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十五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五 (1)

1. 癇證候第二十二

2. 病機

《內經》曰:癇為神不守舍,謂神亂也。大抵癇證皆由驚動,是臟氣不平,鬱而生涎,閉塞諸經,厥而乃成。或在母胎中受驚,或幼小感風寒暑濕,或飲食不節,逆於臟氣而成者有矣。胎內受驚,與飲食作癇者多,而外感者間而有之。

癇證有三

《千金》云:小兒之癇有三,日驚癇、風癇、食癇是也。驚癇起於驚怖,大啼大駭而作也。風癇緣衣蓋過暖,熱則生風。先時初起,屈指如數物而作也。食癇因乳食太過,鬱積熱壅,其作不思乳食,吐而發熱,後作癇者是也。

癇名有五

《三因方》云:古方有五癇,謂各循五臟之所發也。又謂發時其狀有五,如牛馬豬羊雞聲是也。其證備載於大人科,但小兒之癇多是三癇,三癇之中而食癇居多也。

白話文:

《黃帝內經》說,癲癇是因為心神無法安定,也就是心神錯亂。大致上,癲癇的發生都是因為受到驚嚇,導致臟腑之氣失調,氣鬱而產生痰涎,痰涎阻塞經絡,氣機逆亂而發病。有的在母胎中就受到驚嚇,有的因為年幼時感受風寒暑濕,有的因為飲食不節制,導致臟氣不順而發病。胎內受驚和飲食不節制的狀況容易導致癲癇,而外感引起的則比較少。

癲癇有三種

《千金方》說,小兒的癲癇有三種,分別是驚癇、風癇和食癇。驚癇是因為受到驚嚇,大哭大叫後發作。風癇是因為衣服穿太暖,身體過熱而生風。發作前會出現手指屈伸,像是數東西一樣。食癇是因為乳食過多,造成積滯,熱邪壅塞。發作時會不想吃奶,嘔吐、發燒,然後才發癲癇。

癲癇有五種名稱

《三因方》說,古時候把癲癇分成五種,認為是依照五臟所發病。又說發作時的聲音有五種,像是牛、馬、豬、羊、雞的叫聲。這些症狀在大人的疾病中都有詳細記載,但小兒的癲癇大多是以上說的三種,而其中又以食癇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