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八十二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八十二 (2)

1. 通用方論

琥珀,辰砂(各另研),沉香,阿膠(碎炒),肉桂,石斛(去根),附子(制),五味子,川芎(各半兩),牛膝(酒浸),當歸,肉灰蓉(酒洗曬乾),人參,續斷,沒藥,熟地黃,木香(各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空心溫酒化開服,午晚食前服。能生精血,去惡血。

腹脅疼痛,繞臍如刀刺,及嘔逆上氣,築心,痰毒,不思飲食,用薑汁少許,和酒化服。

諸痢及赤白帶下,血冷崩中,漏胎下血,生薑與艾銼炒令赤色,入酒同煎數沸,去渣化服。

諸淋及便澀,煎通草燈心湯化服。

遍身虛腫水氣,煎赤小豆湯化服。

血暈不知人事,當歸酒化服。

泄瀉不止,陳米飲化服。

產內二毒傷寒及中風角弓反張,身如板硬,煎麻黃湯服,出汗。

月經不通,或間雜五色,頻並而下,斷續不止,飲食無味,肌膚瘦怯,面赤唇焦,乍寒乍熱,四肢煩疼,五心躁熱,黑䵟,遍身血斑,赤腫走疰,及血風勞傷無力,用童便入薑汁少許化服。常服以小便為妙,若恐噁心,和以半酒。

孕婦臨月,一日一服,至產下不覺疼痛。或病人服至五服,十服,日倍飲食,其功不可盡述,服之者當自覺矣。

(《三因》)烏雞煎丸,治婦人百病。

良薑,乾薑(炮),吳茱萸(醋炒),當歸,赤芍藥,玄胡索,破故紙(炒),川椒(炒),劉寄奴,生地黃,陳皮,青皮,川芎,莪朮(煨。各一兩),荷葉灰(四兩),熟蘄艾(二兩,制如法),

烏骨白雞一隻制如法,骨肉俱焙燥,為末,汁和醋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

月水不通,紅花蘇木酒下。白帶,牡蠣粉調酒下。子宮下元久冷,吳茱萸湯下。心頭痛,菖蒲湯下。頭風,藁本湯下。腰腳疼,當歸湯下。咳嗽,桑白皮湯下。常服,酒湯下。

(秘方)烏雞煎丸,治婦人百病,血氣虛勞,赤白帶下。

人參(二兩),黃耆(六兩),茯苓(三兩),當歸(六兩),生地黃,熟地黃,香附子(各四兩),地骨皮,官桂(各二兩),

上用烏骨白雞一隻,男用雌,女用雄,籠住。將黃耆末和炒麵丸,雞頭子大。餵雞二七日,吊死,去腸肚,干撏毛淨,槌碎骨,入前藥末於內,縫密,用酒、醋各一瓶,煮一宿,取去骨,焙枯研,用汁打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鹽湯下。

(《和劑》)熟乾地黃丸,治婦人風虛勞冷,胃弱水殼不化,或腸虛受冷,大便時泄,或月水不調,淋瀝不止,或經閉不通,結聚癥瘕,久不成胎,一切諸虛之證並皆治之。

熟乾地黃(酒洗,五味子,柏子仁,芎藭(各兩半),澤蘭葉(二兩),禹餘糧(煅紅,醋淬三遍,細研),防風,肉蓯蓉(酒浸),白茯苓,厚朴(薑汁炒),白芷,乾薑(炮),山藥,石斛,卷柏(去梗。各二兩),當歸(酒洗),藁本,細辛,川椒(去目,微炒),人參,牛膝(酒浸,甘草(炙。

白話文:

通用方論

將琥珀、辰砂(分別研磨成粉)、沉香、阿膠(搗碎後炒過)、肉桂、石斛(去除根部)、製附子、五味子、川芎(各取半兩),牛膝(用酒浸泡)、當歸、肉蓯蓉(用酒洗過曬乾)、人參、續斷、沒藥、熟地黃、木香(各取一兩),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再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丸,大小如彈珠一般。每次服用一丸,在空腹時用溫酒化開服用,午餐和晚餐前各服一次。此藥能產生精血,去除惡血。

