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八十二 (1)
卷之八十二 (1)
1. 婦人傷寒候
古人治病,先論其所主,男子調其氣,婦人調其血。血室不蓄,則二氣諧和;血室凝結,則水火相刑。婦人左關浮緊不可下,當發其汗以救血室。榮衛得和,津液自通,浹然汗出而解。仲景云:婦人傷寒,經水適斷,晝日明瞭,暮則譫語,如見鬼狀,此為熱入血室。無犯胃氣及上二焦。
無犯胃氣者,言不可下也,小柴胡湯主之。若行湯遲則熱入胃,今津燥中焦,上焦不榮,成血結胸狀,須當刺期門也。世有《婦人傷寒》書,稱仲景所撰,與男子治法不同,此大謬也。予嘗改之。不過云男子先調其氣,婦人先調其血,此大略之異耳。要知脈緊無汗名傷寒,脈緩有汗為傷風。
熱病脈洪大,中暑沉細,其證一也。假如中暍用白虎湯,胃實用承氣湯,豈必調血而後行湯耶?仲景《傷寒論》所以不分婦人者,良亦無以甚異也。
若妊婦傷寒,藥性須涼,慎不可行桂枝、半夏、桃仁等藥。小柴胡去半夏名黃龍湯,特為妊婦而去也。大抵產前先安胎,產後先補益,次服傷寒藥。若病稍退即止藥,不可盡劑,此為大法。故黃帝問:婦人重身,毒之奈何?岐伯曰:有故無隕,亦無殞也。大積大聚,其可犯者,衰其大半而已。
桂枝紅花湯,治婦人傷寒,發熱惡寒,四肢拘急,口乾舌燥,經肺凝滯,不得往來,宜服。
桂枝,芍藥,甘草(各一錢),紅花(八分),
上咀,水盞半,姜二片、棗二枚,煎七分,溫服。良久,汗出解。
黃芩芍藥湯,治婦人傷寒,口燥咽乾,腹滿不思飲食。
黃芩,白芍藥,白朮,生乾地黃(各一錢),
上咀,水盞半,煎七分,溫服。寒加生薑。
嘗歸湯,治婦人傷寒,喘急煩躁,或戰而作寒,陰陽俱虛,不可下,宜服此藥。
柴胡,白朮(各一錢),人參,甘草,赤芍藥,當歸(各七分),五味子,木通(各半分),
上咀,水盞半,姜三片、棗二枚,煎八分,稍熱服。
乾地黃湯,治婦人傷寒疾後猶有餘氣不去,謂之遺熱。
乾地黃(一錢),大黃,黃連,黃芩,柴胡,白芍藥,甘草(各七分),
上咀,水一盞,煎七分。溫服,取溏利,汗出解。
燒裩散,男子病新瘥,婦人與之交合得病名曰陽易。其證裡急,腰胯及腹內痛,身重,宜服此。
男子裩襠(燒灰為末,以水調方寸匕,服之即愈。)
青竹茹湯,治婦人病未平復,因有所動,致熱氣上衝胸膈,手足拘急搐搦如中風狀。
栝蔞根(二兩),淡竹茹葉(半斤)
上水二升半,煮一半作三服。
白話文:
古人治療疾病,會先探討疾病的主要原因。治療男子要著重於調理氣,治療婦女則要著重於調理血。如果血室(指子宮)沒有瘀血阻塞,那麼氣血就能和諧;如果血室凝結瘀滯,就會導致陰陽不平衡、水火相剋。婦女如果左手的寸關脈浮緊,不能用瀉下的藥物,應該用發汗的方法來疏通血室。當身體的營衛之氣調和,津液自然能暢通,全身汗出後病就會好轉。
張仲景說:婦女得了傷寒,剛好遇到月經停止,白天意識清楚,到了晚上就開始說胡話,好像看到鬼一樣,這是熱邪侵入血室所致。治療時不要傷害胃氣和上焦(指心肺)。
所謂不要傷害胃氣,意思就是不能用瀉下的藥物,應該用小柴胡湯來治療。如果用藥太慢,熱邪就會進入胃部,導致津液乾燥,中焦(指脾胃)受損,上焦無法得到滋養,最終形成血結胸的症狀,此時應該針刺期門穴。世面上有些《婦人傷寒》的書籍,號稱是張仲景所寫,內容卻與治療男子的方法不同,這是大錯特錯的。我曾經修改過這些錯誤。不過是說男子要先調理氣,婦女要先調理血,這只是大致上的區別而已。要知道,脈象緊而無汗叫做傷寒,脈象緩而有汗叫做傷風。
熱病脈象洪大,中暑脈象沉細,但它們的證狀是一樣的。比如中暑可以用白虎湯,胃部積實可以用承氣湯,難道要先調理血才能用這些藥嗎?張仲景的《傷寒論》之所以不區分男女,也是因為婦女的傷寒與男子沒有太大的差別。
如果孕婦得了傷寒,用藥的藥性必須要涼,絕對不能使用桂枝、半夏、桃仁等藥物。小柴胡湯去除半夏的藥方叫做黃龍湯,這是特別為孕婦而設的。一般來說,產前要先安胎,產後要先補益身體,然後才能服用治療傷寒的藥物。如果病情稍微好轉就要停止用藥,不能把藥全部服用完,這是重要的原則。所以黃帝問:孕婦懷孕期間,如果中毒了該怎麼辦?岐伯回答說:如果有其他疾病導致,是不會流產的,即使有其他疾病也不會流產。如果是大的腫塊或積聚,可以攻破它的大部分就好。
桂枝紅花湯,用來治療婦女傷寒,症狀是發熱怕冷,四肢拘攣僵硬,口乾舌燥,經絡運行不順暢,應該服用此方。
藥方組成:桂枝、芍藥、甘草(各一錢),紅花(八分)。 煎法:用水一碗半,加入生薑兩片、紅棗兩枚,煎煮至七分,溫服。過一會兒,汗出病就好了。
黃芩芍藥湯,用來治療婦女傷寒,症狀是口燥咽乾,腹部脹滿不想吃飯。
藥方組成:黃芩、白芍藥、白朮、生地黃(各一錢)。 煎法:用水一碗半,煎煮至七分,溫服。如果怕冷可以加生薑。
嘗歸湯,用來治療婦女傷寒,症狀是喘氣急促,心煩意亂,有時發冷有時發熱,陰陽兩虛,不能用瀉下的藥物,應該服用此藥。
藥方組成:柴胡、白朮(各一錢),人參、甘草、赤芍藥、當歸(各七分),五味子、木通(各半分)。 煎法:用水一碗半,加入生薑三片、紅棗兩枚,煎煮至八分,稍微加熱後服用。
乾地黃湯,用來治療婦女傷寒病好後,身體仍然有餘熱未退的情況,這叫做遺熱。
藥方組成:生地黃(一錢),大黃、黃連、黃芩、柴胡、白芍藥、甘草(各七分)。 煎法:用水一碗,煎煮至七分。溫服,服用後如果腹瀉,出汗就會好轉。
燒裩散,男子病剛好後,與婦女同房,導致婦女得病,這叫做陽易。症狀是裡急(肚子疼痛想排便),腰胯及腹部疼痛,身體沉重,應該服用此藥。
藥方組成:男子的內褲燒成灰,磨成粉末,用水調服一小湯匙,服用後就會好轉。
青竹茹湯,用來治療婦女病還沒完全痊癒,因為有活動,導致熱氣上衝胸膈,手腳拘攣抽搐,像中風一樣。
藥方組成:栝蔞根(二兩),淡竹茹葉(半斤)。 煎法:用水二升半,煮到剩一半,分三次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