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八十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八十二 (1)

1. 卷之八十二

2. 婦科心鏡(上)

(婦人之疾,惟調經胎產為至要,固有大異於丈夫。只言婦科者,恐先工此也。其餘雜病,多與男子同。茲專集《胎產須知》一卷於前,分析雜症二卷於後,俾檢閱者知所先後重輕焉。)

白話文:

婦女的疾病,最重要的就是調理月經和生育,這方面和男性有很大的不同。之所以特別講婦科,是想讓大家先專注於這部分。至於其他的雜病,大多和男子相同。現在先將《胎產須知》整理成一卷放在前面,再將雜症分為兩卷放在後面,這樣方便讀者知道事情的先後和輕重緩急。

3. 極一方總論

夫天地造端於夫婦,乾坤配合於陰陽,雖清濁動靜之不同,而成象效法之有類。原茲婦人之病與男子不同者,亦有數焉。古方以婦人之病比男子十倍難治,不亦言之深乎!但三十六病,產蓐一門,兒子無之。(此集以胎產別編一門,名《胎產須知》。)其餘外傷風、寒、暑、濕,內積喜、怒、憂、思、飲食、房勞、虛實、寒熱,悉與丈夫一同也,處治大法亦同。宜加詳察,不可因其男女而頓有殊也。

白話文:

天地萬物的開端源於男女結合,就像乾和坤這對陰陽相互配合,雖然有清濁、動靜的不同,但其成象和效法都有一定的規律。婦女的疾病與男子不同,也有一些原因。古時候的醫家認為婦女的病比男子難治十倍,這話說得真是深刻啊!婦女病雖然有三十六種,但只有生產一事,是男子沒有的。(本書將生產相關的疾病獨立編寫成一門,命名為《胎產須知》。)至於其他像是外感風、寒、暑、濕,內傷喜、怒、憂、思,以及飲食、房事勞累、虛實、寒熱等病因,都和男子相同,治療方法也相同。應該仔細觀察這些病因,不可以因為是男是女就輕易有不同的看法。

4. 產寶方論

古者治婦人別著方論者,以其胎妊、生產、崩傷之異,況婦人之病比之男子十分難療。蓋女子嗜欲過於丈夫,感病倍於男子,加之慈戀、愛憎、嫉妒、憂恚,染著堅牢,性情窒郁,所以為病情思偏僻,蒂固根深,治之難愈。況於妊娠而挾病也,豈不難矣?不特避其毒藥,仍須審其實虛、冷熱而調治之,無使妄投湯劑,以致實實虛虛之誤也。

白話文:

古代醫學專門針對婦女疾病撰寫治療方劑和理論,是因為婦女在懷孕、生產、以及崩漏損傷等情況各有不同,而且婦女的疾病比起男性的疾病更加難以治療。

一般來說,女子的慾望比男子強烈,感受到的病邪也比男子多,再加上慈愛、迷戀、愛恨、嫉妒、憂愁、憤怒等情緒容易深植於心,導致性情鬱悶,使得病情發展偏頗,根深蒂固,難以治癒。更何況在懷孕期間又夾雜著疾病,難度就更大了。

因此,不僅要避免使用毒性強烈的藥物,還需要仔細分辨體質的虛實、寒熱,加以調理治療,千萬不要隨意投藥,以免造成實證反被當虛證治,虛證又被當實證治的錯誤。

5. 博濟方論

夫人將攝順理,則血氣調和,風、寒、暑、濕不能為害。若勞傷血氣,則風冷乘虛而干之。或作之於經絡,或循入腹中,內受邪傷,脾胃虛弱,故不能消飲食。食既不充,榮衛凝滯,肌膚黃燥,面不光澤。若大腸氣虛,則變為下利;若流入關元,致絕子嗣,隨其所傷而變成疾矣。

醫經曰:凡婦人三十六種病,皆由子臟冷熱,勞損而挾帶下,起於胞內也。是故衝任之脈,為十二經之會海。婦人之病,皆見手少陰、太陽之經而候之。

白話文:

婦女如果能好好保養身體,順應自然規律,就能使體內的氣血調和順暢,風、寒、暑、濕這些外邪就難以侵犯。如果因為過度勞累而損傷氣血,風寒等外邪就會趁虛侵入體內。這些外邪有的會侵犯經絡,有的則會進入腹部,導致體內受邪氣傷害,脾胃功能也會因此虛弱,消化食物的能力也下降。吃進去的食物無法充分消化吸收,就會導致身體的營養供應不足,使得體內氣血凝滯,皮膚變得乾燥發黃,臉色也黯淡無光。如果大腸的氣虛,就會導致腹瀉;如果邪氣流到關元穴,可能會導致不孕,這些疾病會隨著受損部位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病症。

醫書上說:「婦女會發生的三十六種疾病,都是因為子宮的寒熱不調、勞損而導致帶下(指婦女陰道分泌物異常),病根都起於子宮內部。」所以說,衝脈和任脈是十二經脈的匯集處,婦女的疾病,大多會反應在手少陰經和太陽經上,可以通過觀察這兩條經脈來判斷病情。

6. 寇宗奭論

治婦人雖有別科,然亦有不能盡聖人之法者。今豪貴之家,居奧室之中,處惟幔之內,復以綿幪手臂,既不能行望色之神,又不能盡切脈之巧,四者有二闕焉。黃帝曰:凡治病,察其形氣、色澤。形氣相得,謂之可治也;色澤已浮,滑之易已;形氣相失,謂之難治;色夭不澤,謂之難已。又曰:診病之道,觀人勇怯、骨肉皮膚,能知其虛實,以為診法。

若婦人脈病不相應,既不得見其形,醫惟據脈供藥,其可得乎?如此言之,豈能盡其術也?此世之通患,醫者不免盡理質問,病家見所問繁,逮為醫學不精,往往得藥不信,似此甚多。扁鵲見齊侯之色,尚不之信,況其不得見者乎?嗚呼!可謂難也已。

白話文:

治療婦女的疾病雖然有專門的科目,但還是有無法完全遵循聖人(指古代醫學典籍或醫家)法則的地方。現在有權勢的人家,住在深閨內室之中,處在層層帷幔之內,又用棉布遮蓋手臂,這樣既不能觀察臉色的神采,又不能完全施展切脈的技巧,診斷的四種方法就缺了兩種。黃帝說:「凡是治療疾病,要觀察形體、氣色、光澤。形體和氣色相符,就說可以治療;臉色光澤只是浮在表面,滑動不定就容易痊癒;形體和氣色不符,就說難以治療;臉色枯槁沒有光澤,就說難以痊癒。」又說:「診斷疾病的方法,要觀察人的勇敢或膽怯、骨骼肌肉皮膚,能知道他們的虛弱或強壯,作為診斷的依據。」

如果婦女的脈象和病情不相符合,又無法看到她的形體,醫生只能依據脈象開藥,這樣怎麼能診斷得準確呢?這樣說來,又怎麼能完全發揮醫術呢?這是當今普遍的弊病,醫生不得不詳細詢問病情的道理,但病家看到醫生問得繁瑣,反而認為醫生醫術不精,往往對所開的藥不信任,像這樣的情況很多。扁鵲看到齊桓公的臉色,尚且不相信(自己的判斷),何況是那些連臉色都看不到的病人呢?唉!可以說是太難了!