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十二 (1)
卷之十二 (1)
1. 藥方
至寶丹、蘇合丸,五積散、牛黃清心丸(並見前中風門。)
(《和劑》)排風湯,治男子、婦人風虛濕冷,邪氣入臟,狂言妄語,精神錯亂,及風入五臟等。
白蘚皮,白朮,白芍藥,桂心,川芎,當歸,防風,杏仁(去皮尖,麩炒),甘草(各二兩),白茯苓,麻黃,獨活(各三兩),
上咀,每服五錢,水盞半,姜四片,煎八分,不拘時服。
三生散,治卒中,昏不知人,口眼喎斜,半身不遂,咽喉作聲,痰氣上壅,無問外感風寒、內傷喜怒,或六脈沉伏,或指下浮盛,並宜服之。兼治痰厥及氣虛眩暈,悉有神效。
生南星(一兩),生川烏(去皮、尖),生附子(去皮、臍。各半兩),木香(一分),
上咀,每服半兩,水二盞,姜十片,煎六分溫服。或口噤不省人事者,用北細辛、皂角各少許為細末,或只用半夏為細末少許,用蘆管吹入鼻中,俟噴嚏,其人少蘇,然後進溫藥。如氣盛人,只用南星半兩、木香一錢、生薑十四片,煎兩服飲之,名星香飲。
參蘇飲,治痰飲停積胸中,中脘閉塞,嘔吐痰涎,眩暈嘈雜,忪悸噦逆,及痰氣中人,停留關節,手足
嚲曳,口眼喎斜,半身不遂,食已即嘔,頭疼發熱,狀如傷寒。
附子理中湯,治五臟中寒,四肢強直,失音不語。昔有武將守邊,大雪出帳觀瞻,忽然卒倒,時有隨行醫官,灌以此藥,兩劑遂蘇。(二方見傷寒門。)
加減小續命湯,治卒暴中風,不管人事,遂覺半身不遂,口眼喎斜,手足戰掉,語言謇澀,肢體麻痹,神思昏亂,頭目眩重,筋脈拘攣,骨節煩疼。及治諸風,服之皆驗。若治腳氣緩弱,久服得瘥。久病風人,每遇天色陰晦,節候變更,宜預服之,以防喑啞。(方見中風門。)
木香煮散,治左癱右瘓,並素有風濕。此藥調氣,進食寬中。
羌活,麻黃(各一兩),防風(三分),白朮,陳皮,白茯苓,當歸,川芎,牛膝,黑附子(炮),木香,檳榔,人參,大川烏(炮),草豆蔻(連皮炮),杏仁(去皮尖,麩炒),甘草,桂心(各半兩),
上咀,每服四錢,水盞半,姜五片,煎八分,熱服。大便不通加大黃。心腹脹加苦葶藶、滑石。膈上壅滯,咳嗽氣促,加半夏、川升麻、天門冬、知母。
小風引湯
防風,獨活,細辛,川芎,北五味子,白茯苓,人參,白芍藥,白朮,甘草(各等分),
上咀,每服三錢,水一盞,姜三片、杏仁五枚,去皮尖,槌碎,同煎至七分,去渣溫服。
大風引子,即此方加麻黃、蓯蓉、附子、當歸、羚羊角、五味子。
烏藥順氣散,治男子、婦人一切風氣攻注,四肢骨節疼痛,遍身頑麻。凡卒中風、手足癱瘓,言語謇澀者,皆宜先服此藥,以疏氣道,後隨證投以風藥。(方見風門。)
白話文:
藥方
至寶丹、蘇合丸,五積散、牛黃清心丸(這些藥方在前文中風門有提到)。
《和劑》中的排風湯,治療男子、婦人因風邪侵入,導致身體虛弱、濕冷,邪氣進入臟腑,出現胡言亂語、精神錯亂,以及風邪侵入五臟等症狀。
藥材包含:白蘚皮、白朮、白芍藥、桂心、川芎、當歸、防風、杏仁(去除外皮和尖端,用麩皮炒過)、甘草(各八錢),白茯苓、麻黃、獨活(各十二錢)。
用法:將以上藥材磨碎,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一杯半,加入生薑四片,煎煮至八分,不拘時間服用。
