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十五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五 (1)

1. 急驚風候第十四

2. 病機

小兒急驚者,本因熱生於心,身熱面赤,引飲,口中氣熱,大小便黃赤,劇則搐也。蓋熱甚則生風,風屬肝,此陽盛陰虛也。以利驚丸主之,除其痰熱,不可與巴豆及溫藥,大下之,恐搐止虛熱不消也。熱痰客於心胃,或因聞大聲非當則動而驚矣,搐過後則又如故,此無陰也。若熱極,雖不因聞聲及驚,亦自發搐。

急驚證上竄,反張搐搦,口流痰涎,壯熱並有之,其或有親左視右者,有僵,(僵,仰也,屬陽。)有僕,(僕,覆也,屬陰。)拳握指有里有外。醫分男女,定陰陽順逆之理。有左右引搐連及腳手,身體顫動,初則搐搦俱作,久而搐住只搦,有急有緩,但只肩動。又瘛瘲,瘛瘲者,候之輕也,搐則盛也,搦又重也,反張牙關緊急,喉中有涎,即是驚風候。如牙關不緊,口無痰涎,只反張搐搦上竄者,未可便作驚風。

蓋夾驚夾食,傷寒豆疹或三焦蘊熱,五臟不宣,流入經絡,熱在筋脈,亦作搐溺。錢氏搐搦有真假急驚,量其分數,約熱之輕重而利之。

白話文:

小兒急驚風,主要是因為心臟產生熱氣,導致身體發熱、臉色發紅、想喝水、口中氣息熱,大小便呈現黃紅色,嚴重時會抽搐。這是因為熱到極點會生風,風屬於肝,這是陽氣過盛、陰氣虛弱的表現。治療上主要用利驚丸,清除體內的痰熱。不可以吃巴豆等瀉藥或溫熱藥,大瀉之後,恐怕抽搐會停止,但虛熱沒有消除。熱痰停留在心胃,或是聽到過大的聲音而受到驚嚇,也可能導致抽搐。抽搐過後又恢復正常,這是沒有陰氣的緣故。如果熱到極點,即使沒有受到驚嚇,也會自己發作抽搐。

急驚風的症狀,會出現身體向上竄、身體向後彎曲、抽搐顫抖、口流痰涎、高燒等症狀。有時會出現眼睛向左看或向右看,有時身體僵硬(僵硬,是指仰著,屬於陽證),有時身體俯臥(俯臥,是指趴著,屬於陰證),手會握拳,手指可能會往內或往外。醫生會根據男女的不同,來判斷陰陽的順逆。有的會出現左右肢體抽搐,並連帶手腳,身體顫動,開始時是抽搐和顫抖同時發生,久了就只有顫抖,抽搐停止了,有時急促,有時緩和,但只有肩膀在動。還有瘛瘲,瘛瘲是病情比較輕微的表現,抽搐是病情比較嚴重的表現,顫抖又比抽搐更嚴重。如果出現身體向後彎曲、牙關緊閉、喉嚨有痰,就是驚風的症狀。如果牙關沒有緊閉,口中沒有痰涎,只是身體向後彎曲、抽搐、向上竄,還不能馬上判斷是驚風。

因為有可能是夾雜驚嚇、夾雜飲食積滯、傷寒、麻疹,或是三焦鬱熱、五臟功能失調,熱氣流入經絡,熱在筋脈中,也可能會導致抽搐。錢氏的說法是,抽搐有真假急驚風之分,要衡量病情的分數,根據熱的輕重來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