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十五 (1)
卷之十五 (1)
1. 病機
驚風總論
閻孝忠曰:小兒急慢驚風,古無之,惟曰陰陽滴而已。所謂急慢者,後世名之耳。正如赤白痢疾之類是也。《直指方》云:急者屬陽,陽盛而陰虧;慢者屬陰,陽虧而陰盛。陽動而躁疾,陰靜而遲緩。其始也,皆因臟腑虛而得之。虛能發熱,熱則生風,是以風生於肝,痰生於脾,驚出於心,熱出於肺,而心亦主熱,驚風痰熱合為四證,四證已具,八候生焉。
凡扎眼搖頭,張口出舌,唇青臉赤,面青眼青瀉青,太陽髮際印堂青筋,三關虎口脈紋紅紫或青者皆驚風也。大抵熱論虛實,證別逆順,治有先後。蓋實熱為急驚,虛熱為慢驚。慢驚本無熱,所以發熱者,虛使然耳。急驚屬陽,用藥以涼;慢驚屬陰,用藥以溫。其不可以陰陽無別,故曰熱論虛實者此也。
男搐左視左,女搐右視右。男眼上竄,女眼下竄。男握拇指出外,女握拇指入里。男引手挽,左直右曲,女引手挽,右直左曲,皆為之順,反之則逆。亦有先搐左,而雙搐者。但搐順則無聲,搐逆則有聲。其指紋形勢攣入里者順,出外者逆,出入相半者難痊,故曰證別逆順者此也。
凡熱盛生驚,驚盛生風,風盛發搐。治搐先於截風,治風先於利驚,治驚先欲豁痰,治痰先於解熱。其若四證俱有,又當兼施並理,一或有遺,必生他證,故曰治有先後者,此也。綱領如此,若析急慢驚風而言之,則暴烈為急驚,沉重為慢驚,而慢脾則又重而深矣。
急驚變為慢驚之因
急驚變為慢驚者,因壯熱,精神恍惚發驚搐。醫以吐下藥太過,多以涼驚藥不愈。《荏苒經》曰:脾虛不實,昏睡露睛,涎鳥氣粗,肢冷時疼,時作瘛瘲,此急驚變成慢驚也。
慢驚變為急驚之因
慢驚變為急驚者,因傷乳食,或吐或瀉,時作瘛瘲。醫以溫熱藥太過,以慢驚藥不愈。體熱涎盛,面紅目赤,大便不通,小便赤瀝,舌白唇紅,急發驚搐。此慢驚變成急驚也。
驚有四證八候
四證者,驚風痰熱是也。八候者,搐搦掣顫反引竄視是也。搐者,兩手伸縮。搦者,十指開合。掣者,勢如相撲。顫者,頭偏不正。反者,身仰向後。引者,臂若開弓。竄者,目直似怒。視者,睛露不活。四證已備,八候生焉。四證既無,八候安有?專是藥者,可不究心及此?脈病證治,明有條類。
大抵嬰孩得疾,貴乎早治,若初覺受驚,傷風發熱,便與疏解,何患之有?傳變之異,所謂闖門之盜,不可以固留;逆流之水,不可以順決。此有疾在謹其初之意也。
白話文:
[病機]
驚風總論
閻孝忠說:小兒的急驚風、慢驚風,古時候沒有這樣的名稱,只說是陰陽失調而已。所謂急、慢,是後人給它們取的名稱,就像赤痢、白痢之類的區別一樣。《直指方》說:急驚風屬於陽證,是陽氣過盛而陰氣虧虛;慢驚風屬於陰證,是陽氣虧虛而陰氣過盛。陽氣旺盛就會躁動不安,陰氣旺盛就會遲緩。它們剛開始的時候,都是因為臟腑虛弱而引起的。虛弱會發熱,發熱就會生風,所以說風是從肝臟而生,痰是從脾臟而生,驚是從心臟而發,熱是從肺臟而來,而心臟也主熱。驚、風、痰、熱合起來成為四種病證,四種病證具備了,就會出現八種症狀。
