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十六 (1)
卷之十六 (1)
1. 治法
閻孝忠曰:慢驚得於大病之後,吐瀉之餘,或誤取,轉致脾胃虛損,風邪乘之,似搐而不甚搐,名曰瘛瘲。似睡而精神慢,四肢冷而口中氣皆冷。睡中露睛,或胃痛而啼哭如鴉聲,此證已危,蓋脾胃虛損故也。潔古曰:慢驚,陰證也,俱臟受病耳。蓋小兒泄瀉,病久脾胃虛損,若不早治,則成慢驚,名曰瘛瘲,似搐而不甚搐也。
脾肺俱虛,肝木所乘,是為慢驚也,常用溫補羌活膏主之。
醫慢驚不可急攻。急驚,陽證,稍易理;慢驚,陰證,最難治。服藥已愈而尚虛乏,未待三五日之間者有之,俗謂過街候,發為定論,不可輕易妄劑投之,攻急則前功俱廢。
慢驚所治之理,須究問原由。所發若是急驚傳陰為慢驚者,乃陽癇所作陰癇也。當察陽證未純,其陰證,用藥斟酌。如因泄瀉而作慢驚者,男兒為重。如因吐逆而作慢驚者,女子為重,即陽脫而陰盛。小兒有長幼之別,臟腑有虛實之分。有瀉三五次,便成風候,乃由虛之盛也。
或有二三日泄,方成風候,或有五七日瀉不止,而成風候。暴瀉成風,猶可速治。蓋回陽調中,補氣之謂易。若久瀉漸傳成風候者,為虛乏,故難理療。
慢驚不治證
四肢厥冷,吐瀉咳嗽,面黯神慘,鴉聲胃痛,兩脅動氣,口生白瘡,髮直搖頭,睛不轉,涎鳴喘嗌,頭軟,大小便不禁,手足一邊牽引者,皆為不治。唇臉青紫者不治。一身不管百節,似癱者不治。
白話文:
閻孝忠說:慢驚風這種病,多半是在大病之後,或者嘔吐、腹瀉過後,因為誤用了藥物,導致脾胃虛弱受損,風邪趁虛而入,出現類似抽搐但不嚴重的症狀,這種情況就叫做瘛瘲。患者看起來像在睡覺,但精神很差,四肢冰冷,連嘴巴吐出的氣息都是冷的。睡覺時眼睛會睜開,或者因為胃痛而哭叫,聲音像烏鴉叫一樣,這種情況就非常危險了,因為這是脾胃虛弱的緣故。
張元素認為:慢驚風屬於陰證,是所有臟器都生病了。小孩腹瀉久了,脾胃就會虛弱受損,如果不及早治療,就會發展成慢驚風,也就是瘛瘲,看起來像抽搐但不嚴重。
脾臟和肺臟都虛弱,肝木之氣就會乘虛而入,這就是慢驚風的原因,通常會用溫補的羌活膏來治療。
治療慢驚風不能用太過猛烈的藥物。急驚風屬於陽證,比較容易處理;而慢驚風屬於陰證,最難治療。有些病患服藥後雖然痊癒,但身體仍然虛弱,沒辦法在三五天內完全康復,民間俗稱「過街候」,意思是指還需要觀察,不能輕易就亂用藥,如果用藥太猛,之前的治療就會白費。
治療慢驚風,必須要仔細探究病因。如果慢驚風是由急驚風轉變而來的,那就是陽癇轉成了陰癇,必須仔細觀察陽證是否完全消失,然後再根據陰證的情況來斟酌用藥。如果是因為腹瀉而引起的慢驚風,男孩子的情況會比較嚴重。如果是因為嘔吐而引起的慢驚風,女孩子的情況會比較嚴重,這都屬於陽氣脫失、陰氣旺盛的表現。小孩子的年齡大小不同,臟腑的虛實狀況也不同。有些小孩腹瀉三五次,就可能出現風證,這是因為身體太虛弱的緣故。
有的腹瀉兩三天後才出現風證,有的腹瀉五七天不止才會出現風證。突然腹瀉而出現風證,還比較容易治療,因為只要恢復陽氣、調理脾胃、補足氣血就可以了。但如果是腹瀉很久才慢慢出現風證,那就是身體極度虛弱,很難治療了。
慢驚風的不治之症:
四肢冰冷,又吐又瀉,咳嗽不止,臉色暗淡,精神萎靡,因為胃痛而哭叫像烏鴉叫,兩脅有氣在竄動,嘴巴長出白色潰瘍,頭髮直立,頭部搖晃不停,眼睛無法轉動,喉嚨有痰鳴,呼吸急促,頭部軟弱無力,大小便失禁,手腳有一側出現牽引抽動,這些都是無法治癒的症狀。嘴唇和臉色青紫也是不治之症。全身無力,關節無法控制,像癱瘓一樣,也是無法治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