三生散,治療突然昏倒、失去知覺、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喉嚨有痰聲、痰液阻塞上湧等症狀,不論是外感風寒、內傷情緒,或是脈象沉伏或浮盛,都適合服用。同時也能治療痰厥和因氣虛引起的頭暈目眩,效果顯著。
藥材包含:生南星(四錢)、生川烏(去皮和尖)、生附子(去皮和臍,各二錢),木香(四分)。
用法:將以上藥材磨碎,每次服用半兩,用水兩杯,加入生薑十片,煎煮至六分,溫服。若出現口緊閉、人事不省的情況,可將少量北細辛、皂角磨成細末,或單用少量半夏細末,用蘆管吹入鼻孔,待出現噴嚏,病人稍微清醒後,再服用溫藥。如果病人氣盛,可僅用南星二錢、木香四分、生薑十四片,煎煮兩次服用,稱為星香飲。
參蘇飲,治療痰液停留在胸中,導致中脘部位阻塞,出現嘔吐痰液、頭暈、嘈雜、心悸、打嗝、痰氣侵入身體、停留在關節,造成手腳拖曳、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吃完就吐、頭痛發熱等類似傷寒的症狀。
附子理中湯,治療五臟因寒冷引起的疾病,導致四肢僵硬、失聲不能說話。以前有一位武將在邊境守衛,在大雪中出帳觀看,突然昏倒,當時隨行的醫官給他灌了這個藥,服用兩劑後就恢復了。(這兩個藥方在前文中傷寒門有提到。)
加減小續命湯,治療突然中風,失去知覺、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手腳顫抖、說話困難、肢體麻木、神志不清、頭暈頭重、筋脈拘攣、骨節疼痛等症狀。也可用於治療各種風邪引起的疾病,服用後都有效果。如果用於治療腳氣虛弱,長期服用可以痊癒。患有風邪疾病的人,每逢天氣陰暗、節氣變化時,宜提前服用此藥,以預防失聲。(這個藥方在前文中風門有提到。)
木香煮散,治療左半身或右半身癱瘓,以及平時患有風濕的人。這個藥方可以調和氣血、促進食慾、寬解胸腹。
藥材包含:羌活、麻黃(各四錢)、防風(一錢二分)、白朮、陳皮、白茯苓、當歸、川芎、牛膝、黑附子(炮製)、木香、檳榔、人參、大川烏(炮製)、草豆蔻(連皮炮製)、杏仁(去皮和尖,用麩皮炒過)、甘草、桂心(各二錢)。
用法:將以上藥材磨碎,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杯半,加入生薑五片,煎煮至八分,趁熱服用。若大便不通,可加入大黃。若心腹脹滿,可加入苦葶藶、滑石。若胸膈阻塞、咳嗽氣喘,可加入半夏、川升麻、天門冬、知母。
小風引湯
藥材包含:防風、獨活、細辛、川芎、北五味子、白茯苓、人參、白芍藥、白朮、甘草(各等量)。
用法:將以上藥材磨碎,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杯,加入生薑三片、杏仁五枚(去皮和尖,搗碎),一同煎煮至七分,去渣溫服。
大風引子,就是小風引湯再加入麻黃、肉蓯蓉、附子、當歸、羚羊角、五味子。
烏藥順氣散,治療男子、婦人各種風邪侵入,導致四肢關節疼痛、全身麻木等症狀。凡是突然中風、手腳癱瘓、說話困難者,都適合先服用此藥,以疏通氣血,然後再根據具體症狀使用其他治療風邪的藥物。(這個藥方在前文中風門有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