凡是眼睛扎動、頭搖動、張口伸舌頭、嘴唇發青臉色發紅、臉色發青眼睛發青、眼白也發青、太陽穴和髮際以及印堂出現青筋、手的三關穴和虎口處的脈紋呈現紅紫色或青色,這些都是驚風的症狀。大致上來說,要從熱的虛實來辨別,並區分證狀的順逆,治療時也要有先後順序。一般來說,實熱是急驚風,虛熱是慢驚風。慢驚風本來沒有熱,之所以會發熱,是虛弱造成的。急驚風屬於陽證,用藥要清涼;慢驚風屬於陰證,用藥要溫補。不可以不區分陰陽,所以說要從熱的虛實來辨別,就是這個道理。
男孩子抽搐時眼睛會往左看,女孩子抽搐時眼睛會往右看。男孩子眼睛會往上竄,女孩子眼睛會往下竄。男孩子握拳時大拇指會伸在外面,女孩子握拳時大拇指會放在裡面。男孩子引手時,左手伸直,右手彎曲,女孩子引手時,右手伸直,左手彎曲,這些都算是順,反過來就屬於逆。也有先左邊抽搐,然後雙邊都抽搐的情況。但抽搐順的話就沒有聲音,抽搐逆的話就有聲音。手指的紋路形狀往內蜷縮的屬於順,往外伸張的屬於逆,往內往外一半一半的就難以痊癒。所以說要區分證狀的順逆,就是這個道理。
凡是熱盛就會生驚,驚盛就會生風,風盛就會抽搐。治療抽搐要先截斷風邪,治療風邪要先平息驚嚇,治療驚嚇要先化解痰,化解痰要先解熱。如果四種病證都有,就要同時兼顧治療,如果遺漏了其中一種,就一定會產生其他病症,所以說治療要有先後順序,就是這個道理。總的原則是這樣,如果仔細分析急驚風和慢驚風,那麼來勢凶猛的就是急驚風,病情沉重的就是慢驚風,而慢脾風則更加嚴重且病情更深。
急驚風轉變成慢驚風的原因
急驚風轉變成慢驚風,是因為高熱,精神恍惚,發作驚嚇抽搐。醫生用了太多的吐瀉藥,又多用涼性的藥物來治療驚風,導致病情沒有好轉。《荏苒經》說:脾虛不實,昏睡時眼睛睜開,口涎多,呼吸粗重,四肢冰冷且時常疼痛,時常發作抽搐,這就是急驚風轉變成慢驚風的表現。
慢驚風轉變成急驚風的原因
慢驚風轉變成急驚風,是因為飲食不當,或吐或瀉,時常發作抽搐。醫生用了太多的溫熱藥,或者用治療慢驚風的藥沒有治好。身體發熱,口涎多,臉色發紅眼睛發紅,大便不通暢,小便赤黃,舌苔發白嘴唇發紅,突然發作驚嚇抽搐。這就是慢驚風轉變成急驚風的表現。
驚風的四種病證和八種症狀
四種病證指的是:驚、風、痰、熱。八種症狀指的是:抽、搦、掣、顫、反、引、竄、視。抽是指兩手伸縮;搦是指十指開合;掣是指身體像要摔倒的樣子;顫是指頭偏向一邊;反是指身體向後仰;引是指手臂像拉弓一樣;竄是指眼睛直瞪像發怒一樣;視是指眼睛睜開卻沒有神采。四種病證都具備了,就會產生八種症狀。四種病證都沒有,怎麼會有八種症狀呢?專門用藥治療疾病的人,難道不應該仔細研究這些嗎?脈象、病症、治療,都有明確的分類和原則。
總的來說,嬰幼兒生病,最重要的是及早治療。如果剛開始發現有受驚、傷風發熱的症狀,就應該及時疏散解表,還有什麼可擔憂的呢?病情的傳變變化,就像是闖入家門的強盜,不可以留著;像是逆流的水,不可以順著流的方向去治理。這就是說有疾病要謹慎於剛開始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