒病裡證屬於實證,三焦都存在熱邪,腹部脹滿且呼吸急促的情況,適合服用此方。
調胃承氣湯,可以治療傷寒病十多天,不感到怕冷但怕熱,這是實證的表現。腹部脹滿且無法排出大便,身體感到悶熱不適,適合使用此方。以上這些藥方都可以在《大人傷寒門》中找到,如果給小孩子使用,劑量應該減半,或取成人的三分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