如果腹部和肋部疼痛,疼痛繞著肚臍像刀刺一樣,並且有噁心、嘔吐、氣逆上衝、心悸、痰多有毒、食慾不振等症狀,可以用少量薑汁與酒調和後服用。

各種痢疾以及赤白帶下、因血冷造成的崩漏、胎漏下血等情況,可以用生薑和艾葉一起炒至赤色,加入酒同煮數沸,去除藥渣後服用。

各種淋病以及小便澀滯,可以用通草燈心草湯化開服用。

全身虛腫、水氣腫脹,可以用赤小豆湯化開服用。

因血暈而昏迷不醒人事,可以用當歸酒化開服用。

腹瀉不止,可以用陳米湯化開服用。

產後因毒邪引起的傷寒,以及中風角弓反張、身體僵硬如板等情況,可以用麻黃湯服用,使之發汗。

月經不通,或者經血顏色雜亂,時多時少,斷斷續續不止,食慾不振,身體瘦弱,面色發紅、嘴唇焦乾,時而發冷時而發熱,四肢煩躁疼痛,手足心發熱,皮膚出現黑斑、血斑、紅色腫塊游走不定,以及因血虛風邪引起的勞損無力,可以用童子小便加入少量薑汁化開服用。平常服用以小便送服效果最好,如果怕噁心,可以加入少量酒調和。

懷孕婦女臨產前,每天服用一次,直到生產時不會感到疼痛。或者病人服用五次、十次後,每日食量倍增,此藥的功效不可盡述,服用的人自然能體會到。

(出自《三因》)

烏雞煎丸,主要治療婦女的各種疾病。

良薑、乾薑(炮製過)、吳茱萸(用醋炒過)、當歸、赤芍藥、玄胡索、補骨脂(炒過)、川椒(炒過)、劉寄奴、生地黃、陳皮、青皮、川芎、莪朮(煨過,各取一兩),荷葉灰(四兩),熟蘄艾(二兩,按方法炮製),

將烏骨白雞一隻,按方法處理,將雞的骨肉都烘乾,研磨成粉,用藥汁和醋調成糊狀,製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十丸。

月經不通,用紅花蘇木酒送服;白帶,用牡蠣粉調酒送服;子宮下元虛寒,用吳茱萸湯送服;心口痛,用菖蒲湯送服;頭風,用藁本湯送服;腰腿疼痛,用當歸湯送服;咳嗽,用桑白皮湯送服。平時服用,用酒或湯送服。

(秘方)烏雞煎丸,主要治療婦女的各種疾病,如氣血虛弱、勞損、赤白帶下等。

人參(二兩),黃耆(六兩),茯苓(三兩),當歸(六兩),生地黃,熟地黃,香附子(各四兩),地骨皮,官桂(各二兩)。

用烏骨白雞一隻,男性用雌雞,女性用雄雞,關在籠子裡。將黃耆粉和炒麵揉成丸子,大小如雞頭,餵給雞吃兩次七天。然後將雞吊死,去除腸肚,把毛處理乾淨,搗碎骨頭,將之前準備好的藥粉加入其中,縫合好。用酒和醋各一瓶,煮一宿,取出雞骨,烘乾研磨成粉,用藥汁調成糊狀,製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用鹽湯送服。

(出自《和劑》)

熟乾地黃丸,主要治療婦女因風虛勞損、身體寒冷,以及胃虛弱、水腫難以消化,或者腸道虛寒、受冷而導致大便時瀉,或者月經不調、淋漓不止、月經閉塞不通、體內積聚腫塊、久不懷孕等各種虛弱的症狀。

熟乾地黃(用酒洗過,取五味子、柏子仁、川芎各半兩),澤蘭葉(二兩),禹餘糧(煅燒至紅,用醋淬火三次,研磨成細粉),防風,肉蓯蓉(用酒浸泡),白茯苓,厚朴(用薑汁炒過),白芷,乾薑(炮製過),山藥,石斛,卷柏(去除莖梗,各取二兩),當歸(用酒洗過),藁本,細辛,川椒(去除眼睛,微炒),人參,牛膝(用酒浸泡),甘草(炙烤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